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群体智慧(Collective Intelligence)在Web 2.0时代已经被大家炒得热火朝天,例如那一堆所谓去中心化、User-Generated-0Content(UGC)的Web2.0站点们:Video、SNS、Wiki、Blog、Digg、Twitter、BBS、IM、RSS,Google这样的搜索引擎对用户搜索行为、点击流的聚合处理,Amazon、淘宝这样的电子商务网站的推荐系统、点评系统也都可以归入群体智慧的范畴。 关于群体智慧的话题太大,这里主要从产品设计层面思考一下对群体智慧的一些思考。先说几个相对较小但也利用了群体智慧的产品: Firefox的Adblock Plus、Autoproxy插件: 其实与Adblock Plus功能类似的NOScript也挺好用的,只不过Adblock Plus比较方便的一点是对于常用的网站过滤规则可以直接从服务器下载并自动更新,而不需要像NOScript手工一个一个添加维护。这些屏蔽规则是普通的大众一个一个贡献出来的; 用于翻墙用的Autoproxy相对于FoxProxy也是类似,对于被伟大的所G.F.W屏蔽的网站列表可以直接从服务器直接下载,而不需要一个一个手工增加,尽管在功能上FoxProxy更为强大。 手机软件的网秦通讯管家: 传统的来电防火墙、来电管家之类的软件都不具备联网功能,对于骚扰电话需要用户一个一个手工添加维护,而网秦的通讯管家从用户端收集这些垃圾电话并上传到服务器形成垃圾电话库,用户可以直接从服务器端下载现成的垃圾电话库。这里姑且不说网秦垃圾与否,这一产品的设计在当时还是挺有新意的。 类似的例子还有为Google提供有害网站列表服务的stopbadware 可以看出来,合理利用群体智慧的力量对于优化产品设计、产品运营、用户体验上都有较大的意义。 只不过对于群体智慧滥用的例子也有一堆,例如360安全卫生(http://bit.ly/9exBx4 )、绿坝、QQ、淘宝刷钻联盟等等。 关于在产品设计、产品运营中关于群体智慧的一些思考: 1、要发挥群体智慧的价值,产品必须能够解决用户需求的痛点 不要想当然认为有一个产品后,用户自然会有兴趣来自愿帮助你完善产品,尤其是在产品对他毫无价值的情况下。时间是宝贵的,人生是宝贵的。要调动用户奉献群体智慧积极性,产品必须能够帮助用户解决一些麻烦的问题,这样才有机会与用户互动,从而粘住用户,进而让用户愿意心甘情愿地奉献自己的智慧。 群体智慧必须建立在产品的核心价值上,只有过了产品对用户具有核心价值这门槛,群体智慧对于产品的价值才能够爆发。 2、围绕产品核心功能,关于易用性,降低产品使用门槛,不要强迫用户、干扰用户 在产品设计时候,我们总是担心没有这功能,没有那功能,于是乎围绕核心功能添加了一堆功能,在导航菜单上罗列一堆高级功能,用户一进来就晕。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标签tag的使用。现在基本上所有的网站都装模作样地提供标签的功能,而且强迫用户必须打标签、评分,但对于大部分的用户而言:什么叫标签、标签有什么用很难搞明白,于是乎,或是为空或是打得乱七八糟的,与我们所期望的通过标签来做分类Classification、聚合Clustering从而产生推荐的想法相去甚远。 用户级别有菜鸟级->中级->高级->资深->发烧友级,产品功能的展现应当也分层次,针对大部分人提供最核心、最常用的功能,剩下的功能让用户去挖掘、创造,在挖掘、创造过程中得到乐趣,从而资源奉献其智慧,并且通过口碑等方式帮助进行产品推广营销。 最为典型的莫过于Twitter的成长史,诸如RT、hashtag(#)、@之类的用法都是用户创造的,怪不得连线杂志说Twitter成功源自群体智慧 3、避免人为干预因素,保证系统信用体系的权威性 用户之所以愿意在某个产品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奉献自己的群体智慧,首先必须建立在其对服务提供商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产品的信任上。 因此服务提供商进行产品运营的重点之一就是建立一套相对完善的账户体系、信用体系,塑造产品品牌,在产品运营过程中全力维护这套体系的权威性、公平性、合理性。在中国现实的环境下,产品运营肯定涉及商业、政治的因素,但不能因为商业、政治的因素成为产品信用体系第一位的决定力量,丧失了基本商业准则的产品最终的下场只能被用户唾弃,即使其短期可以通过各种手段来蒙蔽普通消费者和用户。 这就是为何我宁愿信赖Google、Facebook、Twitter,而不愿信任QQ、360、Baidu之类的原因之一。 4、群体智慧的成果需要数据来支撑、度量,但不能简单公式化 要有效度量群体智慧的成果,例如度量网络营销的效果、产品设计的用户体验、用户的使用行为习惯等等,Web Analytics是必不可少的工具。Web Analytics从多个层面、多维度、多视角对数据进行了度量。 但在对数据进行使用时候,我们一般为方便起见都采用简单公式化方式来度量用户行为,一个典型例子是淘宝的卖家、卖家信用积分,为了商业利益,大家面对简单化的信用积分公式,采用了刷信用方式,先是采用构造虚假交易的方式,然后"创造性"地出现了一堆利用群体智慧名义的淘宝刷钻联盟(例如马甲客、网商管家等等),最终对淘宝本身的信用体系的权威性也造成很大冲击。其实从Google 始终将PageRank的度量指标作为核心机密可以看出,对于群体智慧的度量不应当简单公式化。 关于对数据的应用,Facebook的Adam Mosseri分享的Data informed, not data driven 观点的确是真知灼见,或是可以参考这篇Facebook如何利用数据指导设计 5、没有完美的人工智能算法,群体智慧的核心是群体,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对于我们这样的技术人员而言,如果能够通过诸如协同过滤、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等算法来自动实现诸如商品推荐、臭味相投的人推荐、自动新闻聚合等等,这是多么让人兴奋不已。但限于目前技术的水平,以上梦想还只能处于起步阶段,诸如Techmeme、FriendFeed这样的技术导向的站点的发展经历已经证明了纯粹靠技术化手段来处理群体智慧尚不是完善。 当然我们信仰技术的力量,相信总有一天通过技术能够达到以上目标。只不过在当下追求技术手段解决群体智慧问题的同时,我们不应当忘记我们面对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个个能够通过产品感受到我们诚意、热情的人,因此与其说是对产品的运营,毋宁说是对人的运营。 建立与用户高效、双向的沟通渠道产品运营的重要手段,这里的所说的渠道可以是SNS、BBS、Blog、Twitter等。通过这些沟通渠道加强与用户的互动,让用户建立对公司及产品的信任,倾听用户领袖的声音,收集用户对于产品的建议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