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先进便捷的传播技术,让自媒体写作之风大兴。很多自媒体人(或离职做自媒体的前媒体人)每天坚持写作,每天都渴望自己的文章变成"爆款",但往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很多内容因为选题定得不好,所以并没有受到太多关注与分享。这样的困惑,其实是每个自媒体写作者心中的"痛点"。 今天,推送的这四条判断选题好与不好的"金律",可以帮助众多的自媒体写作者对自己要写的内容进行对比参照,看看自己的选题是不是好选题,自己的文章是不是能引发全网关注与分享。当你熟练掌握这四条"金律"后,也许就能迅速找到生活中的好选题,写出"100万+"的"爆款"文章来。 不管是对媒体人还是自媒体人,在写作一篇文章或制作一个视频、音频之前,选题的确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仅仅靠写作和包装,无法成就一篇"10万+"阅读量的文章,更无法成就一个能拥有100万粉丝的大号。 除了选题的可读性、价值、信息增量之外,我们在此特别强调"情绪"。为什么有些报道看似很小,却能在网上——特别是在微信朋友圈里,形成刷屏效应?因为它代表了一种情绪、一种差距,而背后则是对社会现状的反映。 一、选题的卖点 卖点,指可读性。就是某一个选题是否能吸引更多人,是否能形成最广泛的传播。卖点由以下要素构成: (一)时效性 时效性狭义指"新闻发生的时间"距离"该新闻被报道的时间"的长短;从广义上说,是指媒体人或自媒体人是否最早获取线索,最早进行价值的判断,以及最早介入采访和写作。早1分钟做到这些,你获取的信息就越接近真实、越全面。但也要防止为了抢时效捕风捉影,忽略了报道的真实性。 (二)地近性 指新闻发生地点的知名度大小。同样的新闻,发生在不同的地方,传播效果会大相径庭。一般而言,首都的显著性>省会>地级市>县城。但一些并不知名的地方,会因发生过重大事件变得备受关注——如汶川、瓮安、阜阳等。地点的显著性可用于新闻的包装,尤其是标题上。 (三)贴近性 包含两个维度,一是选题所关注的事件影响到了公众的生活甚至生命;二是新闻当事人或重要新闻元素与我们紧密相关。 (四)矛盾与冲突 新闻中出现的矛盾越激烈,越吸引眼球。包括人与人的冲突(如凶杀),种族、民族之间的冲突(南非种族隔离政策),国家之间的冲突(战争)等。也包括人与环境的冲突(破坏林地),环境与环境的冲突(沙漠侵蚀绿洲),以及不同观点、价值观之间的冲突(比如因为对市场规则的认知不同)等。 (五)人情味 指选题中有关情感的元素,能不能换来用户的眼泪。特别是涉及老人、儿童及其他弱势群体的选题,关注度很高。2014年流行的"冰桶挑战"这个项目能够成功,有关"冰桶挑战"的报道大热,是因为"渐冻人"(霍金所患病症)的悲惨状态引发了社会的怜悯与同情。 (六)名人效应 选题涉及的主人公知名度越高,传播效果越好。 (七)神秘性 未知比已知更易在传播中吸引人。选题中的科技含量或神秘效应,是一个报道成功的重要元素。马航MH370失联事件,为什么如此让人关注?是因为这条新闻有太多未知的因素。 (八)趣味性 指有意思、好玩的选题。它符合"悦读"的特性,可以让读者轻松接收,并形成谈资,所以利于传播。视频自媒体"视知"推出的动画片《三分钟看懂中国官员级别》,就是把一个严肃的政治话题变得轻松活泼,在一点资讯平台上获得10万次点击。 (九)差距与情绪 这是自媒体寻找选题时特别强调的一点。为什么很多选题看似不起眼,却能在网上——特别是在微信上形成刷屏效应?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差距、一种情绪,而背后则是中国社会现状的深刻反映。2016年春节,一条关于"上海女孩"的贴子刷爆朋友圈。事件最早从贴吧传出,讲述了一位出身小康家庭的上海女网友跟随江西男友回农村过年,但见到第一顿饭她后悔了,决定和男友分手并立即回上海。尽管此事最终被定性为"假消息",但其传达的却是一种最真实的情绪——基于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农村人和城里人之间差距以及对立情绪一直存在。这也正如人民日报所评论的:春节返乡团圆,是对农村出身与社会关系的再次确认;而那位女孩的连夜出走,也正是对这种社会关系的拒绝。"农村大学生在改变个体命运之后,还需要完成社会身份与社会关系的重建。而后者,是一个更加沉重的任务"。 二、选题的价值 选题价值,指其重要性。有人说,一条时政新闻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如何影响政策;而一条财经新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影响财富流动的多少。但一切报道最终均为"人的新闻",所以选题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影响上。 写作前,我们可以问自己,这个选题可能会: (一)影响了多少人。一个两个,还是成千上万? (二)影响了什么人。 (三)影响到什么程度。比如一场疫情袭来,是只能让皮肤起个红点,还是能致人于死命? 三、选题的信息增量 信息增量,指给提供的"欲知、应知、未知"的内容。换而言之,是不重复其他媒体已经报道的东西,不说正确的废话。我们追求"黑天鹅"——当其他人都说天鹅是白色的时候,我们要善于发现黑天鹅;但切忌哗众取宠——当所有人都说煤球是黑色的时候,我们不能说煤球也有白的。 提供信息增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速度 最快寻找选题,并以秒来计量发稿时间。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特别是在移动互联的竞争中,独家报道非常难。但换一个角度想,如果能早发稿1秒钟,那么在这1秒钟内,你就是独家。 (二)角度 对同一事件的不同看法。自媒体,应该是一个充分体现作者个性的媒体,其独到的视角更为重要,久而久之才会形成自己的品牌。所谓"报道就是这么多,看看我是怎么说"。 尤其是针对所有媒体都关注的信息,选择什么样的角度介入,是能否独占鳌头的重要手段。切忌大而全,切忌"about"报道,要求"小切口、大背景",所选择的角度一定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如,金正日去世后,几乎所有媒体集中于对金家三代和朝鲜政局的报道。但《博客天下》杂志刊发封面文章——《52小时秘不发丧,朝鲜如何瞒过全世界》,解构这个特殊时期朝鲜发生了什么。此文堪称不同角度报道的经典,并从侧面表达了这个国家的封闭。 "六神磊磊读金庸"公号的文章,属于典型的角度独到。他用"如何开一场武林大会"来谈央视春晚;也用"杨过与小龙女最终去了哪里"来引出一则房地产广告。 (三)高度 从选题上开始构思,争取把所要报道的事件上升到现象,提炼概念,并分析规律、趋势。所谓"述——论——道"三个层次。2014年山西官场大动荡中,搜狐新闻将此事件定位于地方政府过度介入能源产业多年后,中央政府进行的整风和肃毒。将官场窝案引申到权力与市场的良性互动关系上,使得系列报道立意更高。 (四)深度 网络未必是传播深度报道的主要载体,但追求深度应该是自媒体人的终极目标。深度报道不是说文章很长字数很多,而是把报道的重点从"前4个W"转移到"WHY"。 四、选题的价值观(态度) 虽然很难用一句话描述价值观的真正含义,但它并非虚无缥缈的东西。它是态度,体现在新闻选择、顺序排列、标题制作、采访写作等诸多方面。尤其是时评,最能体现价值观——它其实是我们对世界、中国及各种事物的认知和判断。左与右、黑与白、民主与独裁、开放与封闭、进步与倒退,一切都可以在价值观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