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转移之二红军第二方面军长征 1934年 8月,红 6军团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之命,由任弼时、萧克、王震率领,离开湘赣苏区西征,同年 10月 24日,在贵州省印江县的木黄与贺龙率领的红3军会师。而后,红 3军恢复红2军团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统一指挥两个军团积极行动,创建了湘鄂川黔苏区,有力地打击和牵制了国民党军,策应了中央红军长征。1935年 9月,在红 2、红 6军团周围共吸引了国民党军约130个团 20万人,苏区范围日益缩小。 l1月 19日,红 2、红 6军团主力 1.7万人由湖南省桑植县刘家坪等地出发,突出重围,开始战略转移。经过两个月的行军作战,于1936年 1月中旬到达敌人兵力较薄弱的贵州省石阡、镇远、黄平一带。但这一地区居民稀少,粮食困难,敌人又跟踪追来,大军不宜久留,于是,红 2、红 6军团决定西渡乌江,到贵州西部的黔西、毕节地区创建新的苏区。国民党军在判明红军行动意图后,又调集大批部队在云贵川边境地区堵截"围剿"。红 2、红 6军团在黔西、毕节也难以立足,2月 27日再度向西,进入乌蒙山区,以深山密林为依托,在敌人 5路纵队10多个师的追兵之间,捉迷藏似的飘忽无定,神出鬼没,周旋一个多月,将敌人拖得筋疲力尽,于 3月下旬突出包围,向南进入盘县、兴义地区。3月30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治委员张国焘致电红 2、红 6军团,令其北渡金沙江,到甘孜地区同红四方面军会师。红2、红6军团随即西进云南,在昆明以北渡过普渡河,经楚雄、镇南(今云南南华)、姚安、祥云、宾川、丽江向金沙江上游急进,于4月 25日至 27日在石鼓、巨甸渡过金沙江,甩开敌人。而后攀登雪山峡谷,穿越横断山脉,战胜高寒、缺氧、缺粮等重重困难,于 5月上旬到达得荣、巴塘,6月上旬在理化以南与前来迎接的红 32军部队会师,7月 2日在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主力会师。 7月5日,中革军委电令红2、红6军团组成红军第二方面军,将红32军编入红二方面军建制,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两大方面军会合后,朱德、刘伯承(红军总参谋长)、任粥时、贺龙等团结广大指战员,克服张国焘的分裂主义,奉中共中央之命,共同北上。两大方面军编为 3个纵队,从甘孜、炉霍等地出发,再次通过茫茫草地,通过天险腊子口,于 9月间攻占甘肃南部的岷县、通渭、成县、徽县、两当、康县等广大地区。 在此期间,红一方面军组成西方野战军,转战于陕甘宁边界地区,接应红二、红四方面军北上。10月9日, 红军总部、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在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静宁以北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至此,红二方面军完成了战略转移,实现三大主力会师,结束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