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教学七律读书笔记


  教育是通过能力的培养和知识的传授,让孩子从能力幼稚、一无无知的状态,转变为身心能力完全发展、知识上得以丰满的状态。因此,教师成功地掌握教学工作的规律,就能成功的教育孩童。
  教学是知识的交流,是教师帮助学生在他们头脑中再生出教师头脑中的知识,实现知识的传递和共同拥有。教学过程具有七大要素,包括两个个体要素,即教师和学生;两个脑力要素,共同交流媒介和需要交流的主题;三个功能性过程,即教学的过程、学习的过程和复习的过程。这七个要素各自都有其运行的规律,它们加在一起的时候就构成了教学的七大定律。下面,我们将为大家来分享这七大定律背后的核心观点。
  1、教师定律
  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定律要求教师必须要数知他所要教授的内容。教师必须对他所教授的科目有清楚而深刻的认识。换句话说,教师需要对某些事实或真相真理的方方面面都有清晰和深刻的认识,能认识该真理的全貌、了解其外延、内涵及其应用、能与其他真理进行融会贯通、彻底掌握了该真理与其他真理之间的相似性和相关性。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对自己的学科保持有增无减的热情和热爱,从而他心中才会燃起与学生分享和交流的烈火,激发着学生学习知识的信心和渴望。同时,教师彻底掌握和通晓某些真理,会让他在课堂上的教学游刃有余,有效地帮助和引导学生从黑暗进入光明。
  因此,教师需要制作教学计划、阅读经典书目,定期更新自己的知识,运用相似性和关联性的教学方式,彻底透彻、有序清楚地讲述某些真理。相反,教师不要认为学习只是学生的工作,他们不需要了解学生、尽全力的准备课程,甚至可以糊弄学生、在课堂上吹牛消磨时间。
  2、学习者定律
  针对学生,教学定律要求学生必须怀着兴趣投入到对事实或真理的学习当中。怀着兴趣学习的学生,必然因着渴望集中他的注意力,快乐地对所学之物投向急切的眼光、清醒的意识、浓烈的情感和专注的思想。与被强迫的注意力不同,这种注意力是自愿自发、生动而活泼的、它具有持久性。
  相反,学生没有注意力的时候,学习注定会失败的。因为只有当学生集中注意力的时候,他才能调动他的身心技巧,开始动用大脑重新思考和认识老师所传递的知识,实现真正的学习。如果注意力来自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呢。激发学生兴趣的方式有很多,老师的脸部表情、手势和声调的变动、新观点和问题提出,都可以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引起他们的注意。
  因为学生的大脑有其独特的爱好,喜欢专注于某些逻辑或问题的探索;而且,兴趣会随着年龄会发生不同的变化,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兴趣和能力,设计不同形式的课程,运用眼睛、面部表情、手势和声调的变化,来激发、吸引和维持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尽量关注负面的因素,避免让孩子分心。
  3、语言使用定律
  针对语言,教学规律要求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习者之间必须公用一套双方都能理解的语言。语言作为一套符号系统,如果要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良好的沟通,那么沟通双方都必须对这些符号拥有相同的理解。
  语言既是知识传播的通道,也是知识的载体和存储器。换句话说,语言是思想的最终呈现形式,是真理的捕捉器。语言是在思维的加工下,使思维更加具体化。老师通过语言表达真理,学生则通过语言来重述真理,理解和掌握真理。而且,语言并不局限于口头语言,它也包括手势表情等身体语言。智慧的教师总是交叉着使用各种类型的语言,来帮助自己传递真理。
  因此,教师需要了解学生使用的语言系统,使用学生的语言,来传递真理;使用各种类型的语言,重复或简单清晰的表达真理,弥补和完善学生思想的不足,帮助他们清楚的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思想。
  4、课程定律
  需要教导的真理必须通过已有的真理来学习。学生通过已经掌握和熟悉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旧有的知识被用来解释新的、未知的知识。
  任何新知识的学习都必须建立在一个已知的旧知识之上,否则学生就完全不理解他们所学的东西,因为知识总是彼此相似,互相关联的。因此,学习是在新旧知识之间进行比较和判断,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如果基础没有打牢,高级的学习就无法进行。
  未知的事物无法解释未知的事物。只有当我们的头脑中存在一些知识时,我们才能运用这些知识所承载的语言去理解新知识。不过,大脑只偏重于那些最清晰最熟悉的知识,形成了一些专业人士只对专业问题感兴趣的局面。而且,人类的知识都不完全,我们需要做的是让孩子在理解范围之内的清晰准确的思考和认识。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引导他们清楚的阐述和整理已有的知识,运用真理彼此相似和关联的特征,配合熟悉的例子来教导新的知识。
  5、教学过程定律
  激发和引导学习者的自发行活动,学习者自己会学的部分,老师不再告诉他。这个定律要求老师唤醒学习者的头脑和思想,唤起他的自发活动,让他们自发去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
  没有老师在场,我们自己也可以学习。而且,自己探究和挖掘出来的知识,不仅保留时间最长,用起来也得心应手。那么,教师有什么作用呢?教师只是在纷繁复杂的知识体系中,充当学生的向导和帮助学生学习,避免混淆真理和谬误。故教师不能代替学生自发主动的思考和探索。学生只有在受到外在或内在刺激后,才会获得自发或自愿的力量,提升其心智的能力并能娴熟地运用这种能力。
  消极的层面来说,自愿自发的心智行动受限于个体已有知识的情况,因为个体任何的心智思考活动都离不开她知识的库存,婴儿之所以兴趣广泛也是因为他缺乏基本的知识。积极层面上来说,心智自愿之力的源头来自于对知识的喜爱和渴望。一方面,智力总是活跃在道德范围之内,因为个体对某些知识要么喜好或要么厌恶,学习者之所以拥有持续强烈的动力,是因为他们对真理的热爱与盼望,激发了他们崇高的道德情感。
  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爱好和喜好来设置课程,激起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思考、问问题,从而激发他们自我探索。
  6、学习过程定律
  学习者必须在自己的头脑中再生出要学的真理。这个定律要求学生需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在自己的脑海中用自己的语言,重现这堂课完整而真实的概念、观点,包括各个概念和观点彼此间的联系、证据和应用。
  学习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记忆。真正的学习不是对真理的重复,而是对真理的重新发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对他所学真理有自己独特的补充、整理和诠释;学习者对一些观点会问为什么,对一些观点开始实践并应用。所以,彻底的学习包括理解某些真理的字面意思、某些话语的确切含义、自我的重述和表达该真理、反思这些观点的原因,以及应用自己接纳的观点。
  不过,不同年龄的人,在以上学习阶段中的能力有所不同;各个不同的学科中,寻求证据和应用的问题也有所差异。
  因此,教师需要帮助学习者理解和明白基本字句字面意义和隐藏含义,理解深层的原因,鼓励他们应用所学的真理。
  7、复习定律
  教学的完成、检验和证实必须通过复习来实现。这条定律要求教学的过程需要经过复习,因为复习可以帮助我们完善我们所学的知识、证实我们所学的知识,并学以致用。
  复习不是机械的重复,而是对一种思想的重新思考。复习按照其涉及的范围和深入的程度,可以有不同的类型。因为人大脑的有限性,复习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一些真理,在头脑中运用这样的真理,甚至发现新的收获。就如同你重复地阅读圣经一样,你如果对某段经文越来越熟悉并牢记于心,每次阅读时你都在头脑中运用这段经文,甚至可能每次都会有新的亮光和收获。
  只有懂得复习的人,才能得心应手的应用他所学的真理。比如,当我们反复应用圣经真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我们就等于在复习圣经的教导,越来越体会到真理的真实性和深刻性。
  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前复习前一堂课的内容,在课中和课后总结和回顾所学的内容。并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能力,适当地开展不同程度、方式的复习,巩固学生的所学。相反,要杜绝不复习、不充分的复习、复习不及时、复习只是机械的复习。
网站目录投稿:念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