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全国统一的朝代,但秦朝的寿命却只有短短14年,让人感到有些意外。不过也有人觉得,秦朝的短命是一件必然事件,因为秦国虽然灭六国完成了统一,但还有很多潜在的危机没有及时解决。而且秦始皇去世后,秦朝有能力的国君难以延续,导致治国无力最后被项羽、刘邦推翻政权。那秦朝为何治理不好这样一个大国呢?实际上这其中的原因要比我们想象中复杂的多。 秦王朝建立可以说是历史的一座里程碑,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是也绝对无法稳固。从公元前230年攻打韩国开始,到前221年灭掉最后一个齐国,只用短短10年就迅速走完了之前几代人才能完成的事情。因此,也用了很短的时间就迅速败亡。 只是在当时,包括六国贵族在内的众多义军都没有想到,秦人的狗血剧还没有杀青。一直到项羽在巨鹿击败秦军,这个短命王朝的颓势才真正被人看清。 秦朝的统治区域 实际上超过了此前的任何时代 秦人统治六国后,一下子就遇到了两个问题。首先是关中旧地的人口需要大量东进驻屯,让原本较为集中的兵力被大量稀释。其次就是为了弥补兵力不足,而在六国旧地直接照搬了战国时期的动员体制。加上秦法的严苛执行,逼的很多人走投无路。 陈胜和吴广的大泽乡起义,就是对秦人大规模推广关中旧制的一次严重打脸。当时秦朝发配了包括他们在内的900名士卒去戍守边关渔阳,却因气候原因造成的延误,需要将之处以极刑。类似的事情在当时的六国故土上也不在少数。于是,一次偶然的兵变就成为了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更让秦人感到恐怖的是,迅速膨胀的义军很快就兵临关中核心。若非这些人组织水平太差,可能就将秦朝彻底推翻。 陈胜与吴广的起义 只是一个开始 但更让秦人担心的却是稍后纷纷起始的六国旧贵族。这些人中的不少在先前都蛰伏于地方,成为名副其实的土豪阶层。秦人可能在歼灭六国的战争中,有用瓦解性的优惠政策来笼络他们,却又必须在战后想办法清理他们。否则,秦朝的郡县官僚便无法有效的统计人口或收税。结果是当大泽乡等地的起义消息传来,作为统治代理人的官员还需要去找六国旧贵族们商议对策。后者也就迅速集中了平日里依附自己的人口,动用所属土地上的资源,开始了规模更大的复国灭秦运动。很多分散部署的小股秦军,就在这场风暴的初期被逐步消灭。 在这些旧贵族中,来自江东的楚人最为善战。这主要也是因为他所处的区域更加偏远,是秦人控制力度很低的地方。楚人传统的庞大贵族世袭,又很容易产生出项羽这类地方小强。所以,项羽和楚人复国军就在实际上担任了反抗秦朝统治的主力。 秦军的回光返照 战争初期 六国统治区内的大量分散秦军被歼灭 在战争初期,项羽所属的楚军曾与秦军进行多次鏖战,甚至稍占上风。但在之后的定陶之战,项羽的叔父项梁孤身围剿秦将章邯的部队。秦军及时支援并采取突袭的手段大破楚军,项梁战死而楚军主力损失惨重。为应对章邯之后可能发起的进攻,楚怀王被迫收缩兵力,调回项羽、刘邦和吕臣等人,准备同秦军进行决战。 但秦国大将章邯却认为,定陶之战已经击垮了楚军主力,剩下的不足为虑。于是没有一鼓作气灭掉刚刚重建的楚国,反而准备挥师北上,渡河攻打赵国。这其实也反应了秦军在当时的严重困局。他们必须用有限的人力,到广袤的数个战场之间迎战不同敌人。复国者的联军则可以彼此间遥相呼应,一面借着松散同盟吸引秦军,一面抓紧时间在本地恢复实力。 项羽的楚军因知道自己数量有限且远射火力不足,主动发起强势冲锋。秦军已显得滞后的战术,让士气不足的士兵更加无力坚持。其实秦军的部署本身,也是一种重视进攻而轻于防御的战法。但在面对冲击力更胜一筹的楚人时,其不能防御的弱点也就暴露无遗。已经观望多时的其他诸侯军队,也在最后一刻加入战局。他们在侧后方的杀出,彻底葬送了秦军的残存抵抗。 巨鹿之战不仅让项羽登上了诸夏联军的盟主,也摧毁了秦人主要野战力量和心气。过去的秦人尽管屡挫折, 但总觉得自己可以用透支未来的方式争取翻盘。巨鹿之战后,包括主将章邯在内的大部分精英都已经战意消散,心中默认大秦帝国即将崩塌。从这点来说,正是巨鹿之战彻底摧垮的关中的老秦人势力。 此外,正是项羽在正面战场的优秀表现,为其他偷袭秦国腹地的义军创造了机会。其中最大的受益者,便是还不怎么出名的刘邦。而他最终将成为秦人复兴自己事业的希望,将项羽的短暂霸业掀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