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外合作办学特色明显,对于高校学科发展、教学改革及学生国际化、职业化培养均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是高校对外交流的平台。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重要板块——学生党建工作,在高校人才培养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由于经验欠缺等原因,存在很多问题。本文根据中外合作办学现状发现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具体问题,并提出解决的建议。 关键词: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党建 随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也日趋多样化,合作项目对我国教育产业发展有益,与传统办学模式形成有效补充,他们追求国际化与职业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具备优质的办学条件、外方教师资源及国际集团实习机会,已成为培养学识广泛、广读中外优秀人才的新途径。做好学生日常管理成为双方长期合作的关键之举。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做好关乎学生成长的大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基层党建工作的关键,跟其他普通专业相比,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学生党建工作较为特殊,很多环节面临挑战,传统的党建工作需要不断改革,通过逐渐调整来促进中外合作党建工作发展。 一、高校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现状 1.学生在校时间差异性 随着20世纪90年代中外合作办学的建立,很多高职高专也开始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体现了多样性。对于办学形式,很多采取3+0、4+0或3+1、4+1形式,也有的高校采取2+2或其他混合模式。中外合作项目一般都有出国留学的机会,这部分学生在校时间无法准确把握,后续思想动态无法及时跟进,这就导致党建工作中断,集中学习等无法开展。中外合作办学一般较注重实习经历,这致使一部分学生因实习错失党建集体培训等。 2.党建工作经验贫乏性 中外合作办学虽然已有二十多年历史,但是经济社会和各国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其模式仍不稳定。学生管理仍处于探索开发期,党建工作更是缺乏经验,甚至时时被忽略,其中涌现的很多新矛盾需要在发展中逐渐解决。 3.学生党建工作建设关注度不够 高校实际运作中,需要兼顾双方学校的办学特色,有的高校只重视软硬件外在投入,却疏于探索科学的学生管理方式,相应地也弱化了党建工作。这也隐形弱化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不到位,批评和自我批评氛围不浓;党支部活动较少、缺乏活力;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不健全、落实不规范。 4.学生入党积极性不高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一般收费高,录取学生家庭经济条件较优越,加之九零后学生的个性强,价值观念淡化等特点,一些学生思想特立独行,无明确的价值追求。还有的学生主要为了出国才报考中外合作项目,他们认为出国深造与入党有冲突,而这个阶段的学生容易受他人影响,这导致入党申请人数明显减少。 5.学生党建骨干力量薄弱 随着2014年党员发展流程的严格性加强,大学新生由于年龄的限制无法较早发展为正式党员。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离校时间早,这就导致大学党员断层,新生若成为一名正式党员也将近大四了,实习、就业等压力使他们难以有较多精力投入在党建工作中,所以以往的"老带新"培养模式将难以继续。此外,当前党员发展需要填写材料较多,需要多名党建骨干共同完成,人手严重不足。 6.上半年党建工作压力较大 由于中外合作专业办学的特殊性,大四一般在五月初离校,大部分高年级学生面临转正等问题,这就需要学院在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一系列程序,再加上群团推优、党课培训、积极分子培养等常规工作,导致时间上较为紧张,工作量大,难以提高质量。 二、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党员学生特点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党员群体在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下,已成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不容忽视的群体之一。他们是学生党员与中外合作专业学生的结合体,这一群体具有双重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方面 合作专业学生党员受西方观念冲击较大。有合作关系的国家在优质教育资源输送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西方价值观的影响。党员学生一般有较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信仰追求,但是求学过程中,在课堂用的原版教材、外籍教师日常交流以及留学经验的影响下,很多西方文化会直接冲击学生的思想观念,加之现时期的学生党员个性较强,对国情及国际关系有自己的想法。在这样的环境影响下,有些党员甚至会有所动摇。 2.理论学习方面 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学习要求严格,需要有专业与语言的双重标准,在较大压力的学习下,这些学生很容易忽视自我政治理论的提升。步入党建流程后,这些学生也容易出现颓废等情况。国外高校考评模式也有所不同,它平时上课作业与测验较多,这导致很多同学将大部分时间投入于学习,中外合作专业的同学为了提升个人学习成绩,极易忽视政治理论及党课培训等内容。 3.学生适应力弱 国际化教育与国内传统教育差异性较大,它们一般是宽进严出,学生在大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能力的培养,对于平时的表现与测试有严格要求,淘汰率也较高。教育观念的差异性导致很多学生止步于合作办学专业,而对于在读的学生,能兼顾好专业学习与思想学习,也有较大挑战。适应力差、自我调节不及时也会影响中外合作专业党建工作。 三、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党建工作整改措施 1.完善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在思想、制度建设方面有突破 中外合作专业党建工作体系还需完善,首先要加强国际化教学环境下学生的思想建设,大学生认知能力还不强,入党动机不明确,学院应在开学初通过讲座等方式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次是抓好党组织、制度建设,形成学院党委领导、党支部及团学组织积极配合的格局,建立好党员管理及考核等制度,丰富组织生活会,提高党日活动。 2.加强国内教育,前置党建工作内容 由于党员选拔的日益严格,中外合作学生在校时间有限,我们要在新生入学时就做好党员骨干力量选拔,提早将思想坚定、表现优异的积极分子纳入党建队伍中,通过重点培训与指导,使这些优秀的学生尽早向党组织靠拢,扩充党员队伍,并鼓励骨干干部在学生中做好引领作用。此外,前期应全面了解发展对象求学意愿,确保选择留学的发展对象有坚定的信念,并及时跟进考察进度。在不同阶段应提前与学生联络,以顺利完成入党一系列工作。 3.打破常规,建立网络、掌上平台党建模式 中外合作专业有出国深造的问题,很多培养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对象,可能选择留学,这样就无法及时参加党支部会议与学习。在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若能广泛利用微信、邮件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察,利用网上党课对学生不同时段进行指导,就免去了时空障碍,这对一些积极要求入党的同学也能起到鼓励作用。 4.建立海外學生党组织,强大合作办学党组织力量 为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建议中外合作学院可以建立海外党支部,可以时时有效管理留学党员思想及生活,并可以开展常规的培训课程,同时也可以保证组织生活会、支部活动等良性运转,这样的党组织可以增强党员凝聚力,强化党员意识。 在当代,我们应高度重视中外合作专业学生党建工作的战略地位,认真实践和分析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路和方法。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虽然与其他专业的学生有所不同,但是学校在传播基础知识时,应在理想信念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多引导,这需要系统全面的制度作支撑。在多元文化思潮的交融下,确保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持续性发展,在实践中思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切实有效做好作为合作办学专业的大学生党建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