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的枷锁》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页数:8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一):值得重读的好书 我认为全书最引入入胜的就是菲利普的反思,特别是面对宗教问题的思考。让我心生不满的是,我能从《人性的枷锁》中感受到和《面纱》、《月亮与六便士》中相似的东西,让我隐约有一种被作者欺骗的感觉,然而我也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这抵挡不住菲利普目光独特的观察、层层剖析的省问、对美的感受力和对"人生毫无意义"的认识的魅力!希望以后能有机会重读提现其心路历程的相关章节。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二):人性的枷锁 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毛姆十岁时父母双亡,由叔叔抚养。小说从菲利普的妈妈死去开始,而在此之前爸爸已经去世,然后9岁的他由伯父伯母抚养。阴郁孤僻的菲利普,经历了对上帝的质疑与摒弃、求学的艰难、工作的不快、学画的不顺与放弃、经济上的窘困,最痛苦的莫过于爱上了一个不对的女人。上部大约30万字,在他深陷情爱不能自拔的时候,我好几次读不下去,转念一想,青春,不就是由一个又一个错误或者说失误组成的吗?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三):裸裸的人性 海海的人生 拿在手上这是一本沉沉厚厚的书,看到书名这是本引人思索的书。打开书看完第一节,这是从一个失去母亲的男孩的故事开始,平铺直叙冷静的笔锋下是现实的种种,跟着菲利普的处境和成长,我总希望有转机和奇迹发生,这不是每本书中加持给主人公的特殊光环吗,可惜菲利普就一直是那个平凡的,甚至胆小懦弱的,没有出众的才华还好高骛远,没有坚定的宗教信仰还时不时自私狭隘,没有看到甜蜜浓烈的爱情相反是盲目粗鲁卑微的宿命似的孽缘,作为读者的我就一路被揪着心,每一处场景都是对错?生死?善恶?贵贱的灵魂拷问,生怕我看着一路艰难长大的菲利普又跌入了窘境,生怕他就这样一个沉沦寻不到幸福的苦命人,最终菲利普抓住的幸福对于读者的我来说就像看着他俩走上红毯般的心情愉悦,知道她们会美满幸福的。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四):再大不过一辈子 去年底带上这本书走往了湘西拍戏的路上。确实,50多万字的长篇巨制对于我这个毛姆迷也是觉得很有挑战的。 而当看到最后的 "此时,太阳当空,光芒四照。"时就像心底升起了一轮热腾腾的太阳。 究其菲利普在书中的大半生,我们看到了一个普通人追求幸福人生终有回归最普通又最幸福的人生的一个庞大的过程。 信仰,谋生,爱情,职业,困苦,人生的假设,贫穷与富裕的界定,毫无意义的艺术追求和实实在在的生活本质并驾齐驱。似乎人生的枷锁一直在困苦这你我他每一个人。毫无意义的人生正因没有意义而变得充满活力。我们畅想在未来设定里的一切和现实经历的感受能否互相博弈统一似乎并不重要的。 重要的是,活着的感觉!出生长大,学习工作,生儿育女,忙碌等死的普通一生,正是最有力量和魅力的自己的人生啊。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五):人性的枷锁 糊里糊涂的从下册开始看。居然也看得津津有味。不知道为什么,萨利一出场,我就觉得将来菲利普是要和她结婚的呢。菲利普和米尔德里德的恋情感觉是为写恋情而写恋情,看不出来米尔德里德有啥吸引菲利普的地方啊,只好理解为生物本能了。想想觉得自己也很好笑。有时候觉得菲利普都不像是一个人,要么是很多人的经历凑合在一起? 不过菲利普还是幸运的,虽然成了孤儿,还有遗产,还有伯父愿意收养他;虽然有点小残疾,但是还有钱可以去上学,还可以换职业的选择。菲利普从一个敏感的孩子成了少年,成了青年,最后算三十而立了。幸运的菲利普一直在思考,虽然遇到了很多挫折,好在也成长了起来。当实习医生的见闻也是不可或缺的吧。默默的感觉到英国的等级感是哪里来的,书里面的底层人民是多么卑微啊~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六):人生是抛弃幻想的过程 他不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上,非得越过一大片干旱贫瘠、地形险恶的荒野,才能跨入活生生的现实世界。所谓‘青春多幸福’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幻觉,是青春已逝的人们的一种幻觉;而年轻人知道自己是不幸的,因为他们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全是从外部灌输到他们头脑里去的,每当他们同实际接触时,他们总是碰得头破血流。看来,他们似乎成了一场共谋的牺牲品,因为他们所读过的书籍(由于经过必然的淘汰,留存下来的都是尽善尽美的),还有长辈之间的交谈(他们透过健忘的玫瑰色的烟雾来回首往事的),都为他们开拓了一个虚假的生活前景。年轻人得靠自己去发现:过去念到过的话,全是谎言,谎言,谎言;而且每一次的发现,又无疑是往那具已被钉在生活十字架上的身躯再打入一颗钉子。不可思议的是,大凡每个经历过痛苦幻灭的人,由于受到内心那股抑制不住的强劲力量的驱使,又总是有意无意地再给现实生活添上一层虚幻的色彩。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七):看后感觉提前过了30岁,受益匪浅 首先崇拜一下毛姆大叔,真的太会运用文字了,带有灵性,有温暖有味道有颜色有力量,饱满鲜活。 菲利普啊,很庆幸你最后是自主选择回归家庭,和萨利结婚,放弃西班牙海外出游的一直以来的伟大理想。故事戛然而止,我希望婚后你俩一起去出游三四年,互相陪伴,看过美丽的风景,认识美丽的对方,最后,回英国,按照结婚生子,努力工作,抚养孩子,这条最安全的人生图案编制下去。 最为读者,我真的不忍心看到你后面为对家庭的渴望放弃出游的理想,我怕你会在日后家庭的冗长琐事中会偶尔叹气。 你真的地地道道一个绅士,克己宽他,看你最后医学成功了很是欣慰。 我也怕自己最后碌碌无为,像海沃德一样只会夸夸其谈,青春已不再。加油啊,我也要闯出一条自由的路来。 人生的意义,从小一直问到大,承认人生没有意义真的是需要很大的勇气,人生没有意义,那失败也就没有意义,成功也就没有意义,你都要坦然接受自己的行为带来的结果。想要就拼,不想要,就度外,别去比较。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八):对人生毫无意义的一点看法 毛姆在《Of Human Bondage》的后半节开始着重在男主的心理世界对这问题进行思考,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毛姆给出的答案是人生毫无意义,让我联想到古希腊的智者派在讨论世界的本源是什么一样,智者派在洞悉无论是埃利亚学派、爱菲斯学派、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学派都无法对世界的本源究竟是什么给出一个确定独一的答案之时,果断的转向个人的内心,认定人为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物的尺度也是非存在物的尺度,将一个客观独一的问题转向主观多元,那样也就是说一切都是因人而异的现象也就不存在什么本质,每一个人的观念都是对的话,在客观意义上就没有什么是对的了,因此对一切试图得出具有客观普遍性答案的努力都是毫无意义的。对人生意义的讨论大抵也是如此,对一个根本无法得出一个客观独一的答案问题定性为毫无意义,真的让我们省去很多烦恼获得一种大彻大悟后的淡然,我们能做的就是跟从自己的内心那个"灵异的声音"就是了,不要让人生都在追随其他人通过语言或者文字灌输给你的想法,摆脱来自自己的枷锁与来自别人的枷锁,获得心灵解放。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九):成长 也是看着菲利普成长了,从一个残疾小子到能够自食其力的有目标的生活下去,小时候因为残疾而经常被人嘲笑,他也渴望朋友,但是往往都是被朋友抛弃,以至于他长大后形成了一种隐藏自己内心情感的性格,他的事业学习一直都是半途而废的,像极了我,全文最讨厌的就是米尔德里德了,世界上这么有这么婊的人呢,然而菲利普爱他,爱他放弃了很多,可是最终,米尔德都没有一刻爱过菲利普!好在最终菲利普也认识了她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最终得到了解放!没有钱的生活菲利普也是体会过的,从中产绅士到超市指路员,菲利普也是见识了许多人,许多不同的人,这些人曾经也都有这梦想,但是许多都被现实给打败了,转变了理想变成了另一个人!全文最喜欢的就是阿西尔尼一家人了,他们乐观向上助人为乐,感觉是一个理想的家庭!菲利普最后的伴侣是萨利,但他似乎并不是爱着萨利的,他想要的是一个家,一个妻子,想得到一份爱情!但我觉得这种温情也是很好的,比疯狂的爱情好!菲利普也找到了一个目标,能够让他作出牺牲的目标了,这样也算是得到了成长,冲破了自己设下的枷锁了!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十):无意义就是意义 看过毛姆的几本小说,唯独没看过被奉为最经典的《人性的枷锁》,因邱师答应要讲一次毛姆,并指明就讲这篇,最近我赶着看书补课。看过几章后,就大概知道了这是部表现人自我反省自我追问自我颠覆的小说,从主角菲利普十岁开始他就进入了这个不断自我颠覆的穷极他一生的跨度极长的过程。主题似乎很落俗套,凭什么成为经典?我才看到他抛弃传统学校跑到德国去学习,但最大的启迪却又是从两个极具批判精神的朋友身上获得的。菲利普抛弃了上帝,因为他发现他现在绝对无法置信的事物,过去的人们却视为金科玉律,那为什么现在视为金科玉律的上帝就一定是真理呢?即使在刚扔掉上帝拐杖时有点恐慌,他会想,说不定蓝色天幕后面就藏着一位生性嫉妒的上帝呢,他将用永不熄灭的怒火来惩罚无神论者。这样精辟的自我颠覆的过程逐层推开,像解剖一样,精密精细却绝对合情合理,当然这种情理是给有可能在自我颠覆自我追寻这条路上跋涉的人准备的。这部小说,毛姆丢掉了一贯有点轻浮与高高在上的俯视态度,文笔质朴,调子悲观,反复阐述了人生像波斯地毯一样编织的随意性,花样的无意义性,无意义就是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