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古代的很多影视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官员家中摆着一摞一摞的箱子,打开箱子,整整齐齐的大排的银元宝让人眼花缭乱。古代也常将银子称作"雪花纹银"。 那么真实情况真如影视剧中演的那样吗? 其实不然,民间流传的银子大多污渍遍布,上面还全是牙印,作为现代人,这样的银子实在是脏的惨不忍睹。 要知道古代制银的工艺相对粗糙,制作出来以后,掺杂大量杂质。即使在刚刚印出来以后,还没有流通过,看起来光泽度也没有那么亮,而是相对暗沉。经过市场流通以后,因为银子里面的杂质多,导致非常容易被氧化。过不了多久,在银色表面就会覆盖一层氧化层,随着时间越长,氧化层越厚,没有任何美观可言。 银元宝常被剪切,因为银元宝本身分量很足,随便一锭就够上平民百姓家一年的吃喝用度。在民间流通并不方便。很少有普通人家,拿着一大块银元宝上街去买东西。 大部分情况是,把整块银元宝凿下来形成碎银,方便购买。另外在古代的商铺中,为了方便交易,基本上出现一大块银元,也会有人拿着裁剪银子的工具,俗称戥子,按照精确到两的分量,把银子剪成一块一块的。 再者,银子流通过程中,人们手中拿起碎银子时,为了鉴定到底是不是真正的银子,掺杂了多少杂质,多多少少会拿在嘴里咬一下,通过感知它的软度来做大致的推断。所以我们看现在博物馆中,一些陈列的银子上面早已经密密麻麻覆盖满了各种牙印,那都是经过一道一道的交易,一个又一个的人咬上去的结果。 西方人在我国贸易时,他们发现,我们以银子作为流通的货币,但是在他们本国,银子只是一种货品。于是西方人搜集了大量的白银,兑换我国商品。这些白银涌入我国以后,色泽度更高,对我们市面上现有流通的银子造成了不小的冲击。 但外来银子涌入以后,官府会把这些银子收集起来回炉再造,重新提炼,转为我国现用的银元。虽然也适当提高了银元宝的光泽度,但是随着一遍又一遍的流通,这些银子最终也逃不过表面遍布污渍和牙印的命运。当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无论是银子还是纸币,经过一道道转手后,都难逃越用越脏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