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军事史上,曾国藩的湘军算得上是一个奇迹,他将一群来自草根的散兵游勇打造成一支凝聚力、战斗力、执行力极强的队伍。在治理湘军过程中,曾国藩展现出极其卓越的领导力,时至今日仍发人深省。 【关键词】曾国藩;领导力;启示 清朝末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太平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席卷半壁江山。为遏制太平军,清廷命曾国藩在湖南搞团练,闻名天下的"湘军"就此横空出世。曾国藩不孚众望率领湘军镇压了太平军起义,成为闻名天下的中兴名臣。在湘军崛起过程中,曾国藩的领导力获得了充分的展现,他以超凡的战略眼光和卓越的个人能力,作为"湘军"的核心领导和精神领袖始终屹立不倒,其中国式的领导艺术不仅在清代被文臣武将效仿,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当代也具有着非凡的借鉴意义。 一、曾国藩的卓越领导力 曾国藩并非天赋奇才,左宗棠评曾国藩其人迂腐木讷,戊戌斗士梁启超更直接认为曾国藩是晚清名臣中最愚钝的一个。曾国藩对此也深以为然,他自评秉质愚柔、生平短于才。他认为"天道忌巧",提出了"拙诚"的领导哲学,他认为领导者如果能够坚持"拙诚"的诚信原则,自然会增加自身的信誉和口碑,而信誉和口碑则是领导力从量变到质变的一个关键环节。 纵观曾国藩精彩的一生,他为官和治军的领导思想经历了从"儒"到"法"再到"道"的理念变迁。他以儒为骨,追求儒家的忠义和血性;他以法为心,崇尚法家的厉法和利益;他以道为骨,醉心道家的无为与圆通。曾国藩很好的融会贯通了儒法道三家思想,并以其强烈的救世意识和强大的感召力,形成了独特的曾氏领导力思想。 (一)以"忠义血性"的儒家领导理念来改变人心 儒学自孔子创立以来,冠绝诸子百家,对中华文化影响深远。儒学在领导力方面主要体现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领导思维。人若要实现大志,必先修身养性,在此层面,曾国藩当为楷模。曾国藩仕途坎坷,曾七次科举皆名落孙山,后以书生从戎,又面临险恶困境。彼时,太平军气候已成攻城略地所向披靡,而反观晚清统治集团,官吏贪赃枉法,士子唯利是求,军中将帅贪生怕死,士兵望敌而走。曾国藩怒斥这些人已经良心泯灭、无可救药。 曾国藩发觉,清廷最大的危机并非农民起义,而是当时整个官场道德的沦丧、物欲的横流。他认为,如果军队缺人缺饷皆不足虑,唯有放眼天下,鲜有见利而不逐、见义而不为之人,才是真正令人沮丧和寒心的。要改变这种局面,必须以"忠义血性"的儒家理念来激发天良,重聚人心。他鼓舞天下士人君子,应以舍身卫道、杀身成仁的精神,以打碎牙齿和血吞的刚毅,以志之所向、金石为开的信念,投身于建功立业的事业中。在曾国藩倾力打造下,奉行忠义血性理念的湘军迸发出令世人震惊的战斗力。 曾国藩的儒家道德领导力思想在其具体实践中,体现在以道德对湘军的统领作用上。他用道德治军,提出练兵之法重在用仁施恩、用礼立威。同时强调军队既要号令统一,用"仁"给予精神和物质激勵;又要赏罚分明,用"礼"保证令出必行。曾国藩对待下属,功不独居,过不推诿,以道德影响力去感染将士,使湘军将士心悦诚服地听指挥,奉他为道德楷模。在曾国藩的道德领导力思想影响下,再加上严明的军纪和各层级领导的垂范引导,湘军由一群乌合之众组成的农民军,慢慢地成为有价值观和有主义的军队。 (二)以"厉法和利益"的法家领导理念来激励人心 在传统法家思想中,崇尚"外儒内法"或者"儒法互补"的领导模式。法家领导思想代表者韩非子,将"法、术、势"即政令、策略和权势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诸子百家中最切实有效和可操作性的领导力思想,在历代封建统治者的领导力和谋略中不断被使用,曾国藩正是善用此道的佼佼者。 曾国藩临危受命组军备战,如果仅靠儒家的仁义道德来聚拢人心、提高军队战斗力,显然是行不通的。为了渡过危局和劫难,同时为了建立高度的团结和严明的秩序,又不得不采取非常严厉的手段来震慑人心。因为恐惧引起的混乱,往往使人们不能立刻采取逃避危险的行动,而作为领导者,要晓危局于心,露镇静于行,这是危机中宝贵的领导力品格。所以面对危机,曾国藩断然变孔孟为申韩,开始运用法家的理念来为政治军,以刑律之法来约束自己和部下,面对混乱的局势杀伐果断,乱世用重典,迅速稳住了局面。 儒法之别,在于儒家重"德"而法家重"利"。法家认为逐利是人之天性,利益的驱动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曾国藩认为,凡是勇于任事之人,必然有其欲望和利益目标。不管是逐利,抑或是求官,如其需求得不到满足,必会偃旗息鼓、退避三舍。所以曾国藩作为一个善于识人用人的智者,特别善用法家的"利益驱动"思想满足人才各自的欲望。 正如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所阐释的,曾国藩善用"厉法和利益"的法家领导理念为政治军。首先,保证了湘军将士高出跻辈的军饷,解决了他们的生理需求;其次,安全需要方面,曾国藩乱世用重典,对不法分子处以极刑,保障了辖下百姓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第三,爱与归属感方面,曾国藩组建的湘军只招收湖南人,实行将士亲情教育,打造出难以撼动的凝聚力;第四,尊重方面,曾国藩主张用人育人并重,严格约束的同时采取有效激励,不断引导培养人才,同时注重利益引导和分配;最后,自我实现需要方面,曾国藩给将士提供舞台,提供不断学习、自我发展的机会,如李鸿章等人,经过曾国藩的悉心培养,最终成长为朝中重臣。 (三)以"无为而治"的道家领导思想来感化人心 儒重名教,而道法自然。道家传统领导力思想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意思就是说各种色彩会扰乱眼睛,各种欲念会扰乱心智。道家认为修心养性和定心守诚是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之一。 曾国藩先以儒家思想立心、立身,再以法家思想治军立威,使湘军异军突起,实力大涨。然而法家是一面双刃剑,有其自身的缺陷和不足。其最大的缺陷,莫于太过强势和重私利。曾国藩的锐气毕露、强势霸道,曾一度使其陷入进退维谷的人际关系中,招致了朝中同僚及军中大鳄的的敌意与对抗,甚至引来了皇帝的疑忌,最终被罢官回家守制。 曾国藩陷入了人生的至暗时刻,在他人生最低谷的时候,他的好友欧阳兆熊告诫他修习道家黄老之学或可柳暗花明。法与道之别,恰如刚与柔之分。所谓过刚易折,上文言及法家之弊是严刑峻法,刚厉不留情面,而道家的"无为而治"、"柔弱胜刚强"思想,正是打破刚愎自用、自以为是的良药,也正好弥补了曾国藩刚直要强的人格缺陷。于是,通过潜修道家思想,曾国藩的人生理念迎来了新的转变,重出江湖后以黄老思想处世。 经过道家思想洗礼后的曾国藩,会依时而变,谦退自抑,制定正确的战略决策。他圆通如意,该强硬之时,他会刚直而鼓舞将士。该柔软之时,他又能以退为进,以柔克刚,周旋在众多政敌、将领之中,游刃有余,手段老辣圆滑,充分展现道家思想成熟与灵活之优长,达到了真正的收放自如之境。 二、曾国藩领导力的启示 从现代企业的角度分析,湘军可以看做是一家大型企业,而曾国藩则是一个卓越的职业经理人。临危受命的曾国藩彷如置身于一个危机四伏、军心涣散的公司,他却能在内外交困的险境下,克服重重困难,打造出一个纪律严明、目标高度统一、执行能力强的现代化企业。曾国藩的领导力思想对当代企业领导者,仍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地方。 (一)知人善任、铸造团队 湘军集团公司建立之初,由于彼时曾国藩已藉由知人善任的美誉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前来投奔的人才络绎不绝,准备共襄盛举。上文提及,曾国藩善以道德影响力和使命感去感染将士,善于为组织创造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培育共同价值观的理念上,曾国藩认为获得军心是核心和关键,他善于以个人人格魅力招揽人才,以高薪激励和仕途晋升的政策来吸引人才。曾国藩的成功提醒着后人:要将企业做大做强,人才诚关键,领导价更高。领导者要胸怀大局,树立起个人品牌,同时能正向影响和改变员工,提高他们对企业的忠诚度;另一方面,团队的高效是建立在理解、沟通、和睦、各有所长基础之上的,领导者要以大胸怀、大格局与团队成员精诚合作,共同推进组织事业进步。 (二)修身正心、准确定位 曾国藩非常注重自我的智慧和心性的培养,对儒家"格物、诚意、正心、修身"的思想有深刻理解,他经常告诫家人和部下,做人须明辨善恶,做事须心安理得,方能拥有平和的心境。曾国藩在办团练的时候,起步最晚,但是在曾国藩的雕琢下,曾家团练却能后来居上,一跃成为战力最卓越的湘军。曾国藩把对部下的修养理念和发展湘军的思路结合起来,找准了战略定位,获得了成功。对现代企业来说,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不仅需要领导者自身加强修炼,企业也更需要有一个准确的战略定位,企业领导者要有洞察未来的能力,必须站得高、望得遠,明确组织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面向未来的解决思路。 (三)刚柔并济、做稳做强 曾国藩认为,天地间的规则,在于刚柔并济,任何一方也不能偏废。过柔则无力,过强则易折。要成为一名卓越的领导者,首先需自立自强、站稳脚跟,再辅之以广博的胸怀与隐忍的气质才能成就大事。无论是用法家之刚治军,还是用道家之柔为官,抑或用儒家之和处世,曾国藩都能很好做到刚柔并济。同时,湘军成立初期,为了做强团队,曾国藩进行了天马行空的体制改革,可自主招聘员工、发放薪资。如此,湘军公司拥有了自己的产权、财权和人事权,摆脱了大清集团的桎梏,形成了责权明确、科学管理的现代企业制度。当代的企业领导者和管理者,应当借鉴曾国藩刚柔并济的管理艺术,在具备大视野的前提下,科学运用稳中求强、求新的战略决策,不能有一点进步和发展,就头脑发热,盲目扩充,最后只会适得其反。 【参考文献】 [1]任多伦.传统文化中的识人用人与领导力培养[M].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2017:28-41. [2]岳阳.国学智慧与领导力修炼[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 [3]刘红燃.从湘军看曾国藩领导力的建立与应用[J].成都大学学报 2007(4). [4]周海生.曾国藩如何在治湘军中运用道德领导力[J].领导科学 2017(1). [5]宫玉振.从曾国藩建湘军看领导力[J].人力资源开发.201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