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打造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


  建立企业文化,必须使每一位权力人满意,他们包括顾客、员工、股东、社会与环境,甚至包括供应商和竞争对手,在这里我们仅讨论员工问题。企业究竟有没有把员工视为企业的权力人?我时常听到管理层讨论如何让员工努力工作,但很少听到管理层认真研究他们如何实现对员工所承担的义务的承诺。如果你要营造一个使每一位员工都努力工作而不问报酬是什么的环境,那么你应该首先想一想,为此你对员工承担了什么?如果你要员工忠于企业,那么企业对员工的承诺又是什么?最近一人文艺单位咨询于我,如何建立一个内部劳动市场的问题。在演出团体内,有一些人员的艺术寿命比较低,到了35岁以后不能胜任工作,企业也无法安排他们,因此要成立内部劳动市场。我对这个企业的情况表示理解,但是我也不禁要问:"既然这些人的艺术寿命只有35岁,那么你为什么不在他们艺术寿命终止的时候已经造就了他们的再就业能力呢?"企业没有确保每名员工的受雇能力的责任。说得更实际一点,企业文化就是通过方针、政策、原则、制度所表达出来的企业核心价值理念。然而,许多企业所推崇的价值理念与他们所执行的规章制度是相互抵触的,有的甚至是背道而驰的。某企业集团提出了"泥饭碗"文化,本意是想建立一个能够使员工不断竞争向上的心理环境,然而又有哪个能人会珍惜这个"泥饭碗"呢!一句话,要想使员工关心企业,能够与企业同心同德、尽职尽责,最着急的在于员工能否分享企业成长所带来的好处。只有在这种企业文化下,员工才能树立积极的工作价值观,才能真正感受到成功的乐趣,才能体会出人格的被尊重,也才能表现出敬业敬职的精神,公司才真正被员工所热爱。企业文化的建立和重塑,是目前管理层最重要的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它关系到整个组织系统的运行和发展系统工程。
  因此,中国式管理模式未来的特征可能不只是一种表现方式,但其主要表现特征却肯定有上述三个原理,既:变化论、矛盾论和中和论。这种结论恰好与《基业长青》书中所说的基业长青公司的主要文化特征高度一致,所以我们说,中国式管理模式必须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菁华,"以我为主,博采众长"是中国企业最终形成竞争优势之道,以西方制度管理为基础,以中国管理哲学为指导,只有文化的差异化,才是中国企业建立真正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根本。
  随着中国经济的转型,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自身的转型。哪家企业能在这一时期成功的完成转型,都会为未来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也会因此成为下一批中国最优秀的企业和中国管理实践的引领者。那么,如何成功实现企业的转型?正略钧策认为,企业文化升级,或者说建立战略导向的文化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也许有人会质疑:企业文化这样虚化的东西有什么用?这本身就是一个伪问题,真正的问题应该是:如何让企业文化落地生根,并发挥出其力量?因为任何企业都有其特定的文化,都会因不同的文化而产生不同结果,无论企业自身是否意识到这一点。这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遇到一些事情,他就会那么做,但是他未必知道自己为什么那么做,或者说不知道驱动自己行为背后的价值理念是什么。企业文化落地的思路企业文化的落地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一点是"落什么",即落地的内容,要弄清楚企业应该构建什么样的文化理念体系,既能符合企业实际,又能有效推动战略;另一点是"怎么落",即落地的方法,要想清楚企业文化如何转化为行为。要回答这两个问题,就要抓住文化、管理与战略这三个关键点的联系。所谓文化,是企业共享的感受、认识和思考问题的基本假设,包括什么是真实的、什么是好的、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如何工作等基本面。基本假设多种多样,选择哪种假设,必须与外部功能联系起来。所以,构建企业文化理念,首要的明确战略,通过战略为文化理念定向,使文化理念满足和支撑战略的发展。比如做食品业务,就要强调品质的理念;做航空业务,就要强调安全的理念。基于战略构建出系统的文化理念之后,就进入文化落地的阶段了。通常文化落地,都是孤立的借助培训、活动等方式加强员工对文化的认知与认同,这很容易导致文化的虚化。
  如,在一度的大型职工文艺大奖赛,从飞翔到方太,连续14年不间断,参与面广、政治意义强,自编自导自演,歌唱好人好事、产品、企业,还要打分评比,光这一招,已在方太人的心目中拧成了一条绳,切实达到了"内聚人心、外树形象"的目的。经过4年来的精心培植,方太文化已成为方太管理的重要特色,以及提升企业形象、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由于企业文化对内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感召力,对外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方太吸油烟机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在全国刮起了3次"方太旋风",市场占有率上升到第二位。在宏观经济紧缩的形势下,引发了"方太现象",以高速的经济增长率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瞩目,从而成为创造消费、创造市场的典型。当前,乡镇企业正处在有史以来最重要的二次创业时期,面对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大背景,首先必须实现思想观念上的大调整。如果有谁认为企业文化抓不抓关系不大,反正饿不坏肚子、冻不坏身子,只要经济搞上去了就可遮住百丑、名利双收,这就大错特错了。邓小平同志指出:"不抓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到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能胜利。"只有切实将企业文化提高到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地位,将之视为企业的灵魂、发展的动力和现代竞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才能以更新更超前的思路掌握未来的主动权!
  关键词:打造企业文化的巨大作用,如何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建设方案
网站目录投稿:尔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