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中央军委国防动员部印发《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于2021年8月1日起在全国施行,原《高级中学学生军事训练教学大纲》(2003年印发)同时废止。《大纲》明确,高中生军训不得少于7天56课时。教学内容包括基本军事知识和基本军事技能,考核成绩评定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档案,作为兵役登记的重要参考内容。 新生军训是高中教育的重要内容。事实上,不少新生对军训并不陌生,不少人在进入高中前就接受过军训,有些家长还让孩子体验过军事训练营。纵使如此,新生军训时,仍有不少学生叫苦不迭,"我太难了"之类的"吐槽"不绝于耳。 揆诸现实,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大部分家长对子女只有"好好学习"这一要求,至于吃苦锻炼、体力劳动、规则意识、国防教育等,多不关心。网络上,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太平盛世,海晏河清,学生没有军训的必要。是否让新生接受军训,不能仅从和平的角度考量,还要从学生成长的角度考量。适当的军事训练对学生成长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能因为个别自媒体过分渲染学生的不满情绪、放大军训的艰苦程度,就否定军训的价值。 学生接受军训是有法律依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要求,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在就学期间,必须接受基本军事训练;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配备军事教员,对学生实施军事训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也有关于军训的表述,高等学校、高级中学和相当于高级中学的学校应当将课堂教学与军事训练相结合,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 军训是加强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培养学生的国防意识,有助于增进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忧患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反观某些地区,一些青年学生不辨是非,甚至沦为别有用心的人的政治工具,与意识形态教育缺失有很大关系。对此,我们应引以为鉴,切不可将军训从学生的教育中抹去。 军训是国防教育的熔炉,也是磨砺学生品质的基地,更是养成学生集体荣誉感的契机。经过军训,学生更能认识到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珍惜能够安心学习的美好时光。面对"高中生活中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事"这一问题,很多学生的回答一是军训,二是毕业典礼,可见军训对学生的影响。 当然,当前的军训模式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在一些地区,由于场地有限,人员不足,设施陈旧,学生的军训时间不统一,无法满足所有学生都在国防教育基地接受军训的需求。这些问题会随着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对军训的重视逐步解决。不管是作为教育手段,还是作为集体生活体验,军训都应该开展得轰轰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