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我:哪一本书可以让你读一辈子?那么我一定会回答:《红楼梦》。13岁初读《红楼梦》,那一段青梅竹马却不能相濡以沫的的木石前盟令我叹惋。到了15岁再读,吸引我的却是大观园里女孩子们的悲惨命运,为她们不平,为她们不甘。现在17岁又读,则更喜欢作者不留余力的批判封建儒学对人性的残害和压迫。 这本不算太厚的书好像永远都读不完,永远读不透,永远可以领略更多的东西。这大概就是《红楼梦》的魅力所在了。 作者以浓厚的笔墨大肆勾勒了以金陵十二钗为首的一群青春活力的女孩子,并通过贾宝玉的嘴说出"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忠于女儿,须眉男子不过是些渣滓浊物而已"。这样的话,对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进行了大胆的挑战。在大观园里,无论是小姐还是奴婢,她们用个人悲剧式的生命,对抗着巨大的时代压力。也可以说,她们的悲剧,既是个性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的悲剧! 封建社会总是把女子看得太轻,仿佛女子只是男人们的玩物,是上不得台面的卑贱之人。为什么历史上皇帝可以三宫六院,几千佳丽,而女皇武则天只是收了几个男宠就要背负千古骂名?同样的事情,只是因为性别不同,就可以区别对待?何等荒谬,引人耻笑!曹雪芹大胆揭露出中国封建儒学的愚昧无知,谱写了一曲前无古人的女权赞歌。 宝玉的父亲叫贾政,是封建大家长的典例。贾政音同"假正",有假正经的意味,一个名字便透露出儒学的虚伪性。清代的儒学,是僵化了的儒学,是八股取士下的儒学,是封建统治的产物,是"存天理,灭人欲"对人性束缚压制的儒学。作者对其批评得很彻底。孔子不喜欢神话,他喜欢理性,而作者偏偏从神话写起,并多次提到"痴"这个字,这是与传统儒学相背驰的。宝玉抓周时抓了女人的钗环胭脂,贾政便认为他是酒色之徒,从小就不喜欢他。儒学就是这样,总是把善恶、对错分得太清楚、太绝对。在封建者眼里,大观园里女孩子们的悲剧都是自找的,怨不得别人。 黛玉进贾府那一段写得十分精妙,作者借贾府正房偏房的建筑布局,悄无声息的把儒学里森严的等级观念体现的淋漓尽致。在贾府,我们看到两种不同的状态:一种是儒家的,永远让你在人伦道德上背负一个重担。另一种是老庄的,逍遥自在,主张个性解放。薛宝钗是大家喜欢的,做人周到,左右逢源,但你不知道贾宝玉为什么会爱那个喜欢使小性子的林黛玉。因为林黛玉的一言一行皆是出于内心,完全是自我个性的体现,代表老庄的思想,而薛宝钗太会审时度势,将自己的言行束缚在礼教之下,是现实里流着封建血液的女人,代表儒学思想。 写到这里,就不得不去提宝玉的一个丫头——晴雯。作者对她的评价是"心比天高,身为下贱",晴雯是聪明的,风流的,喜欢把自己的头发衣着弄得和别人不一样。她爱炫耀、爱表现,但是这一点正是儒学所不能容忍的。儒学的道德就是要和别人一样,不能有特殊性,这也导致了晴雯被赶出府,最后病死的悲惨结局。 而十二钗里有一个和晴雯相反的人物——李纨,她就是活在儒学束缚下的封建女性。李纨青春丧偶,独自把孩子养大,骨子里刻的是三从四德的家庭观念,血液里流的是贞洁烈女的思想。她的可悲就在于才十几岁就已经心如止水,没有任何欲望,激不起波澜,如同提线木偶。难怪作者说她是"枉与他人作美谈"。封建儒学竟把人残害至此! 《红楼梦》的博大精深不是我区区几百字所能尽举的。在历史的沉淀下,它会愈发醇厚,愈发芳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