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利芳 康迪 谢园 刘晓云 麻震敏 潘雪玲 明君 孙珺 李欣 一场盛大的演出刚刚落幕。 以伦敦为背景舞台,奥运会上演了一场运动员拼尽汗水的比赛,密集地爆发出一个个关乎成功、失败、拼搏、荣耀、坚持的故事,和人们进行深层的情感共鸣。由此产生的眼球效应和情感联系,是珍贵的营销资产,也是参与奥运营销的企业希望分享的"光芒"。 这场"Super"大事件,汇集了无数参与者,也有世界级的观众或裁判:媒体在播放奥运比赛,观众决定看或者不看;广告主在亮嗓招揽,消费者决定喜不喜欢;媒体平台叫卖产品或服务,广告主决定买不买单。在这个舞台,品牌使尽浑身解数,唱响自己的"好声音",无非都是争取消费者手里的"I WANT YOU"按键。 而这变得越发困难。参赛广告主选手的人数和水平都在提升,消费者在变化,消费者所接触的媒体平台也在变化,甚至比赛的规则也在变化。 这是历史上首次真正意义上的"社交奥运",以Twitter平台看,伦敦奥运会开幕式第一天的相关推特数量超过了北京奥运会整个比赛期间的推特总数;这是有着8小时时差的奥运会,相比北京奥运会承载的民族情感,伦敦奥运会更像一场欢乐的party;国人对于"金牌"的热度开始回落,"唯金牌论"渐渐消退……无论从外在媒介环境、地理位置、消费者心理,这次奥运会都给广告主和媒体平台提出了新的挑战。 演出结束,各位参赛者的表现如何?台上一分钟的表象外,又有着怎么样的功底?消费者"IWANT YOU"灯为谁而亮?参考消费者的"掌声"热烈与否、业内"导师"的点评,在广告主和媒介平台两个层面,《成功营销》选择亮眼的参赛者,第一时间为您呈现他们的"好声音"。我们希望以实战角度,解析样本案例——对参赛者来说,这是对自身的总结;对旁观者来说,更是绝佳的观摩样本。 当然,奥运营销并非短期见到全部效果,更应是一个长期战略的组成部分。关于"大奥运战略"的比拼结果,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