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互联网扮演了一个无所不能的角色。然而,鸡年春节前一篇《致滴滴,一个让我的出行变得不美好的互联网平台》火爆朋友圈后,以滴滴为代表的网约车首次在舆论面前失声。此前,号称可以解决出行难题的滴滴,春节前后一些地区出现了无车可打的尴尬情况。 面对公众排山倒海似的质疑,滴滴官方做出的回应显得苍白无力。更让滴滴啪啪打脸的是,在使用滴滴打车无法约到快车、出租车和专车时,传统的出租车虽然打车困难,但能够解决人们的出行问题。一面是鼓吹互联网高效的滴滴打车无车可打,一边是传统出租车歌舞升平,互联网在传统企业面前第一次失声。 另据媒体报道,很多地区春节期间使用滴滴打车软件无法召唤出租车,并非出租车数量减少了,而是出租车司机听到叫车需求后拒绝接单。专车和快车的数量变少,是因为很多司机回家过春节。上述原因,是滴滴软件春节期间"失灵"的原因。 不过,这些客户存在的原因难以为滴滴打车开脱。如果说专车和快车司机们春节回家过节了,那出租车司机难道不用过年吗?显然,作为网约车平台的滴滴,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并没有考虑到用户的需求。与供电、供水、通信这些企业相比,以滴滴为代表的互联网巨头们,缺少太多的社会责任感。 的确,快车和专车司机需要回家过年;同样,出租车司机也需要回家过年。在很多城市,专车、快车的数量已经超过了出租车的数量,春节期间却难以看到专车或快车的影子,这是为何?作为城市交通保障之一的出租车,每逢春节这样的重大节假日,出租车公司会有相应的政策,合理安排出租车司机轮休,最大程度的避免春节期间打车困难的情况。而供电、供水和通信这些企业,针对春节也有非常好的保障。 不妨做个设想,如果滴滴打车针对春节期间的客流高峰能够有一套良好的应对机制,还会出现快车、专车司机回家过年,无车可打的尴尬局面吗?答案显而易见。从疯狂的扩张快车和专车数量,到竞相比拼补贴额度来拉拢用户,最后血拼后取消补贴,高举互联网大旗的滴滴并没有真正为消费者的出行着想,而是想着颠覆传统的出租车。 在春节出行高峰这样的时刻,我们看到了滴滴的真实面目。事实上,春节期间失声的并非只有像滴滴打车这样的网约车应用。2016年如火如荼的外卖,春节期间一些地区也出现了无餐可点的尴尬情况。 根据笔者的调查,截至大年初六,饿了么、美团外卖和百度外卖的很多商家都是"休息中"的状态。从全国各地一些网友反馈的情况来看,春节期间95%以上的商家都放假休息了,一些地区的外卖配送团队也休息。春节期间依旧坚持在外卖一线的商家,是肯德基、必胜客、麦当劳这些连锁餐饮企业。在没有互联网外卖平台前,诸如肯德基这样的企业春节期间也有外卖服务。 如同网约车一样,网络外卖平台春节期间既便可以点餐,配送速度和商品数量也比平常大打折扣。对此,外卖平台官方的解释是,春节放假导致了商家休息,能够服务的配送团队规模也因为春节而缩减。相比之下,肯德基、必胜客等传统企业的外卖服务,服务质量并没有比假期前缩水太多。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以无所不能著称的互联网,鸡年春节期间暴露了"共享"精神的不足之处。滴滴春节前后被媒体发难,被政府问责,这不过是互联网企业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冰山一角。不难预测,明年或后年的春节,互联网外卖的供需矛盾将有可能集中暴发。市场规模越大,供需矛盾暴发越快。 随着各项互联网应用的全面渗透,春节或许会成为很多互联网巨头的梦魇。可以肯定的是,如果基于互联网的O2O巨头们应用再无视消费者需求,并做出完善的应急预案,滴滴的今天将是这些O2O巨头们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