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相继表示,将采取有力措施治理骚扰电话。此前,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也印发通知,决定于2019年4月1日至9月30日期间,在全国部署开展"守护消费"暨打击侵害消费者个人信息违法行为专项执法行动。很多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个人手机等信息被房产中介、小贷金融、保险基金、装饰装修等行业掌握,被反复拨打推銷电话,让人烦不胜烦。 现在垃圾短信收得少了,但这些商家换了个"马甲"用普通电话号码向老百姓打电话进行营销,工作时打、吃饭时打、睡觉时打,天天打,月月打,真不知何时是个头。骚扰电话如此猖獗,为何治不住?说到底还是缺乏有效的反制措施。 侵权责任法规定,网络用户利用网络服务实施侵权行为的,被侵权人有权通知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删除、屏蔽、断开链接等必要措施。网络服务提供者接到通知后未及时采取必要措施的,对损害的扩大部分承担连带责任。电信条例也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电信网络损害他人合法权益。既然法有明定,为什么那些商家还敢这么干,并且能干成?原因就在于只是作出了一般导向性的要求,并无伤筋动骨的罚则,利益驱使之下,规范很容易被打破。 立法明确处罚细则非常关键。道理很简单,要想有效减少某种违法行为,必须对违法者处罚到位,这样才能起到震慑作用,但现行法律恰好缺失这一点。比如经营者未经消费者同意,向其拨打营销电话,拨打够一定数量,就应该受到处罚。这样一来,如果有很多消费者反映同一经营者电话骚扰他们,执法部门就可对其进行处罚。电信运营商对诈骗电话显示虚假主叫号码,允许诱传的行为,情同帮助实施诈骗,更应该确立法条制裁。 治理电话骚扰一定要加大处罚力度,才能使违法者心生敬畏而收手。据报道,国外曾发生过一群消费者把一个比萨饼店告上法庭的案例。原来,这些顾客在订购该比萨饼后,手机上推销该比萨饼的短信就一个接一个,有时会在半夜收到十多条短信。这些顾客要求2.5亿美元的赔偿金,平均每条短信500美元,最终以该比萨饼店同意赔偿1650万美元的和解方案了结官司。该比萨饼店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以后再也不会乱发短信了。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并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是治理骚扰电话决定性棋招。 加强依法律业非常重要。应通过立法规定什么样的电话是骚扰电话,骚扰者、透传者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这样才有利于从源头治理骚扰电话。对运营商立法明责,不容其坐收渔利,才能倒逼其关闭"呼叫中心",杜绝假实名虚拟电话卡。针对个人信息保护不力的经营者,应将其信息泄露和滥用行为作为不良记录计入企业信用档案,除严格处罚外并向社会公布。罚随法至,形成合力,对治理"电话任性"功至必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