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曹操其实很多网友也都知道这个人其实挺厉害的,他可以说是三国时期三个势力里面实力最强大的吧,但是其实久而久之的你会发现其实曹操真的是好心机啊,话说从他先封他为魏公再封他为魏王这件事情就可以轻松的看出来这个人不简单的,但是又有的网友要说了这曹操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揭秘分析看看吧! 中国的爵位分封,有皇族封爵和功勋封爵两种。 分封制度,以西周以来的宗法社会为基础。武王克殷后,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皆举亲也。以后的分封,逐步以公侯伯子男五等,以公为尊,为诸侯之长。在西周,获得公爵的人很少,只有周公,召公等皇族至亲和殷商遗民的首领武庚等人。战国时,封建采邑制度逐渐被郡县制取代,出现了通侯,君等爵位,这些爵位有食邑,但不世袭。 后来秦朝实行商鞅变法,将封爵制度改为二十等爵位,用以赏赐军功。后秦朝以武力统一天下,群臣百官多为军功得爵,禄位与官吏等同,类似于现在的行政级别与实际官职的关系。 汉承秦制,另设了最高一等的王爵。刘邦与群臣杀白马为盟,非刘姓不得封王。王之下,则为二十等爵位之列侯,有封国。 换言之,在汉朝,本无公爵爵位。至曹操,封魏公,始打破此例。公元213年,曹操起兵已20年,时年59岁,手下文臣武将不乏攀龙附凤之人,认为曹操功勋太大,此时仅是汉朝的武平县侯,爵位虽然是汉朝最高的列侯了,仍难平抑士子之心,所以汉献帝无奈,只好封他做了魏公,把现在河北河南山东安徽一带十个郡的土地都作为魏公国的领土,建都邺。由曹操魏公国开始,邺城成为中国北部300多年最大的政治经济中心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曹操在加官晋爵,南方的刘备也没闲着,211年刘备入川。213年,刘备已基本夺取益州,分兵略地,成为三国最后一个建立的基本盘。 211年,马超兵败潼关后,并没有彻底覆灭,在陇右一带恢复势力,如果不是马超手下人出了叛徒,马超东山再起,再次成为曹操在西北地区的劲敌的可能很大。曹操击败马超后,没有顺势经略汉中,再拿下益州,反而匆匆东返,晋升为魏公。 有了封国,曹操就不再只是汉朝的丞相了。丞相官位再大,也只是一个高级经理人,打工的,跟其他当官的只能称为同事,同僚,是上下级的区别,而非主仆关系。现在,曹操设立百官,建了一套政府班子,笼络了一大批文臣武将,形成了一个不管在名义上还是实际上,都属于自己的政治势力。 公元216年,曹操加封魏王,隔年,受天子旌旗,此时曹操63岁。人生七十古来稀,曹操此时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刘备此时已兵发汉中,曹操亲征不能胜,只得在关中陇右设置军镇守卫,率兵东归。 曹操已老迈,他虽然自己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但人越老就越缺少冒险进取的精神。曹操封了魏王,与天子无二,也就差一个名头了。满朝汉臣,也都在魏国领受了官职。汉朝中央政府的士子人心,逐渐被吸引到魏国。曹丕能顺利代汉,魏国的设置是收服人心的一大举措。 曹氏代汉,不像刘备,本身就是汉室宗亲,当时的汉朝经历400年,在士子心中还是有很大分量的,所谓人心思汉,所以,曹操有公,王之爵,渐收天下人心。那些不服从曹操的,多数被杀了。 以后的司马家族也有样学样,也是先晋公爵,再升王爵,最后司马炎接受禅让。 这个一个方面是中国传统的禅让制度的要求,是表面工作,另一个也是政治斗争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