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古代战争的规则是讲礼仪这是什么意思


  其实在我们大家的印象里面,自古以来的战争都是兵戎相框,血流成河,但是战争还能跟礼仪挂钩?战争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讲礼仪吗?听着确实别扭,咱们不急,慢慢往下说。谁都知道,战争是一种各方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进行的暴力斗争行为。这往往是一种你死我活的剧烈行为,既然都涉及到了生死存亡,战争的手段就会没有任何限制。
  所以说,战争的规则就是没有规则,不惜一切手段达到战争的目的
  现在要讲"但是"了,很久以前的战争可不是长这个样子的。以前打仗,那也是要讲道德礼仪廉耻的。就好比两人打架,双方光明正大,不能搞偷袭,不能耍计谋,更不能叫帮手,只能两人老老实实地拳拳肉搏,就看两人谁的拳头更硬或者更能挨揍。
  讲到这里,就有人不服了,打架可以这样,还能落一个光明磊落。两国之间的战争也能这样?战争不都要讲计谋吗?不讲计谋,那也叫打仗?那不是战争,那是傻!
  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中,尤其是战国以前的时代,两国开战,的的确确就得这样,基本上都是要讲究战争礼仪的。
  那个时期的周朝,很重礼制。
  因为国家礼制的发展,往往要服务于统治。
  这种礼制道德系统,不仅仅是政治官僚礼制,还涉及到社会、生活等方方面面。《周礼》虽不是成书于西周,却保存有大量西周史料,其中就有"六典"的说法,即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和事典。
  礼制的普及,便划定了秩序。有了秩序,国家才不会乱。
  即使到了战乱频繁的春秋时期,周朝礼制的影响仍在。
  春秋时期,当兵可不是人人都有的权利。那个时候的国家居民主要分为两种,"国人"和"野人"。国人是指城邑及其附近的人,野人是指远离城邑的人。通俗点讲,国人是指居于上层地位的征服者,野人是指居于下层地位的被征服者。
  那个时候,如果是穷得叮当响的野人,连当兵的出路都没有,国人才能当兵参战。军队的主体是贵族精英!
  越是强者,越讲究规则的运行。既然是贵族,那么战争,也得讲道理,遵守一套"战争礼"才正常。
  所以,两国一旦选择开打,就跟约会似的。首先,两国军队得约好时间,定好地点。然后,两国军队得准时抵达战争地点,可不能迟到甚至放别人鸽子,那是要遭受道德谴责的。最后,两军等完全摆好阵势后,才开始干架。
  两国战争,搞得跟体育比赛似的,都是有规则的,双方都不能犯规。那个时候的战争礼仪,主要有这么几条。
  第一,要打仗,你得师出有名。就算你是一国之君,也不能一高兴就去打仗啊,那别人就会说你们国家太乱来了,全是野蛮人,引来唾骂无数。这个时候,你总得要找个借口,有些国家为发动一场战争,往往要憋好几年,才能找到一个勉强过得去的出兵理由。公元前656年,齐桓公率领诸侯联军围攻楚国,深层的原因是为了压制北上的楚国,竖立齐国的霸权。但这种理由公开说出来就很尴尬,齐桓公找的第一个借口是:你楚国好多年都没向周朝王室进贡苞茅(就是一种茅草而已)了啊……
  第二,战场上,不能攻击已经受伤的人,就是不能把人往死里打。
  第三,战场上不能抓捕头发发白的老年兵,要尊老。
  第四,一方军队的阵列没有排好,敌军一方就不能展开进攻,一定要等两方军队完全排好阵列后,才能开战。
  等等。
  双方军队完全不能搞偷袭、用计、耍诈,连死人都要尽量避免,这哪里是要死要活的战争,这简直就是两群绅士间的竞技比赛现场。
  这样的战争,战争的礼仪过程,其重要性压过了战争的目的。
  公元前638年,宋襄公企图称霸中原,率领诸侯联军与楚军决战于泓水。宋军在泓水北岸提前列好阵势备战,楚军还在渡河。如果是在现代,宋军肯定要打楚军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宋襄公偏不,他没有听从手下将领突袭的建议,怎么能犯规作弊呢?必须要等楚军完全渡过泓水列好阵势后再开战。
  等到楚军完全渡过泓水,慢悠悠地列好阵势后,双方终于开战。本是占得先机的宋军落得一场大败,宋襄公重伤退走,将中原霸权拱手相让。
  这场战事影响深远,不仅仅是中原霸权的争夺后果,宋襄公老老实实遵守战争礼仪的行为,开始遭到其他人的嘲笑。
  因为随着春秋后期的发展,国家之间的战争规模越来越大,投入的兵力越来越多,参战的"国人"不够用了。于是乎,"野人"开始进入战场,军队的主力不再是贵族精英了。
  战争,不再是所谓的贵族战争了,"野人"成了战场上的主力。
  战场上的主流风格也发生了变化:讲道理?打赢了你,我就是道理!
  尤其是到了战国时代,兵家思想崛起,礼崩乐坏,大家彻底不玩"战争礼"了。
网站目录投稿:绮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