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渴望爱,渴望被喜欢,渴望被接纳,可为什么真的有人喜欢自己的时候,有人却会感到莫名的压力?——Psy525.cn 如果我们感觉到的被喜欢,只是一种单纯的被爱的体验,而我们自己又有很好的能力接受自己是被爱的这件事,通常我们不会感觉到压力。压力并不是来自我们被喜欢这件事,而是来自我们如何感受被喜欢,以及喜欢我们的人投射给了我们什么内容。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体验过很多被伤害的体验,那在他的经验中就会缺少被爱的体验,也无法确认自己是不是可以被爱。所以,当ta感受到被爱时,就会感觉那是一种太不熟悉的体验,被爱的感觉会唤醒ta强烈的焦虑,这个焦虑来源一个是ta无法确认这个不熟悉的体验对ta到底意味着什么,到底是不是真实的;另一方面ta也无法确认自己是不是可以真实的、持久的获得这种美好的体验;还有就是ta也恐惧自己对这种爱的体验产生需要,但是又像曾经的经历那样,最终无法被满足。所以,种种复杂的体验交织在一起,被爱对于ta就会成为非常有压力的一件事。 这种情况在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中是常常被看到的:一个在成长中缺少爱的满足的求助者,当ta感受到来自咨询师的温暖、抱持时,反而可能对咨询师变得很愤怒,这个愤怒就是因为这些陌生的体验唤醒了ta内在太多的冲突性内容,对于该信任咨询师还是该逃离咨询师变得无所适从,进而选择一些破坏这些美好体验的方式,试图回到ta曾经熟悉的状态中去,因为熟悉的方式虽然让ta痛苦,但是熟悉是可以带来确定感的。 如果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所体验到的爱是与控制联系在一起的,那当ta感觉被爱时,也会感觉自己即将陷入被控制的危险之中。这种以控制的方式表达的爱,在中国孩子的成长中并不少见,在我们的文化中,儒家孝道思想占据着主流的思想,孩子之于父母,更像是从属品,父母既为孩子做好一切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同时也会要求孩子服从于自己的想法和安排。当父母为孩子做了一切时,自然而然就会感觉自己拥有了对孩子生活方方面面的发言权,孩子在父母的照顾之下,一方面享受父母的照顾带来的舒适,另一方面又愤怒于父母剥夺了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创造的机会。这种被爱的体验是与被控制、被剥夺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当这个孩子长大后,这个等号依然存在于内心之中。所以,当ta感受到被爱时,这个等号就会跳出来提醒ta要回避被控制的风险,被爱也就成为了一件有压力的事情。 如果我们成长过程非常顺利,我们的人格发展也非常健康,当我们感受到被爱时,依然有可能感受到压力。因为,被爱的需要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当我们感受到需要某人的爱时,我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弱小和卑微,我们会害怕失去被爱的感觉。这也是为什么这个世界上有些人,好象他们非常强大,他们不需要任何人,他们可以自己搞定一切,当我们跟ta在一起时,可以感觉ta是非常有能力的,但是很难感觉到ta的情感。实际上,ta是在用自己非常有能力来抵御自己可能需要他人的恐惧,相比较需要他人来满足自己,自己搞定一切是更可控的,也更能回避感受到自己的弱小与虚弱。 抛开被爱的人内心的这些过程,爱我们的人当他们向我们发射爱的信息时,也同时会释放他们的内在需要给我们,比如对依赖的需要,对被肯定的需要,对被回应的需要等等,当我们接收到这个信号之后,我们自己会感觉应该对这些给予回应,如果在我们自己内心这些资源不足时,就会感觉到压力。如果对方投射给我们的是一些伤害性的需要,比如贬低的、控制的、粘滞的等等内容时,我们所感受到的压力,就是很正常的保护性反应了。 作者简介: 范晓晖 已帮助过 791人 入驻年限 4.8年 预约咨询 私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