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agershare:对于这篇文章谈到的这个调查存疑。"好奇心"一直是驱动消费者探索和了解品牌的动力之一。为什么偏偏在中国市场如此重要? 另外,调查结果也有些半吞半吐,含混不清。最起码最起码,到底调查的基数是多少?年龄倾向?性别倾向?职业和教育背景?全部都没有。仅有百分比……很不严谨。 转载……是因为,你知道的,强烈的好奇心驱使的。 不管是哪一家全球著名品牌厂商,当被问及"未来几年间,最重要的目标市场有哪些"时,答案中基本都少不了中国市场。 全球评级机构标准普尔称,2018年以前,拥有十几亿人口的中国有望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因此,面对当今中国消费者对探索品牌表现出的强烈好奇心和兴趣,也就不难理解这背后的原因了。 中国消费者的好奇心 优盟最近开展了一项研究,名为"好奇心的力量"(Power of Curiosity),研究结果显示,98%的中国消费者曾利用网络来搜寻品牌或企业信息(高于其他14个市场的研究结果),其中半数以上的消费者在调查前一天进行了此类搜索。除了进行搜索外,近90%的中国消费者曾受网站推荐或广告影响而做出了实际购买行为,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在调查前一天做出了此类购买行为。 一旦某个品牌让中国消费者产生了真正的好奇心,那么,这种好奇心会使消费者购买该品牌产品的可能性增加56%,同时,谈论和关注该品牌的可能性也会增加42%。面对中国消费者这一群体,要成为一个富有新意的品牌,不仅需要开展研发和创新活动,更重要的是传递品牌的实质内涵。 如果一位中国消费者有机会担任品牌经理,那么他会拿出近47%的媒体预算来向消费者证明品牌的新意。 即便站在个人角度看,好奇心也是一种备受推崇的价值观。95%的中国人表示,他们将好奇心视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个积极因素(高于其他各组)。其中,79%的人认定自己属于好奇者*。虽然中国并不是此次研究中好奇心最强的国家(墨西哥以90%的比例居首),但中国人在某些方面正不断展现出最强的好奇心,特别是在媒体方面。 中国是全球媒体消费水平最低的国家之一(即便如此,中国人均媒体消费时长在每天9小时以上),部分原因是由于中国严格的媒体监管政策(Facebook、Twitter及YouTube等主流网站被禁,而且电视节目制作也受到严密监管)。 然而,这些限制措施也将中国人塑造成了最勇于尝试的媒体消费者。与其他各组相比,他们更有可能去收看全新风格的电视节目,也更有可能去欣赏国外影视节目和新的音乐作品。中国的智能手机拥有率高达91%,中国人对移动应用的兴趣尤为浓厚,他们会定期下载新的应用,并利用这些应用来探索在这一领域有哪些新的尝试值得去做。 在一个崇尚"关系"的国度,社交联络始终发挥着核心作用;现在,这种社交行为又以在线沟通的形式出现在另一个维度。在调查前一天,有近83%的人在网上提问或留言。建立在好奇心之上的互动才是真正的双向交流。尽管中国人更有可能认为,好奇=提出新的问题,但保持交流其实也是这个等式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对各家品牌而言意味着什么 对于各家品牌而言,透过中国消费者的这些行为和观点,可以预见许多挖掘利用当今中国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好奇心的机会。各家品牌既然认识到中国的消费者(尤其那些好奇者)对探索不同产品和新奇体验怀有浓厚的兴趣,就应该为消费者提供宽裕的挑选和探索空间。无论你选择何种媒介作为展示平台(平面、数字、户外广告等),都应提供一个能吸引消费者利用闲暇之余深入挖掘的对象(并且最好能适应移动设备)。 要融入消费者的交流平台,特别是论坛、移动通讯以及诸如新浪微博这类微博平台;还应准备好同时充当问和答两个角色,特别是在帮助消费者探索未知领域(如新产品、新服务、新领域)这方面。 尽可能多征求消费者的意见,为消费者打造个性化的在线视频或网络电视平台用户体验(中国消费者每周在这些媒体上的消费时间比平均水平多2.5小时)。这正是他们所重视的。73%的中国人认为,互联网服务按照他们的偏好打造出的推荐引擎满足了他们的需要。 一个真正有新意的品牌,要与中国消费者与日俱增的好奇心建立起联系,这样不仅能实现销售额的增长并促进品牌互动,还能为品牌创造机会,学会如何与当今最具前瞻性的媒体用户保持有效的沟通。 *在优盟"好奇心的力量"(Power of Curiosity)研究中,好奇者的定义是指"那些能对感兴趣或不熟悉的情况或信息做出反应,从而获得认知并取得进步的人。"我们在最终使用这一定义之前,经过了大量的第三方研究,并通过焦点小组的形式测试了多个候选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