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历史的发展来看,日本是一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日本的特点是通过一步步的战争冒险获取战争红利来强大自己,原本日本很弱,在唐宋的时候日本都是用仰视的目光来看待我华夏的,即使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国力仍旧是日本所不能比的,日本真正超过中国是在甲午之后,日本通过甲午战争获得巨大的利益,通过战争冒险赌国运成功,让日本走上了冒险的道理。所以日本对中国一贯以来都是赌徒心态,你硬它就软,你软它就硬,有点象无赖,这就是日本的特点。 其实31年的日本没有37年的强,用37年以后日本国力来判断31年的日本国力是错误的。日本恰恰是通过夺取了中国的东北以后,国力得到了快速的提升。所以说对付日本的办法是必须遏制住日本的冒险。 假如张学良下令东北军抵抗侵略,东北军必败吗?不一定!为什么?有人会说,以东北军一己之力对抗日本全国,难道不会落败吗?当然,可以预见到的是即使东北军跟日本打起来,肯定是得不到中央军的支援的,因为蒋介石同样也怕跟日本人打。但是谁说东北军一定会跟日本全国对抗呢?日本还会像甲午战争那样孤注一掷的跟中国发生全面性的战争吗?恐怕不见得。因为那时日本本身在华已经获取了巨大的利益,假如不能够战胜的话,那么这些利益都会失去,而且假如独吞中国肯定会损害到其他的列强的在华利益,这就面临其他列强的压力,所以说日本要真跟中国大打一场,肯定是要好好掂量掂量的。而假如是局部战争的话,那么日本就好办得多,所以说日本一直是通过压迫和蚕食的手段来一步步地获取在华利益,也就是说中国不怕日本鲸吞就怕它蚕食。历史上日本就是这么干的。 九一八事变前夕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 东北军陆军总兵力:约40万 关内约18万(1930年9月,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东北军9个精锐旅入关支援蒋介石。1931年7月,东北军3个旅步兵旅、2个团炮兵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 关外 约20万,其中正规军16.5万人、非正规军4万人 具体编制大家很容在网上查到,这里就不堆砌数据了。 空军: 飞机约200架左右,其中战斗机150架。 海军:舰只21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 装备补给:基本可以做到自给。沈阳兵工厂产能:日产13式79步枪130枝,枪弹41万发,年产17式轻机枪300梃,13式重机枪50梃。月产迫击炮80门,炮弹4万发。 并且可以生产150毫米的重炮。 日本方面: 关东军总兵力,约2万人,其中正规军只有1万人,在乡军人约1万人,警察3000人。日本驻朝鲜军2个师团约3万人。 也就是说东北军驻东北的兵力跟东北日军的兵力对比大概是是10:1,在朝鲜日军增援关东军的同时,驻华北的东北军也可以增援关外的东北军。东北军并不落下风,值得提防的不过是日本从本土调兵而已。 问题是假如张汉卿下令坚决抵抗并作出决战的样子,小日本真的会考虑跟从本土调兵吗?那么日本就会考虑是否跟中国全面战争大干一场,这样是否值得?假如落败就会损失在华的既得利益。所以历史上九一八事变也的确是先由关东军先以下克上的名义先搞起来而后日本政府才予以确认事实的,当然啦,你都不抵抗,谁会把吃进嘴里的肥肉吐出来?那么假如是抵抗得很激烈呢?或者是做出一副要围歼关东军的姿态呢?那日本政府有可能就扔出那几个参谋牺牲了事,说不定这也是人家日本的一个预案了。张学良完全可以利用他的副总司令的身份宣战,把蒋拉下水,蒋怕全面战争,张学良怕个毛啊?反正已经开打了,小打不如大打,把大家都拉下水,毛泽东曾经说过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凭啥得按照你的节奏来打?凭啥就让你先满蒙?晚打不如早打,这样即日本占领了中国的部分领土它也消化不了。那日本就得好好考虑一下是不是压制关东军的冒险了。假如东北军坚决抵抗,未必一定失败。 疯狂一点,如果张学良以国民政府副总司令的身份宣布跟日本开战,你认为蒋介石能够独善其身吗?能否把蒋介石拉下水吗?日本会放过蒋吗?日本肯定会在江浙进攻蒋,有可能抗战提前爆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