撩开两层窗帷,完裸近三平米的北窗,大缕的风从北方美爽的涌来,拂过我久耐酷暑的肌肤。坐在沙发之上,直起身子,看到窗台上有红红绿绿的屋顶和树冠;矮下身量,只剩远处的高楼之巅,在窗台一线,于广浩无边的青蓝天空,如一座岛屿;畅想到无边的海,海上的风,那远处涌来的一层又一层生命的张力情怀一样的波浪。 再站起身远眺,红的屋顶和绿色乔木勾画的广场,是生动着的一幅画,阔窗的四围,正是装裱的画框。画框内传来隆隆的车声,知道此非可以稳握在掌的时光,可以雕刻存储在心室的艺术珍品,又或正是"我思故它在";我见谷中花,花开在我心。这世界的生动,因人的漠视,而只在我此类心中得以展开,舞动的宫商角徵羽配置的灵魂,才得以真实的复活。 ?这样的立场是如此的坚定,几年之前就是如此,十几年之间就是如此。这样的情景如此统一,望到它青年时的羞涩与纯洁,和源源不断奔涌至此的领悟和感动。难道因此不再有创新的激情和能量?中年之时,该是回忆往昔、整理过去的时候吗?有些不甘心吧。因为我刚翻阅过的《党的早期决议》和《左传》等历史,知道走的越远,看到的越为清晰,正像方孝孺《深虑论》"盖虑之所能及者"……不出乱,乱在"天道。"所以,对待一切现象的参悟,根本在于诚挚之心和顺乎真理。 而风微之花,雪霁之月,与世无碍,却又有心可观赏,相对喜悦,抑或静守知神,不止于达观,同获此胜境,无我无物,物我两忘,所谓诗意地存在吧。仙风道骨,不过如是;美酒佳肴,也只淡淡微笑。 往昔目睹风物人神,假以图画,皆因诗词,凭仗绝响,才能模糊望到山岚海雾中的美人蜃楼,更像懵懂的孩子,双手举着万花筒,惊喜于变幻的世界,抑或俗客骄子,方耀世炫誉,不经意间,来到丹霞地貌,丽空高原,恍然换了人间,知良者惭愧,神往者自足,而市井小人则目瞪口呆,不知所在,不知所措,也无法不迷惑而散失了肖薄的心神。 或许不识大儒既非常道之人,就那么散淡坐于柳下,和孩子们说古,不远处的市声人流,是局外的世界;或许略知孔孟程朱及梵高桑特者,一律搁置,冥思践行,骑了跛脚踏车,带了副渔具,并不远途,只取城内的河滨,仍可与水低语,相望莲鱼,垂钓雅致闲情;又或者,从理发店而出,遇到清风阵阵,为之一爽,又濒临街道车流,绕过桥头闲坐数几老妪,选一道成荫堤岸,一边望丛柳说古,一边风传远处蝉声,为印象内"寒蝉凄切"可谓两个世界。 得矣,淡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