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李白的酒量怎么样李白爱喝酒他的酒量好不好


  李白喜欢喝酒,这一点,大概知道李白名字的人都知道。而不仅是我们,当时的人更是清楚,尤其是他的迷弟杜甫,就说到自己偶像爱喝酒这回事,李白也经常在自己的诗歌当中提到自己喝酒,而且总是用一种很夸张的说法来形容自己爱喝酒。那么,李白喝酒那么多,他的酒量怎么样?毕竟古代的酒和现在的酒是不一样的,李白虽然喝得多,但是他酒量未必就很好,你知道李白酒量如何吗?
  李白以爱喝酒而著称,他说:"天若不爱酒,酒星不在天;地若不爱酒,地应无酒泉;天地即爱酒,爱酒不愧天。"李白的诗中经常提到饮酒,如"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等。
  那么,李白的酒量有多大?
  虽然李白在诗中经常说自己能喝"三百杯",然而这不过和"燕山雪花大如席"一样,只是浪漫主义诗人夸张的说法,不能当真。那么,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少?幸好他的好友,现实主义大诗人杜甫在《饮中八仙歌》里记录了这几个"酒鬼"的酒量,我们可以做一个大体的参照。杜甫说,唐玄宗的侄子汝阳王李琎能喝三斗("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嗜酒的平民焦遂能喝五斗("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辩惊四筵"),书法家张旭能喝三杯("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而李白能喝一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那么这一斗是多少呢?根据古代的容量换算:1斛=10石,1石=10斗=120斤,一斗也就是12斤左右。以普通瓶装啤酒650毫升的净容量来折算,所谓的斗酒的容量也约略等于目前一件啤酒(9瓶)的净容量。(650ML的啤酒质量约为1.3斤)
  不过,李白饮的酒并非白酒,因为白酒的酿制到元朝才出现。(《本草纲目》中说:"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始创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如果真的是白酒,那李白非酒精中毒不可!唐人喝的酒主要是黄酒、醪糟(米酒)、清酒、葡萄酒等,它的度数比较低,多相当于今天的啤酒。此外,中国酒以生长霉菌为主要微生物的酒曲为糖化发酵剂,复式发酵,半固态发酵为特征。所以,早期的酒在酿制方法和口感上更接近于今天的米酒。
  所以综合酒的容量及酒精含量来看,李白的酒量虽然不小,但也并不算特别高,因为今天能喝一件啤酒的人并不少见。只不过大多数人喝过一件啤酒就昏错沉沉地去休息了,很少能整出几首诗来,更不要说像李白那样斗酒诗百篇了。
  如今不仅许多学校的校规禁止学生饮酒,政府公务接待也下了"禁酒令",那么,为什么李白的饮酒诗如《将进酒》等还经常进入课本,供大中小学生学习呢?这主要包括以下原因。
  1.第一,醉翁之意不在酒
  相比较而言,西方的饮酒则更多是在追求如何心情地享受美酒的味道,所以他们讲究先喝白葡萄酒后喝红葡萄酒、先饮淡酒再饮浓酒、先饮短年份酒再饮长年份酒;要观色、闻香、品味,调动各器官享受美酒;要会用不同的酒具,如让香气汇聚杯口的郁金香型高脚杯、让酒充分会展开的滗酒器、为掌握葡萄酒温度而专门设计的温度计等饮酒文化。
  但是,在中国酒,往往是一种 交际的工具,所谓"醉翁之意不在酒"。竹林七贤饮酒是为了避难,如赵匡胤饮酒是为了"杯洒释兵权";青梅煮酒是为了论证谁是英雄,交杯饮酒是为了祝愿白头偕老;欧阳修饮酒是"在乎山水之间也",李白饮酒是"尔同消万古愁"。李白的饮酒诗里面含有许多积极向上的情绪,如"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有优美的景色,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等,所以这才是人们喜欢的重点。
  2.第二,饮酒是一种礼仪
  中国的酒有5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礼记·月令》中就记录了造酒的六点注意事项。("秫稻必齐,麴蘖必时,湛炽必絜,水泉必香,陶器必良,火齐必得",从中可见古人对原料、投曲、浸煮、水质、器皿、火候等的要求以及酿酒工艺的成熟。)饮酒是中国人一种重要的交际礼仪。酒在古代因较难得而多用在祭祀、宴饮等较庄严的场合,并逐渐形成较系统且程式化的酒俗习惯。周代的冠、婚、丧等礼仪活动,大都有酒在其中。在男子二十加冠行成人礼的活动中,"嫡子醮jiào用醴,庶子则用酒"(《中国文化史》),酒成为祝福生命的圣水;婚礼中,夫妇要"合卺而饮",共馀新婚酒,寄托白头到老的愿望;射礼中,"不胜者饮",酒成为惩罚之物,情趣无穷。今天婚酒、丧酒、祭酒、节日酒、月米酒、生期酒等仍受到不少古代酒俗的影响。
  我国古代典籍中有着大量与酒有关的记载。如《诗经》中有"即醉以酒,即饱以德"的诗词;《礼记》中记载"酒者可以养老";《左传》记载"酒以成礼";《水浒传》中出现饮酒场面647次,平均每回饮酒5次还多;《三国演义》中出现饮酒场面319次,平均每回饮酒3次;《西游记》中出现饮酒场面103次,平均每回饮酒1次;《红楼梦》中出现饮酒场面152次,有的整回都是饮酒。酒生豪气,长侠气;酒肉穿佛过,佛祖心中留;酒与爱情、家庭、社会变迁紧密相关,在社会生活中占重要地位。
  3.第三,酒可以激发灵感,调动情感
  早在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酒"字及"醴"、"尊"、"酉"等。酒的形成大约在原始社会的采集渔猎经济时期,人类通过品尝成熟后坠落在树洞等处的野生果实,发现了酒的稚物;原始农业文明发展后,人们剩余的"米粮"变质后有的形成米酒。之后先民们观察食物成酒的过程,逐渐学会了酿造的方法。世界最古老的实物酒是伊朗撒玛利出土的葡萄酒,距今三千多年,芳醇迷人;中国最古老的酒是西安出土的汉代御酒,香醇可饮。
  酒往往是艺术家神来之笔的催化剂。"画圣"吴道子"每欲挥毫,必须酣饮";"书圣"王羲之醉中写下《兰亭集序》;"草圣"张旭"每大醉,呼叫狂走,乃下笔"。文学家往往因为酒产生创作冲动,思维活跃,情感喷薄,幻想高飞,形象纷至沓来,刹那间进入"迷狂"的状态,物我两忘,超越时空限制,获得浑然天成的审美境界,酣畅淋漓,形神皆备。李白"举杯邀明月",杜甫"醉酒或连朝,苏轼"把酒问青天",毛泽东"把酒酹滔滔",欧阳修"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
  此外,酒还可以成为诗人的消愁的重要工具。民间传说夏代的杜康是造酒业的鼻祖,所有杜康又成为美酒的代称,曹操说"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不过虽然李白经常在诗里提到自己饮清酒,如"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行路难(其一)》),但事实上他饮清酒的时间可能并不多。这是因为清酒价格较贵,常常是达官贵人在重要的饮宴场合用的,它是由"浊酒"再进行过滤杀菌等工序加工做出来的。清酒看着清亮,酒精度数也高,但是价格也高,所以成为当时美酒的代称。因为诗人们大多并不富裕("穷文富武","文籍虽满腹,不值 一文钱"),所以他们日常喝的是多是"浊酒",杜甫说"潦倒新停浊酒杯",杨慎说"一壶浊酒喜相逢"。
网站目录投稿:以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