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法院审结一起校服腐败案,被告恩施州黔凯服饰有限公司在销售校服过程中,给予学校及单位回扣71万余元,给相关老师及工作人员回扣共计109万余元,涉及六县市150余所中小学校。据报道,我国中小学生校服市场的规模接近千亿元大关。近日,孔子研究院院长杨朝明也提出,校服有助于养成学生的集体认同感,减少攀比心理,家长与学校应形成合力,发挥其美育功能。然而,与校服市场、功能不相符的是,校服采购、质量等问题时有出现。 校服产品涉及千千万万的学生和家庭,其质量安全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其式样影响着学生的形象和气质养成。然而,近年来,校服问题却常常被吐槽和诟病。从不断发生的校服腐败案中我们不难看出:有的校服质量低下,布料、制作工艺粗糙、异味重,学生穿了甚至引发过敏现象;有的校服不是量学生体而裁衣,致使学生穿上后衣不得体、缺失气度;有的学校为求利润,一学年要求学生购买多套校服,使家长经济负担明显加重。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究其原因,是因为校服市场缺乏严格管理,校服采购多是由各学校单独组织实施,部分学校虽然成立了家长委员会,但并没有进行实质性的参与,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质监和工商部门也没有实施必要的监督,这就给校服质量安全和腐败滋生留下了隐患。要保障校服质量,就需建立和完善校服管理机制。 首先,要建立校服准入机制,严把校服入口关。校服生产厂商要由国家相关部门审核合格后方可生产销售。 其次,要建立校服数字化管理平台,规范校服管理。学校购买校服时,除了可以查看合格证上的产品名称、安全类别、产品执行标准、成分含量、号型规格、厂名厂址和维护方法等内容外,还要查看校服检验报告。检验报告可生成二维码,由学校发送给家长,手机轻扫,就可以直接查阅。 再次,要加强校服采购的民主管理,实行阳光采购。学校要成立由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和学生代表等相关人员组成的校服采购委员会,实行民主管理,阳光采购。学校采购校服时要公开招标,要将竞标厂商的相关信息通过手机微信等形式分发给教师、学生和家长,广泛征求意见,然后根据反馈信息,经校服采购委员会反复论证、公示后再行采购。 最后,要加大校服采购的监管力度。要实行校服采购报批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委派专人对学校校服采购全过程进行有效监管。同时,对于校服采购中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以防止和杜绝校服采购中腐败的滋生。 总之,加强校服质量管理,提升校服监管力度,需要教育、工商、质监等部门以及生产经营企业、学校、家长、学生等多方面的协同配合。只有建立健全有效的校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让学校从过去的中间者角色转换成组织者、服务者的角色,才能使得校服采购、销售更加阳光透明,使购买的校服更加优质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