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方。几年来用于临床效果更不错! 原方:大青盐1000克三七10当归30丹参40制乳没各30制川草乌各30川芎30桂枝30木香30羌活40独活40伸筋草30透骨草30鸡血藤30元胡30川牛膝30红花30. 用法:研为细末,装入布袋。用微波炉加热3分钟,置于患处。如果温度很高可以在患处加一层白布隔热。温度消失后,还可以再在微波炉加热。 改进的方法: 加入五生(生川乌、生草乌、生南星、生半夏、生马钱), 结合已故成都中医药大学杨介宾教授温经止痛散经验, 杨八味"川乌、草乌、麻黄、细辛、羌活、肉桂、白芷、干姜、"。 再加一味薄荷。最妙就在这味薄菏。爱友们自己去体会。 常用的一个内服的验方: 盐附子60(先煎)、干姜50、防风25、防己25、苍白术各30、木瓜25、牛膝15、地鳖虫15、赤白芍各30、秦艽20、麻黄15、细辛15、炙甘草30 水煎服,一日一剂,一天两次。主治寒性颈肩腰腿痛。一般二付见效,七付收功。然后就开始做丸剂。 周身疼痛 【周身疼痛】【周身疼痛】【周身疼痛】 身痛 身病是指周身疼痛而言,如重痛,木痛,窜痛,冷痛,酸痛等,内可兼骨节, 外可连皮毛而痛,限于四肢或客于局部即与身痛有别. 风寒身痛: - 周身痛,无汗发热,鼻寒流涕,咽痒,咳嗽. - 1: 麻黄10克桂枝6克杏仁10克甘草3克 - 2 :若身痛不定,恶寒,风。风邪偏重可以用: - 乌药10克 川芎10克白芷10克桔梗6克陈皮6克 - 白术6克甘草6克麻黄6克枳壳6克人参10克 - 3:身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互减,寒冷和阴雨天则加重,苔白腻,脉沉迟缓. - 麻黄10克 白芍10克黄芪10克 炙甘草10克 制川乌6克{酌加部位引经药} - 风湿身痛: - 一身尽痛,肢体沉重。头胀如裹。或见恶寒发热: - 1 : 羌活10克 独活10克藁本6克 防风6克 川芎6克炙甘草6克 蔓荆子6克 – 2: 猪苓10克 茯苓10克白术10克 泽泻12克 桂枝6克 -羌活6克 防风10克 藁本10克 苍术10克 - 3 : 若全身痛,恶风,自汗,脉浮者, - 用:黄芪30克 防风30克 白术10克 甘草3克 大枣5枚生姜2片 - 湿热身痛: - 遍身上下沉重疼痛,重着而热,肩背沉重。或有发热,胸膈不利。苔黄,脉濡数或弦数. - 1:
白术10 当归6 防风10 猪苓6 泽泻10 茯苓10 知母10 -姜活10 茵陈6 甘草3 升麻10 葛根6 苦参10 人参5 -苍术10 - 加减:痛甚:乳香。 上身痛:倍加升麻。 -下身痛:牛七。脚足:木瓜 薏仁。 臂:桂枝或桑枝。 - 2:
银花藤20克 滑石15克防已10克 稀莶草15克 连翘10克 甘草6克 - 黄芩12克桑枝30克 薏仁15克 苍术10克 - 3:
黄柏,五加皮,木瓜,防已,槟榔各10克,苍术8克,牛七12, - 薏仁30克,蚕砂15克地龙10克红花8克 - 加减:体弱+黄芪.当归, -湿重:茯苓,泽泻 - 血淤身痛: - 周身疼痛如刺,转侧不利,日轻夜重,或见皮肤紫暗。舌有淤斑,脉涩。 - 1:
当归12克 五灵脂10克香附10克 牛七10克 地龙10克秦艽10克 - 川芎10克 桃仁10克红花10克 甘草6克 姜活10克没药6克 - {肝郁血淤型}: - 柴胡,酸枣仁各12克郁金,白芍,远志,茯神,虎杖,石菖蒲各15克, 鸡血藤,龙齿,牡蛎各30克,刘寄奴20克 - {肝郁睥虚型}: - 广泛肌肉疼痛,日轻夜重,气少便溏,舌质淡,脉弦涩. - 柴胡,当归,白术,香附.山甲,甘草各10克 白芍,黄芪各20克, - 茯苓,合欢花,夜交藤,威灵仙各15克 - 加减: 颈僵痛+葛根 -夜间加重固。定不移+五灵脂,没药,丹参 -舌红.烦躁+丹皮,黄芩.山枝 - 阴虚身痛: - 一身尽痛,畏寒肢冷。昼日烦躁不得眠,安静于夜,脉沉细。 - 1:干姜10克 附子10 克 桂枝10克 细辛6克杜仲10克 威灵仙6克 - 若兼风,湿,寒身体拘急: - 麻黄6克 桂枝10克甘草6克 杏仁10克 白芍10克川芎10克 - 防风10克 人参6克黄芩6克 防已10克 附子10克 - 2:气血虚: - 黄芪18克,人参10克当归10克 麦冬10克知母10克 乳香10克 - 没药10克 三棱3克莪术3克 白术10克 陈皮10克 - 3:当归,白芍,独活,淮牛七各10克 黄芪,鸡血藤各30克,生姜3片, - 桑寄生,川断各15克桂枝6克 败酱草20克秦艽12克 - 加减:腰痛+杜仲 菟丝子,恶露不尽+阿胶,艾巾叶炭.小腹胀痛+桃仁,川芎,香附. - 血虚寒凝型: 身痛重着,肢冷麻木,遇寒后诱发,舌质淡,脉细. - 当归12克 桂枝9克白芍9克 细辛3克 通草6克大枣8个 - 炙甘草6克黄芪30克, 桑枝20克, 秦艽12克,没药6克. - 寒邪偏盛冷痛+制川乌,制草乌,淤甚而青紫+鸡血藤.王不留行,山甲,蜂房 - {酌加部位引经药} - 气滞火郁身痛: 发热,发寒而周身作痛,胸胁痞闷不畅,心烦口渴,小便不利,脉弦数。 - 柴胡10克 当归10克白芍10克 白术10克 茯苓12克炙甘草6克 - 羌活10克 桑枝8克山桅12克 丹皮10克 生姜,卜荷少许为引. - 气血亏虚身痛: - 一身酸痛,四肢麻痹而痛,倦怠少气,头晕眼花.面色无华,脉细弱: - 当归10克 桂枝10克白芍10克 细辛6克 木通6克熟地10克 - 川芎10克 人参10克黄芪15克 - 内伤劳倦型: - 身体解怠而痛,形瘦神疲.脚腰酸软,或兼见其他虚劳症状. - 1:
黄芪10克 白术10克升麻6克 柴胡10克 人参6克甘草6克 - 当归10克 羌活6克防风6克 苍术10克 - 2:
人参6克 白术10克茯苓10克 甘草6克 当归10克白芍10克 川芎10克 - 熟地15克 黄芪15克肉桂3克 附子10克 羌活10克 - 风偏性: - 游走性疼痛 - 当归30克 党参30克鸡血藤30克 秦艽18克 威灵仙15克 独活20克 海风藤30 -透骨草30 薏仁30 木瓜18 桑枝18 香附18克 甘草8克 - 产后身痛:{验方} - 黄芪,白芍,鸡血藤各30克,桂枝10克 独活,当归各15克 生姜6克 大枣5个 - 加减:气血不足+白术,熟地 - 肾虚 +杜仲,川断,牛七.桑寄生 -;寒湿 +制川乌.淫羊藿;风寒 +防风 - 瘀血 +桃仁,红花 -;上肢 +羌活.葛根 -;下肢 +五加皮. - 经前身痛专方:{验方}: - 仙灵脾,羌活,独活,秦艽 ,赤芍.桂枝,巴戟天,红花.益母草10克, - 仙茅,川芎各9克,桑寄生,当归各12克,熟地15 - 全身冷痛汤: 生川乌10 生草乌10 桂枝15 生甘草12 银花20 白酒1斤 用法: 浸泡30天,取酒弃渣,每次30毫升,于每晚睡前饮一次,饮后胃中灼热, 吃一个水果或凉的食物即可,服药时一药性剧热,要看患者的适应能力,先少饮, 逐渐加量,饮后以舌尖发麻为度,如满口发麻,头晕呕吐为药量过量,如饮后无任 何反应为药力不足,应酌情加减. 满身皆痛 手足心腹一身皆痛,将治手乎,治足乎治肝为主,盖肝气一舒,诸痛自愈, 不可头痛救头,足痛救足也,方用: 柴胡 甘草 陈皮 栀子( 各壹钱) 白芍 薏仁 茯苓( 各伍钱) 当归苍朮( 各贰钱) 水煎服, 此逍遥散之变化也,舒肝而又去湿去火,治一经而诸经无不愈也。 腰痛 痛而不能俯者,湿气也,方用 柴胡 泽泻 猪苓 白芥子( 各壹钱) 防已( 贰钱) 白朮 甘草( 各伍钱) 肉桂( 参分) 山药( 叁钱) 水煎服。 此方妙在入肾去湿,不是入肾而补水,初痛者,一二剂可以奏功, 日久必多服为妙。 痛而不能直者,风寒也,方用逍遥散加防已一钱,一剂可愈,若日久者, 当加杜仲一两,改白朮二钱,酒煎服,十剂而愈。 又方 杜仲( 壹两盐炒) 破故纸( 伍钱盐炒) 熟地白朮( 各参两) 核桃仁( 贰钱) 蜜丸, 每日空心白水送下五钱,服完可愈,如未全愈,再服一料,必愈。 凡痛而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方用 白朮( 肆两) 薏仁( 参两) 芡实( 贰两) 水六碗,煎一碗,一气饮之, 此方治梦遗之病亦神效, 治疗周身疼痛(肩痛、臂痛、腰痛)法 秦艽1钱、川芎2钱、桃仁3钱、红花3钱 没药2钱、当归3钱、灵脂2钱(炒) 香附1钱、牛膝3钱,地龙2钱(去皮) 水煎服。 风偏性: 游走性疼痛 2019-01-03书香中医... 当归30克 党参30克 鸡血藤30克秦艽18克 威灵仙15克独活20克海风藤30 透骨草30 薏仁30 木瓜18 桑枝18 香附18克 甘草8克 【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验案【转载】 2019-07-18书香中医...转自陕西西安熊... 【案例追踪】患者姜某某,女,59岁,2009年12月就诊。患者平素全身关节酸胀、疼痛1年余,近日疼痛加剧,在当地乡镇卫生院治疗半月无效。刻下:患者全身关节游走性疼痛,下肢为甚,麻木不仁,遇阴雨天或夜间加重,腰脊酸胀,活动艰难,四肢乏力,面色萎黄,舌淡红,苔薄白,脉弦。门诊查血常规、小便常规未见异常,血沉:39mm/h,抗"O"504U。 【中医诊断】为痹症(行痹)。 【处方】中药汤剂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祛风通络,散寒除湿。独活15g,寄生12g,秦艽12g,防风10g,当归10g,地龙12g,赤芍10g,桂枝10g,威灵仙20g,杜仲12g,水蛭10g,全蝎6g,僵蚕10g,全虫3g,伸筋草30g。 7剂,水煎,取汁300ml,分三次服用,每日一剂。上方随证加减,共服用20余剂,患者症状消除。后期随访,患者病情没有发作。 【评按】:痹症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感受风、寒、湿、热等外邪,致使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肉、筋骨、关节发生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灼热、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变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 《临证指南医案》中善用虫类药治痹,其搜风通络之功不可低估。在其启迪下,针对"风寒湿三气杂至,合面为痹也"的病目,在祛风通络的基础上,加用虫类药水蛭、全蝎、僵蚕、地龙、全虫等能针对脉络之瘀滞阻塞产生较强的疏逐搜剔作用,还能缓和脉络之拘急、硬化,以令络道通畅而恢复其行气血之用,从而改善肢体不遂酸胀等症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大多虫类药物均有镇痛、抗炎、消肿、调节免疫的作用。因药证合适,故疗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