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文+蒋振世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需要点亮的是兴趣、信心和希望。本文以选择性课改为背景,从中职教育的起点与归宿谈起,阐述了"五选"的发展路径和"四变"的教学实践,分析了"五选四变"在起点与归宿中的延伸。 关键词:中职 选择 兴趣 信心 希望 一、中职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教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技能,而在于要点亮学生心中的信心、兴趣和希望,让他们能够终身保持这三样品质,这更是中等职业教育的起点与归宿。 笔者认为,在对待中职学生时,需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赋予每个学生选择性发展的权利,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开设丰富多彩的选修课程,促进潜在能力和个性特长的充分发展,重塑自信,点亮他们心中那一盏灯。 浙江省于2014年末启动了新一轮中职课程改革行动,其实质就是"点灯行动"。让学生在学校时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毕业后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因此,各中职校需要从打造多样化的选择性课程体系入手,科学地构建选择性课改的顶层设计,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重新树立信心,点燃新的希望。 二、"五选四变"的内容与实践 1.发展路径"五选" (1)选专业。学校应提供给学生至少三次选择专业的机会。入学之前,根据中考成绩和学生意愿进行每一次选择,按专业大类录取;入校之初,根据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在相近分数段内,跨专业大类进行第二次专业调整,先跟班试读,如意则留,不如意则返;第一学期后,根据一个学期的学习体验活动,明确自己的专业诉求,可以在相近专业进行第三次专业调整。学习体验活动如表1。 (2)选目标。学生分三次选择学业发展目标,第一次选择是入学初的分类,根据中考成绩的高低而定,按分数段录取,与高等院校联办的五年一贯制与3+2大专班优先录取;第二次选择是第一学期末的分科,普通班学生可以根据一个学期来的学习情况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是升学意向还是就业意向,从而确定学习的主攻方向;第三次选择是第三学期末的分流,原大专班学生仍可进行直升高校、单考单招、顶岗实践的选择,普通班学生可进行单考单招、顶岗实践的选择,按发展目标重新组班,以限定选修的方式组织课程学习。 (3)选方向。对于大专班和有高考意向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目标是进入高校,主要精力集中在高考科目的学习上,通过核心课程学习进行奠基,同时他们仍要进行技能考证、学校技能竞赛和技能过关项目的选择,通过限定选修进行推进。对于就业班学生和企业订单班学生而言,他们的目标是直接就业,他们需要丰富的专业知识与过硬的专业技能,因此,除了专业必修课程以外,他们还要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 (4)选课程。学生自主选课,已成为中职学校的教学新常态。自选课程分为限定选修与自由选修两种,限定选修课程突出"专业性、延续性、限制性",以专业技能类课程为主体,分专业进行设定,限制在专业内部进行选择,强调"方向有专攻",主旨在于学生专业方向选择后的技能纵深发展。自由选修课程突出"系统性、丰富性、拓展性",分年级段设置,高一段以专业试探性课程为主,重在形成学生的专业体验,可以跨专业进行选择,有利于学生更好的选择专业类别和专业方向;高二段以素养类和拓展类课程为主,重在形成学生的人文素养,拓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与人文精神;高三段以辅优类和补偏类课程为主,重在培养大专班和高考班学生的应考能力,优化"人才立交桥"的基础工程。 (5)选教师。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同一门选修课程,有多位教师任教,学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特点进行比较,按自己的喜好自主选择教师。从教师的角度来看,让学生选择,势必会促使教师化压力为动力,有利于形成精品选修课程,对于那些上课懈怠者,势必会促进他们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来挑选符合自己"口味儿"的选修课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也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真正关注学生特色发展,促成师生双边互动教学的新模式。 2.教学实践"四变" (1)变观念。建立一支专兼结合、理实一体的选修课教师队伍,是确保点亮灯盏的必要条件,更是提高点灯效率的重要保证。新一轮课改中,"选择性""走班制""弯道超车""成长导师""学分制"等概念,向受过传统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全新的挑战。因此,中职校需要"把专家请进来、让骨干走出去",通过积极开展各类培训,多方组织专题研讨会议,培育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统一教学思想,营造点灯氛围。 (2)变态度。选择性课改的实施,对中职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新的挑战,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正是在选修课程中人人承担、教材编写人人有份、学生成果人人收集、课改论文人人撰写、科研课题人人参与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专业自主性和创造潜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获得专业的自主成长和持续发展。使教师对选择性课改的态度有抵触情绪→被动接受→达成共识→主动参与的转变。 (3)变教材。选修教材是选修课程的重要载体。选修课程,大多属于校本课程,没有现成的教材。然而,让中职学生两手空空,走班上课,明显是行不通的,因此,中职校需要结合学校的历史文化、专业优势以及地域特点,积极地开发校本教材。选修教材开发大体有三种模式:先编后完善、边教边形成、教后再编写。选修教材的开发需要分期进行,先从自由选修课程开始,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将教材开发的视角与精力逐步转向对限定选修课程以及公共核心课程的校本化二次开发。 (4)变模式。选择性课改,不仅仅是选选课、走走班那么简单,涉及学分管理、课堂管理、课程标准、课程评价等诸多问题。详情如表2。 三、起点与归宿的延伸 1.学习兴趣的延伸 成长路径"五选",使学生有了多样化的选择,许多学生因为选修课的需要,被动地选择了并不怎么感兴趣的课程,然而,正是因为他们的被动融入,带给了他们深刻地变化。例如某学期,笔者任教《钢笔书法》选修课,从第一次见面课上了解到,45人的教学班,真正有对钢笔书法有兴趣的仅有8人,另37人是因为抢不到想选的课退而求其次的选择。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即发生了大逆转,在学期末的课改成果展示中,钢笔书法作品累累,该班学生纷纷表示下学期还要选择钢笔书法课。笔者认为,培育学生新的兴趣,相对于按照学生的兴趣去发展,更能体现选择性课程改革的价值。 2.自我信心的延伸 中职学生,大多从小学开始,就很少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一次次考试的失利,一次次失败的阴影,让他们对自己的学习能力产生怀疑。自信心的严重缺失,是中职学生专业成长的最大障碍。"五选四变",主张尊重学生选择,切实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类扬长,提升学生自信心。"五选四变",张扬的是师生个性,要求的是因材施教,突出的是选择与改变,最大的受益者是学生。学生在选择过程中,强化自我认知与专业认知,点燃的是兴趣之灯、自信之灯、自强之灯。 3.职业希望的延伸 职业教育最大的特征就是把求知、教学、做事和技能结合在一起,"教、学、做"不是三件事,而是一件事,在做中学才是真学,在做中教才是真教。"五选四变"的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多样性选择,通过教、学、做的有机结合,让想升学的都能跨入高校,让想就业的都能顺利就业,让想创业的都能成功创业。使中职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同样享有人生出彩和梦想成真的机会,引导中职学生自觉把个人梦想融入中国梦之中,树立劳动创造财富、奋斗成就人生的价值观念,点亮中职学生的希望之灯。 参考文献: [1]贺陆军.平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选择性"课改的实践与探索[J].职业教育,2015(7). [2]楼梦红."五改三建"推进中职"选择性"教学改革[J].职业教育,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