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与职教改革之初有了很大的不同,已从当初的单纯技能操作能力培养转向职业素养的养成。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是为了让技校生能够更好地从事职业活动,同时职业活动又是检验职业素养水平的标准。 一般认为,职业素养由思想政治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科学文化素养、专业技能素养与心理素养五个方面的内容组成。以往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强调的是科学文化素养与专业技能素养,往往忽视技校生心理素养的培养。而随着职教改革与研究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职教工作者发现心理健康是健全技校生人格的基础。为此,技工院校的学生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更应该积极参加到各种实践活动中去。在参加实践的过程中,不仅要勤奋、吃苦耐劳,还应勤于思考、善于总结,注意自身的心理健康,从而使自己的职业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提高。 一、技工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 首先,技校生正处于人生成长的特殊阶段——青春期,心理还不够成熟。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充满诱惑的时尚潮流,面对巨大的学习压力、复杂的人际关系、激烈的就业竞争,不少学生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其次,心理健康有利于技校生个性的发展。个性是人的整个心理面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结构。技校生正面临着个性形成和塑造的关键期,他们必须在这一时期把握自己,通过自我调节来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培养良好的个性,为一生的健康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后,心理健康的技校生能正确地评价自己,树立信心,不会用一时一事的失误与挫折否认自己的能力,进而自卑,产生心理问题。 二、技校生常见心理行为问题 进入技工院校的学生,有着自身的心理特征,表现为思维能力有了新的发展,重视技能水平的提高,理想兴趣定向化,情感成熟较早,意志活动具有理智性。同时处于这一时期的技校生由于涉世不深、缺乏经验,加上紧张的学习和陌生的环境,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不适应,引起心理矛盾,如心理闭锁与渴求理解的矛盾、独立意识与依赖心理的矛盾、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成才欲望与厌学心理的矛盾、信息视野的扩大与鉴别能力不足的矛盾。此外,在现实生活中,技校生容易产生一些不良情绪,如悲哀、愤怒、嫉妒、恐惧、抑郁、焦虑、缺少主见、情感脆弱等,容易出现适应不良。如技校生刚进校时,课程多、难度大,无法适应学校环境,表现为学习成绩明显下降、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思考迟钝、容易疲劳或睡眠障碍、食欲不振、头痛、头昏等心理、生理反应。 三、技工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加强心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而教育心理学更需要每位教师都掌握必需的心理学知识与心理诊治的技能、技巧。教师要细心观察,对每位学生的优点、长处加以鼓励,从而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加内动力,这对学生消除厌学、自卑心理障碍是极其有效的。同时针对部分学生的逆反心理,可采取"角色易位法",教师以诚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春风化雨般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2.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 可以在校内设立心理咨询室,这是促进技校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心理咨询是运用心理学方法,凭借语言,帮助人们解决心理失常问题,使其对自己与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对社会生活有良好的适应。对于技校生来讲,在平常的生活中,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心里不快,此时不妨去一下心理咨询室。此外,教师还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QQ、微信等现代信息传播方式,指导学生正确认识心理疾患,使学生既能正确对待他人的心理疾病,又能正确认识和处理自己的心理障碍,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参加课余活动是促进心理健康的重要方法。技校生在校期间,课余活动丰富多彩,富有时代气息。通过参加形式多样的课余活动,学生可为自己今后適应社会、进入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参加各类技能兴趣小组活动,可以发挥个人的才能,增强自信心;参加体育锻炼、文艺活动,可以陶冶情操,锻炼人的意志,并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保持乐观、健康向上的良好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