上海是中国近代重要的民族工业发祥地、民族品牌发源地和集聚地。当前,上海正在进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把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和考察上海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围绕着打响新时代"上海制造"品牌,注重从回顾发展历程中深化对"上海制造"再认识,从新时代新背景新要求中思考推出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新举措,从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中续写"上海制造"的新篇章,努力成为实践新一轮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和先行者。 一、在充满激情中砥砺奋进 市经信工作党委以上海制造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为发展演变脉络,选择48家曾解决人民生活必需品短缺问题、上海的六大支柱产业和九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以及符合上海制造三年行动计划的各种类型企业、行业、园区等代表,结合大调研工作,采取集体调研产业集群和分头深入企业、行业、园区的做法,召开不同类型多场次的座谈研讨会,回顾上海制造的光辉历程和激情岁月,凝炼上海制造服务大局、勇挑重担、精益求精、无私无畏等精神内核,联系当前形势和担负的职责使命,结合深入调研的具体案例,在交流体会中共同感到: 始终具有敢为人先、舍我其谁的担当精神。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唯有自立更生、打破垄断、填补空白。正是这种勇挑重担的民族精神使得上海制造不断突破。在过去四十年的中国国家级的大型工程和尖端领域中,总有上海企业的身影:在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中,有为西气东输工程提供设备的上海电机厂、上海广电电气和上海电气阀门有限公司;在支撑大国崛起的国之重器中,有为C919项目提供关键技术支持的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让"中华神盾"奔向大海的江南造船厂、研发缔造发射奇迹"长二丁"金牌火箭的上海航天;更有为中国核电事业提供坚实支撑的上海核电等等,成为上海制造自力更生的经典。 始终具有专心致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振华重工成为全球最大的港口机械制造商,为全球的各大港口提供了各种类型的港口起重机械;药明康德更是在全球的医药研发领域中成为领先者,即便在医药研发水平最高的美国,过去三年美国FDA批准上市的新药中,70%来自药明康德的合作伙伴;而中国医药工业研究总院不仅在西药的研发和制造上跻身世界先进水平,更是在多个领域内打破国外医药公司垄断,降低药品成本,让患者收益。这些成绩的背后,是一种为国家重大项目服务与奉献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一种为上海、为国家与外国企业争一争、比一比的民族情感,激励着企业家们改革创新勇往直前,激励着科技工作者们不眠不休研发创新,激励着广大一线产业工人精益求精钻研工艺。 始终具有为国为民、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90年代前期,为了彻底转变传统制造业的结构,上海痛下"壮士断臂"的决心,以减锭10万枚代表,大规模压缩了纺织、仪电等老产业的规模,提出重点发展汽车制造、通讯设备、微电子和计算机制造、电站设备制造、石化工业、机电工业等战略性新兴行业,承担起新时期中国经济转型发展的责任。上海工人为上海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付出了极大代价,100万员工下岗。面对下岗大潮,上海又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从一定程度上培育起了上海的民营经济。 与此同时,在上海周边地区兴起了大量的乡镇企业,其中不少成为了日后的中国著名制造企业,但当时这些乡镇企业普遍起点低、设备差、技术弱,上海的企业在转型困境中开始了与江浙企业联营的尝试,利用上海的品牌和技术,与江浙民营企业走出了一条互利共赢的道路。其间,上海众多工程技术人员利用休息日为江浙民营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星期日工程师"成了长三角靓丽的风景,使上海制造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得以快速、广泛传播。 二、在富于创造中敢闯敢试 上海制造业创造过辉煌。如何顺应潮流、把握规律,坚定正确方向、保持战略定力,脚踏实地、专心致志推进高质量发展,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聚焦彰显"上海制造"美誉度,围绕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实践中探路先行,进行思路举措再梳理、再细化,对标各项工作进行再审视、再谋划、再提升,明确目标定位,创新发展新路。 坚持追求卓越发展。当前,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战略,力图抢占高端市场并不断扩大竞争优势,新兴经济体依靠资源、劳动力等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与我国形成同质竞争,我国制造业面临着前有阻击后有追兵的双重挤压。同时,我国经济正处于增长速度换挡和结构调整阵痛的叠加期。党委在学习研讨中感到,要坚持对标顶级、创造一流,注重战略引领、整体协同和深化改革,立足优势领域,主攻国家急需,强化技术攻坚,带动产业集聚,研究制造代表国家未来竞争力的高端优质产品,建立健全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 坚持抢抓产业布局。上海制造之所以能持续开拓进取,不断创新突破,关键是在重点领域支撑上,汽车、化工、钢铁和计算机等上海制造业的传统重点领域持续保持产业优势和技术优势,通过不断技术创新和生产革新引领制造业持续发展,确保在产业结构转型和社会转型关键时期的稳定增长。通过集体研讨感到,成绩的背后,就是抓住了率先布局。联系当前实际,就是要抓住全球制造业正经历颠覆性变革和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重构的重大机遇,坚定不移发展先进制造业,重振上海制造声誉。 坚持不懈探索创新。"上海制造"要掌握产业链价值链核心环节的高端制造,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的品质制造,融合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因子的智能制造,体现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绿色制造。党委结合学习调研,提出 "四名六创"10个专项行动。在主体培育上,着力培育以世界一流企业、"独角兽"企业、"隐形冠军"为核心的卓越制造企业群体;在产业体系上,构建根植本地、面向全球布局的创新、生产和服务网络,加快新一代智能制造模式应用;在园区布局上,推动临港、漕河泾、张江、化工区、国际汽车城打造世界级品牌园区。全力打造汽车、电子信息两个世界级产业集群,积极培育民用航空、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绿色化工4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在平台建设上,加快引进国际标准组织和总部落地上海,重点布局上海智能制造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开展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和装备研发、标准建设以及技术成果转化,力争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智能制造协同创新平台。 三、在勇于担当中再创辉煌 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上海市经信工作党委始终牢记自身的站位和责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难啃的骨头,立足上海实际,提升制造能级,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努力打造"上海制造"品牌新优势、新高地。 弘扬传统。传承和发展"上海制造"勇挑重担的民族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和甘于服务的协作精神,并从中汲取重振"上海制造"雄风、打响"上海制造"品牌的精神力量。市经信工作党委开展了"改革开放再出发、上海制造新征程"系列宣传活动,举办了"上海工业改革开放40年500例成果展",出版了讲述《上海制造:新时代新征程》故事书等,党委领导带头宣传,通过有形的载体,强化传统传承,树起高端、品质、智能和绿色导向,全方位、全产业链提升竞争力和影响力。 主动发力。重振"上海制造",一方面是要保证制造业的必要规模,尤其是抑制"脱实向虚"冲动,坚决做实实体经济;同时更要向产业价值链高端迈进,着力把"高端制造"做大做强。为把思考付诸行动,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产业核心竞争力,市经信委推出了《上海市产业地图》,聚焦融合性数字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立足空间维度和产业维度,绘制形成上海产业70张现状图、31张未来图,明确了上海未来产业重点、中心城区和郊区特色定位,前瞻布局高端高新产业,着力打造上海的产业地标。 引领发展。站在"四个伟大"的高度,发挥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决定性作用,贯彻新发展理念,狠抓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建设,在技术、产业、政策、导向、人才上共同发力,踏踏实实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资源高效率配置、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新一轮产业园区建设上,重点布置当前和未来最需要的产业,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在培育最优市场环境上,注重发挥企業主体作用,激发创新动能,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创新型企业。在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上,既服务好国资国企的发展,又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出台了《关于全面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建立了建立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工作制度,营造更好更快发展的广阔舞台和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