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高质量的乡村教师培训需瞄准靶向


  近日,《中国青年报》"教育圆桌"发表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三年五大盲点待补——中西部6省12县(区)120余所乡村学校调研报告》一文。《调研报告》指出:针对年龄大的乡村教师不愿参加培训的问题,需要专门制定适合乡村中老年教师群体的培训激励措施;乡村教师培训要注意教师职业倦怠、心理亚健康、班级管理困惑、家校合作矛盾、计算机能力低下、对外界信息资源的恐惧、排斥甚至匮乏等现实问题,同时关注复式教学、小班教学和多科教学等现实需求。
  全面提升乡村教师的能力素质是《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主要举措之一。《支持计划》要求,按照乡村教师的实际需求改进培训方式,采取顶岗置换、网络研修、送教下乡、专家指导、校本研修等多种形式,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支持计划》实施以来,通过"国培计划"的实施改革、集中支持、示范引领,乡村教师培训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通过乡村教师培训工作的专项调研发现,上述《调研报告》指出的问题确实存在。除乡村教师参训动力不足、培训内容偏离现实需求之外,还存在以下三个突出问题:
  一是有关政策执行不力,亟待制度保障和地位落实。多年来,在重视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党和国家依法出台了许多政策文件,如最近几年印发的《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等,都对乡村教师培训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但各地在执行上力度不同,执行不力的地方仍然不少,培训经费无制度性保障,甚至继续有撤除或削弱教师进修学校等虚化教师培训工作的现象,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县区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尚未建立。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是由高等学校、县级教师发展中心、片区研修中心、校本研修四位一体构成的。但是,在一些地方,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是弱项、片区研修中心是缺项、校本研修质量不高甚至流于形式,"四位一体"的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实际上没有形成。为此,迫切需要有效利用高等学校优质资源,充分整合县域资源,强弱项,提升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培训能力;补缺项,建全片区研修中心组织机构;优校本,做研训一体、学用结合的实践研修。
  三是乡村学校教师的培训选择权、自主权依然缺乏。受制于条件、人员、经费等的限制,以及工学矛盾突出和缺乏激励措施等原因,许多乡村学校特别是村小、教学点的教师无法外出参加培训,而乡村教师却亟需"送出去"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当下,培训项目设置的"大一统"——统一内容、统一方式、统一管理等便于大规模实施,但是满足乡村教师特定群体(如新入职教师、转岗教师、老年教师)的学习需要、解决乡村教育现实问题的针对性培训却严重缺失。因此,确立乡村教师的培训选择权、自主权显得尤为迫切。
  与高等学校相比,县级教师发展中心更靠近乡村学校,片区研修中心最贴近乡村学校;与其他培训模式方法相比,同岗位实践紧密结合的跟岗学习("送出去")、送培送教("到面前")、校本研修("落地里")更受乡村教师的欢迎。建立健全乡村教师成长发展的支持服务体系、高质量开展乡村教师全员培训、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教育部等五部门日前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对培训提出的目标任务。我认为,实现乡村教师全员培训的高质量,必须瞄准"靶向"。
  第一,全面落实有关政策文件,建强县级教师发展中心,建好片区研修中心。切实解决"四位一体"乡村教师专业发展支持服务体系"胸部"不挺、"腰部"不硬的问题,为瞄准乡村教师培训的"靶向"强身健体、予力赋能。
  第二,进一步推进培训阵地前移,"送出去""到面前""落地里"多措并举。统筹协调"送出去",惠及人人;精准内容"到面前",辐射全员;示范带动"落地里",服务自主,让乡村教师培训不偏向脱靶,真正富有实效。
  第三,重点关注处于乡村中小学幼儿园"最末梢"的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培训。针对村小和教学点教师外出参加培训机会极少的难题,要创新教师管理机制、到位轮岗交流制度,让他们"愿出去""走得了""安下心"并见成效。
网站目录投稿: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