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当PM(产品助理→产品经理)已经一年多,虽然阅历不深,但还是想分享一下我的这1年多来所学的知识。之所以是分享知识,是因为知识具有通用性。 以下5个方面(学习、思考、沟通、执行、产品)的分享,都是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结合自己所学所做总结而来;同时,我也继续学习,不断完善这些知识。如有不当,欢迎大家指正~ 一、学习:学以致用 我是用"学以致用"指导我的学习。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方法就是这么简单,当你学到知识时,就要想办法在工作上、生活上应用。 前期我是简单地运用学以致用,但缺少理论指导,有时效果并不好。后来,我从某些大神的分享学到一些理论,较好地解决我的问题。 图1 学习和应用模型 学习是从有限的例子找出规律,将信息抽象成知识的过程。 有限的例子包括文章书籍的信息、别人的经验分享和自己的实践等。 然后,我们将抽象出来的知识应用到我们从未见过的情况,如果应用成功,说明知识是正确的。如果不成功,那就需要结合刚应用的例子和以前的例子,重新找规律和抽象。 以上的学习理论,和机器学习理论很相似,毕竟一些大神就是从机器学习的理论中总结出这套学习理论。 例如对于机器来说,学习就是建模,对信息抽象就是样本训练。 总而言之,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那如何学习(即对信息进行抽象)?除了亲自实践,还有其他办法应用吗? 这些问题,目前我也在学习当中,有机会再分享给大家。但一些大神推荐,学习推荐思维导图法,应用推荐费曼技巧,当然更好的是亲自实践。 二、思考:系统思考 思考与学习的关系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也就是,思考是学习的方法。要从例子中找出规律,将信息压缩成知识,都需要经过思考。 思考的具象化就是思维导图,所以学习推荐用思维导图法是有道理的。 思考的关键词是"系统思考"。系统思考实质是利用"思考系统"进行思考。 系统思考的过程是:输入例子(已知信息),经过思考系统,输出问题的答案(输入-思考系统-输出)。 思考系统实际上是自己的认知系统,或者知识网络,这个系统存储的是知识与知识的关系。 当然,我的知识网络还很弱小。目前,我一般是用现有模型来帮助思考。 例如,宏观分析时用PEST模型,态势分析时用SWOT模型等。 然后,在这些模型的帮助的同时,我会告诉自己:尽可能全面地、深度地思考。也就是,思考多种因素对问题的影响,或者从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三、沟通:信息同步 我一般用"信息同步"指导我的沟通。沟通的本质就是双方的信息进行同步。 图2 沟通的三个阶段 沟通分为三个阶段:建立沟通、传递信息、结束沟通。 1. 建立沟通 建立沟通阶段,包括确认状态和基础同步。基础同步包括概念同步、位置同步、时间同步等。 例如,我打算找开发商量某个活动落地页需求时,我先确认开发在不在,是否有空沟通? 然后,我跟开发说:正在设计中的活动落地页,我有个需求想向你咨询一下是否可行,这个落地页可能中秋节前要上线。 2. 传递信息 传递信息阶段,包括减少干扰和有序传递等。 例如,情绪、态度、动作和双方的熟悉度等都会干扰正常沟通。 而由于信息是分段传递给对方,如果我讲得没有逻辑,相当于无序传递,就很难让对方重新组织信息。 3. 结束沟通 结束沟通阶段,包括确认信息和延时等待。 例如,跟开发沟通完后,要确认之前传递的信息,至少问一句"我说得明白吗?"。如果很重要,一般会要求邮件确认。 同时,要等待一定时间才结束沟通去执行任务。因为有可能开发有新的意见,不过这个等待时间要根据不同场景确定。 以上理论主要是参考TCP(传输控制协议),包括著名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挥手。 例如,TCP建立连接阶段,三次握手就是要确认双方是否支持协议,双方的接收能力和发送能力是否正常。数据传输阶段,数据是分块传输,而且每块都带有序号报文。 四、执行:矢量理论 我通常用[矢量理论]指导我的执行,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 设当下为起点,目标为终点,它们之间的连线是具有方向的矢量(也叫向量),而非只有大小的标量。因此,向目标行动实际上是一个矢量运算过程。 矢量理论有两种解释角度: 第一种是方向角度 根据矢量三角形法则,两个矢量a和b相加,得到的是另一个矢量。 这个矢量可以表示为将a的终点和b的起点重合后,从a的起点指向b的终点的矢量。 也就是,当执行遇到困难时,我们可以选择先向其他方向行动,再绕回来,最终仍然可以到达目标。 图3 矢量的三角形法则 第二种是大小角度 根据矢量的正交分解原则,矢量可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矢量。 以正确目标矢量为X轴,正交分解执行矢量后,可以得到:当执行方向与目标方向有偏差时,实际上只有部分行动大小是有效的,是促使任务接近目标的。方向偏差越大,需要的行动大小越多。 图4 矢量的正交分解 现实上,理想的执行矢量是罕见的。大部分场景有着各种各样的干扰,例如参加会议、解决开发疑惑、分析需求遇到瓶颈等。 所以我们讲究高效执行,高效执行就是尽可能用最小行动调整方向,减少无效的行动大小。 图5 减少无效行动 很多执行方面的问题可以应用矢量理论,在此不展开讲。 例如执行单一目标的任务时,同一时间的行动大小是有上限的,如果一心二用,就会影响任务目标有效的行动大小。因为部分行动被分到其他目标。 又例如,尽快进入工作状态,实际上就是迅速明确好目标,尽快行动。因为失去方向,再多的行动只是标量,而不是矢量。 五、产品:真诚负责 我对待产品工作的态度是真诚负责,我真诚地对待我的产品,真诚意味着不忘初心。 我的产品初心是尽可能设计切实解决用户需求的产品;在不影响成本(工期、人力等)和合适的商业化下,尽可能让用户用得舒服。简单点说,我不会乱搞我的产品。 我负责地对待我的产品,至少我的设计、同步出了问题,我会主动承担责任,并认真解决问题。 对待产品,我会像对待我的孩子一样,虽然可能不咋滴,但始终是自家孩子,出了问题就得负责并且尽可能解决问题。 当然,产品工作还有很多经验和方法。但我觉得,不同公司不同团队对产品设计和落地等有不同要求和标准,只要我有正确的态度,结合其他能力可以很快地适应和学习,所以这次总结便不展开分享具体经验了。 简单总结 图6 简单总结 以上,感谢大家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