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摘 要】《理智与情感》是英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简·奥斯汀的著名小说之一。本文将立足小说,探讨女性主义意识中理智层面及主体意识的觉醒研究发现《理智与情感》中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是与简·奥斯汀时代的女性意识觉醒是息息相关的。
  【关键词】女性意识;觉醒;《理智与情感》;理智;情感
  一、引言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英国小说正在经历着一个后无继人,难以为继的时期,假浪漫主义的矫揉造作淹没了英国小说。由诸如菲尔丁等伟大作家创造的英国现实主义艺术几乎消失了。而简·奥斯汀选择了另一种方式:她主张写作和写作的真实性,关于她观察到的英国社会。《理智与情感》的出版,再次为英国小说带来了现实主义的光芒。《理性与情感》以女性细致特别的视角描述了姐妹两对待爱情的不同态度,姐姐埃莉诺对爱情一向是理性的,而妹妹玛丽安则是由一开始的盲目感性转变为理性面对新情感。最后姐妹两收获爱情,得到圆满的婚姻。简·奥斯汀的小说以女性独特的视角关注并讲述了当时女性所遇到及关注的社会问题,如爱情,婚姻,家庭等,揭露这些问题给女性带来的不公和痛苦。小说中不乏对当时男权社会的批判暗讽,也揭示了女性意识的觉醒之星,同时也促进了后现代女性主义的进一步觉醒和发展。
  二、小说人物所彰显的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1、贯彻理智,结局圆满——埃丽诺
  埃丽诺是一个有着敏锐的头脑,强烈的情感和冷静的头脑的女孩。虽然她只有19岁,但她可以为她的母亲出谋划策。在选择对象时,埃莉诺注重人的品质和个性,而不重外表,钟情于待人热情率直的爱德华。埃莉诺面对感情十分理智和节制,尽管也有对爱德华赞扬过分热烈的时候,但埃丽诺迅速冷静下来,理智地去思考她与爱德华之间的情感,正如小说所说,她觉得,她对爱德华尊崇备至。她认为这种尊崇是双方互有的。不过,对这种尊崇,他需要更大的把握,才能让玛丽安确信他们是相互钟情的,她自己也好感到踏实些(孙致礼,1979:18)。老庄园主的去世导致自己与爱德华身份地位悬殊以及费拉斯太太的决定——让儿子们娶门好的亲事,让埃丽诺认识到自己必须理智对待自己的情感,而不能直接向爱德华坦白自己的情感。而小说中最精彩也是最能体现埃丽诺理智的一幕之一就是露西以知己之态告诉埃丽诺自己已经与爱德华订婚四年时,埃丽诺对自己的克制和冷静。尽管听到心爱之人已经订婚四年,无论内心有多么的悲怆和困窘,但埃丽诺说"很奇怪,我竟然从未听见过他提起过你的名字"(孙致礼,1979:121)。虽然之后的交谈使她失去了自信,但她依然自制,依然沉稳地应对露西,去判断对方有没有说谎话。随着露西拿出的画像,掏出的书信,爱德华嵌有头发的戒指,逐步压垮了埃丽诺,激动,忧伤,屈辱,震惊,惶恐充满了她的内心,这其中的情感甚至令读者都为之难受和气愤,然而埃丽诺一直冷静面对露西,一直到斯蒂尔姊妹回庄园,埃丽诺才沉溺于思考,黯然流泪。但埃丽诺却在短短两小时内稳定了情绪,尽管露西和她说的每一句话都让她很痛苦,但她又渴望与她再次交谈一次,而再一次的交谈后,埃丽诺就坚定地判断出爱德华不仅不喜欢这位未婚妻并且厌倦了这种婚约,也判断出只有自己可以给他婚后幸福。这段情节的描写突显埃丽诺极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虽有情绪崩溃却能很快稳定自己,并能够冷静分析,这是十分令人赞赏的。
  埃丽诺的理智不仅仅体现在她对待自己的情感上,为人处世上也能体现出她理性的一面。例如对待布兰登上校,当玛丽安和威洛比肆无忌谈地说布兰登上校的缺陷时,埃丽诺说,"我只能说他是个很有理智的人,受过良好的教育,见多识广,举止文雅,而且我认为他心地温厚"(孙致礼,1979:46)。埃丽诺不会因为别人的评判去断定一个人,她自始至终冷静从容,理智地去判断。一直到最后都与布莱登上校保持友好的朋友关系。
  埃丽诺的理智源于家庭和生活,父亲去世,母女三人,母亲和妹妹都是十分感性的人,身为大女儿和姐姐,她必须理智,必须学会克制自己,必须淡定地为人处事。在母亲需要的时候去帮助母亲,在妹妹被情感冲昏头,为情所伤的时候去安慰她。而埃丽诺的理智也使自己避免了很多尴尬,情感冲突,更使得埃丽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也使自己收获婚姻幸福。埃丽诺这一人物的塑造,能显示出当时已有女性渴望自己能够理智,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可以不依靠男人,不被情感所控制,能用自己的双手抓住幸福。这是一种女性意识觉醒的表现。
  2、先感后理,终获幸福——玛丽安
  相比于理智的姐姐,玛丽安则是过于感情用事,放任自己的情感。玛丽安追求浪漫的爱情,沉迷美好幻想。正如小说所写必须同时具备这两种气质……他必须与我情同意合;我们必须醉心于一样的书,一样的音乐(孙致礼,1979:14)。当她得悉35岁的上校布兰登迷恋她倾心于她时,她不屑一顾,轻蔑而又嫌弃的,书里所写"布兰登上校比詹宁斯太太年轻,不过他老得都可以做我父亲了。如果他若是曾经有兴致谈过恋爱的话,现在早没这种冲动啦"(孙致礼,1979:33)。"可他说起了法兰绒马甲。在我看来,法兰绒马甲总是与疼痛、痉挛、风湿病以及老年体弱者所患的种种病症联系在一起的"(孙致礼,1979:34)。玛丽安认为上校年龄太大没有朝气,为人古板,思想老套,没有热情,缺乏天资,缺乏情趣。当帅气又活泼的年轻绅士威洛比出现时,玛丽安心神荡漾,进一步的交往相处后,玛丽安发现她与威洛比有共同的爱好音乐与舞蹈,并且有一致的见解时,玛丽安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她认定自己遇到了爱情,遇到了与自己志同道合的爱人,她毫无顾忌地纵情放任,毫不遮掩自己的情感,与威洛比弹琴,背着妹妹与威洛比亲吻,甚至给威洛比剪了一段自己头发。她将自己的心完完全全给了威洛比。感性完全占据了她身心。而当威洛比得悉玛丽安并没有多少钱时,他选择离开玛丽安,娶了一位富家小姐。威洛比的离去让玛丽安肝肠寸断,悲痛欲绝,一点点有关威洛比的事情都能使她悲痛交加,泪流满面。后来埃丽诺和玛丽安应詹宁斯太太之邀前往伦敦。抵达伦敦后,玛丽安写了三封信寄给威洛比。,但不仅连回信都没收到,甚至在晚会上碰到,威洛比都假装没有看见她。此时的玛丽安还在为威洛比寻找借口,认为威洛比有难隐之言,仍然心怀希望。终于盼来威洛比的回信,却是一封分手信,威洛比已经和一个富家小姐订婚,并且不久就要结婚,自己被威洛比抛弃了。之后更是得知威洛比是个道貌岸然的花花公子,更加过分的是,他让布兰登上校的养女怀了孕,但却抛弃了她。在一系列消息的打击下以及受尽各种冷言冷语,嘲讽之后,玛丽安自我作践,感染了疾病,差點丢了性命。病好之后,沉痛的教训让玛丽安懂得理性的重要性,她也屈服于新的情感,承担新的责任。最终嫁给了一开始便爱上她的布兰登上校。最终玛丽安的爱情故事也有了圆满的结局。
  玛丽安这一人物的塑造更能显现理智的重要性。正如简·奥斯汀其他小说中的人物,玛丽安经历一番风波挫折,认识到人生不能放縱情感,尤其是面对自己的爱情婚姻,只有理智冷静,看清自己所需所要,看清爱慕自己的人所为何物,再付诸自己的情感,最终才能收获幸福。玛丽安的经历也表达出作者希望女性能够理智对待自己的情感,婚姻,人生,从而收获幸福的美好愿望。
  三、简·奥斯汀时代女性意识觉醒
  小说中的两位女主角,姐姐埃莉诺面对感情,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所遇到的人或事,一直保持理性,节制自我,最终获得幸福,妹妹玛丽安在吃了徒有情感而无理智的亏后,使自己变得理智,最终获得幸福。姐妹两的对照,恰巧表现出女性意识中要理智做事,感情应受到理智的制约这样的一种意识的觉醒。
  而《理智与情感》中不仅仅成功塑造了埃丽诺和玛丽安这两个主要人物,小说中的配角也令人印象深刻。比如帕尔默太太,小说中描写到她在众人面前与自己的丈夫帕尔默先生搭话,她的丈夫却对她不理不睬,而帕尔默太太也丝毫不生气,而是边笑边说"他根本听不见。真够滑稽的"(孙致礼,1979:99)。而小说然后描述了夏洛特,当她认为她的丈夫无法摆脱她时,忍不住放纵地笑,然后沾沾自喜地说她不在乎丈夫对她多么粗鲁,因为他们必须得生活在一起。帕尔默太太认为女子嫁人是为了生活,为了归宿,为了衣食住行,丈夫如何对待自己,并不重要。这样一个人物的刻画和出现,不仅显示出那个时代的妇女在婚姻中处于劣势地位,命运十分悲惨,嫁人只是为了保障自己的经济地位和生活。与主角对比,更能突显出主角面对婚姻,更具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更具有自己的意识,姐姐埃丽诺就算得知爱德华已经订婚,但通过交谈和细致的观察,相信自己与爱德华是互相爱慕的,也相信只有自己可以给爱德华婚后幸福。虽然妹妹玛丽安最初对爱有一种浪漫而天真的幻想,但最后,她意识到自己应该屈服于新的情感,承担新的义务,在新的房子里安顿下来,成为妻子、家庭主妇、乡村女主人。这样的对比,正反映了女性意识中独立人格意识的觉醒。
  同时小说是以女性视角去叙述故事的,通过女性的视角去讲述主人公是如何面对爱情,如何面对婚姻选择,她们从挣扎,痛苦,经历情感波折,到最后的理智战胜情感,抓住自己想要的结果。此时女性不再是徒有美丽外貌的"花瓶",而是和男性一样可以思考,拥有理智,具有智慧,有道德有尊严的存在。这样的女性主人公是具有人格魅力,彰显了与当时女性截然不同的意识存在。这也是女性意识觉醒的体现。
  简·奥斯汀的英格兰,如《简·奥斯汀的英格兰》中所说,是一个社会发生巨变、国家处于战争之中的英格兰。社会阶层也经历着方方面面的变化。但好在统治者并没有遏制艺术领域的发展,所以当时的艺术,写作和音乐氛围非常流行(陆瑶,2019)。小说,作为一种相对时尚的艺术形式,哥特小说是当时的一个主流,另一部分作家则将关注点投到年轻女性的婚姻问题上。而"简·奥斯汀是当时第一个唤醒女性意识的人,以‘人而非‘性别的视角探究人性,主张男女平等"(庄冬文,2010:117-118)。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简·奥斯汀的著作都是以女性视角展开故事叙述的。并且女性故事的主角,不再徒有美貌,而是具有独立人格,自尊自重,情感深厚却又不乏理智。她们都经历了从不完美到完美的转变过程。例如《理智与情感》中的玛丽安从一开始就被情感所控制,沉溺于威洛比虚假的温柔,到最后理智冷静地选择为人诚实热忱又真心爱自己的布兰登上校。再例如《理智与情感》的姊妹篇《傲慢与偏见》中的伊丽莎白,虽然外貌,举止和才华都不是最出众的,但是面对傲慢的达西,她捍卫自己的尊严,始终自尊自爱,这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达西对她情有独钟。简·奥斯汀小说中的女性打破女性天生愚昧迟钝的形象。
  当时,强制性结婚已经司空见惯了,与我们想象中的浪漫恋爱和婚姻大相径庭。而后者则是简·奥斯汀小说中最核心的主题。在当时,财富是婚姻的重中之重,其次才是幸福感。婚姻就是为了巩固财产,房产和为财富的延续提供合法继承人。所以婚姻对女人来说非常重要,因为她们没有办法养活自己,只能通过学习绘画,钢琴,阅读书籍等去吸引男子,去满足男子对自己结婚对象的要求,从而嫁给一个好的人家。一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女孩将拥有自己的嫁妆或部分财产,这也将使他们能够吸引追求者。对财富的过分注重以及不可跨越的社会阶层,致使女性在婚姻中无法选择。在《理智与情感》中爱德华·费拉斯将要与莫顿小姐结婚,而爱德华的弟弟罗伯特·费拉斯也想追求莫顿小姐,埃丽诺说"我想这位女士在这件婚姻上应该没有什么选择了"(陆瑶,2019:4)。而埃丽诺的哥哥却对此感到困惑:"选择!——你在说什么?"(陆瑶,2019:4)但简·奥斯汀主张基于爱情和自由选择的婚姻,爱情是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经济基础上,但纯粹为了财产和地位的婚姻是不道德的。比如《理智与情感》中的威洛比和露西。威洛比虽可能真心爱上玛丽安,但因为玛丽安没有足够的财产让他挥霍,所以他选择放弃玛丽安,娶给一个有钱家庭的女儿。露西同样是在得知爱德华被剥夺继承财产的权利后抛弃爱德华,嫁给了罗伯特。这两个无独有偶的反派角色的诞生无疑是简·奥斯汀对徒为财产和地位的婚姻以及只追求物质女性的抨击。
  在简·奥斯汀那个年代,女性不仅仅在婚姻中处于极为卑微的地位,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也处于边缘地位,如政治,经济,受教育水平等。《理智与情感》在写成后10年没有一点消息。而1811年出版该书时封面注明是"一部三卷小说/一位女士著/1811年",广告的宣传也是十分讽刺滑稽——1811年10月31日,广告称其为"一位女士的一部新小说",11月7日,《理智与情感》被誉为"一部杰出小说",11月28日,则变成"A-女士的一部有趣的小说"。比某女士好一点的是,我们至少知道该书作者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是A。由此可见,女性地位低下,而大部分妇女对自身的地位不仅毫无意识更不存疑虑,顺从接受。随着社会发展,女性意识开始觉醒,有的女性开始渴望走向社会,不满自身地位低下,同时要求提升自身地位,要求男女平等。社会各领域的呼声愈来愈高,简·奥斯汀作为女性意识觉醒第一人,她更是将处于边缘失势地位的女性拉回主角地位,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张扬了女性意识。简·奥斯汀使得英国女性主体意识提前了半个世纪被展现出来。
  四、结语
  虽然简·奥斯汀一生没有出过国,英格兰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国家,"简·奥斯汀从小生长在一个普通的英国乡村中,因此,在她的著作中通常都是关于乡村中三两户人家的绅士淑女在通过婚姻道路上发生的曲折爱恋的故事"(杨宪平,2012:8-9),但简·奥斯汀却以严肃现实的态度在小说中深刻反映出当时女性所遭遇到的社会问题,同时也彰显出女性意识觉醒的光芒。
  简·奥斯汀在《理智与情感》中强调女性在面对婚姻,爱情需要保持理智,这代表着女性意识中理智层面的觉醒。而简·奥斯汀的伟大之处更在于唤醒女性的主体意识,肯定了女性的智慧和人格魅力。为20世纪的女权主义批判奠定基础。更推动了后现代女性意识的更深层面更广领域的觉醒。
  【参考文献】
  [1]简·奥斯汀,理智与情感[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5
  [2]罗伊·阿德金斯,莱斯利·阿德金斯,简·奥斯汀的英格兰[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9
  [3]庄冬文,从简·奥斯汀到夏洛蒂·勃朗特——英国文学中女性主义的发展轨迹[J],电影文学,文本研究,2010,4,117-118
  [4]杨宪平,女性主义视角下解读的《理智与情感》解读[J],文学教育,文学评论,2012,12,8-9
  作者简介:罗诗怡(1998—),女,汉族,江苏南京人,江苏大雪京江学院在读,英语方向。
网站目录投稿:强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