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夜读 00:00 11:01 文:微之 各位书友好,今天我们将一起共读《被讨厌的勇气》的第二部分,建议大家阅读原书的第64页——第117页。 一个星期后,青年再次拜访哲人。其实上次之后的两三天,他就迫不及待地想要过来。因为他之前的疑问变成了确信。 也就是说他依旧认为精神创伤是存在的。人既不可能忘记过去,也不可能从过去中解放出来。他今天就要把哲人反驳得体无完肤,并让一切争论就此结束。 而今天他们辩论的主题是"烦恼的来源"。哲人的观点是:一切烦恼都来源于人际关系。 那么,人际关系与烦恼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你为什么讨厌自己 青年很苦恼。 即使他想要喜欢自己,可是也不得不承认自己讨厌自己。因为无论如何他都只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实在找不到喜欢自己的理由。 于是,他又向哲人发问:"您既然说什么都可以用"利己"来解释,那您就说说我为什么要讨厌自己?我讨厌自己总不会也因为"利己的善"吧?" 哲人回应他:"你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优点而下定了"不要喜欢自己"的决心,因为不去喜欢自己是一种对你而言的"善"。 为了达到不要喜欢自己的目的,所以青年只看到了自己的缺点,而误认为自己没有优点。这便成了他讨厌自己的理由。 而且,生活中,青年总是太在意别人的看法,当别人否定他时,他就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便把自己的缺点放大,这让他觉得别人是因为自己的缺点而不喜欢他。 后来哲人告诉他:"你既然是因为被别人否定,才讨厌自己,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你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 事实好像真是如此,因为在人际关系中,拥有缺点而被别人讨厌,所以心里极其厌恶这个缺点。 其实,不过是害怕再次在人际交往中受到伤害而已。 但,请你不要忘记,无论是什么人,有没有缺点,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都不可避免地在其中受到或多或少的伤害。 阿德勒曾说:"要想消除烦恼,除非世界上只有你一人。" 所以,不要因为缺点而讨厌自己,也不要因为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到伤害就选择逃避,勇敢地正视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你才能尽可能地消除烦恼。 你自卑过吗 相信大家都能看出青年是一个极其自卑的人,那么这和烦恼又有什么关系呢?关于这一点,我们还是要从人际关系说起。 因为自卑而不敢进行人际交往,可是越是不敢进行人际交往,便越是会自卑,这是一个死循环。所以,我们必须要弄清楚自卑究竟是如何使人产生烦恼的。 《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关于自卑有这几点理解: (1)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 (2)自卑情结是一种借口 (3)越自负的人越自卑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首先是一种无力的存在,但是我们希望摆脱这种无力的状态,继而就会产生普遍欲求,阿德勒称之为"追求优越性"。 简单点说,就是"希望进步、追求理想状态",而与之对应的就是自卑感。 当人不能实现这种进步时,便会产生自卑感;如果多次尝试后,依旧失败,那么便会以此为借口拒绝再尝试。 当然了,还有一种人,他们很厉害,可是也过于骄傲。明明具备能力,却害怕失败,因此内心会更加自卑。 其实说白了,就是害怕有人知道自己的失败。试想,如果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那成功与失败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我们是无法实现"世界上只有自己一个人"的理想,所以,我们最好还是拿出改变生活方式的勇气,努力改变自己人际交往的态度。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受自卑控制,不再产生源源不断地烦恼了。 人际关系中无处不在的竞争 因为人际关系里存在"竞争",所以我们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毕竟,有竞争的地方总是会有胜者和败者。 青年又开始疑问:"我们不是要追求优越性吗?如果不竞争,又怎么能辨别自己是否追求成功呢?" 没错,我们是要追求优越性,但所谓的优越性,并不是要让你跟他人比赛,也不是让你高人一等,而是要自己不断地向前迈进。 当你同别人比较时,会让你产生"优于这个、输于那个"的想法,自卑情结也就随之而生,烦恼也会产生了。 其实,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而是一场自我进步的旅程。 我们应该积极地看待自己与别人的差异,世界上虽没有完全一样的人,但是却都是平等的人。平等的人之间不应该因为"竞争关系"而产生自卑感,更不应该错误地认为"追求优越性"就是要在竞争中分出胜负。 要知道,在意结果的只有你自己。 没人会在意对方的成败,每个人都只会关注自己成败与否,但这有有什么关系呢?只要离"理想中的自己"近一些,人生就应该不烦恼。 好了,今天的共读到这里就结束了,相信此时的青年不仅因为找到了尽量摆脱烦恼的法子而高兴,还为自己"要让哲人无法辩驳"的大话而羞愧。在结束时,青年迫切地想要和哲人再进行一次辩论,哲人答应下一次跟他一起讨论"自由"的话题。那么,自由是什么呢? *作者简介:微之,天生宅女,偏爱远方,一个爱听故事的意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