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曾经说过一句关于爱情的经典话语:"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至少两个女人。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成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就成了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点在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如此凄美浪漫的语言翻译过来,体现的正是男人多情的一面,用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渣"。追求时的热烈,得到后的厌弃,在这段话当中得到总结与升华。而穷尽徐志摩的一生,大抵也一直受困于"白月光"和"朱砂痣"吧。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从小家境优越,跟不少大人物都沾亲带故,如是徐志摩的表叔,武侠宗师是徐志摩的姑表弟,写下《还珠格格》的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在这种环境熏陶下长大的徐志摩自带"主角光环",去到哪里都是众人关注的焦点。 1915年夏,徐志摩于浙江一中毕业,接着考入上海浸信会学院暨神学院,风流倜傥、出口成章的他自然立刻成为了学校里的风云人物。不止如此,徐志摩的翩翩风度还引起了上海大户张家的注意。 张公权是当地著名的银行家和实业家,他非常欣赏徐志摩的才华,也想跟他攀上亲戚。就这样,张公权便上门为自己的妹妹张幼仪提亲。在那个时代,子女的婚事往往自己是做不得主的,徐志摩的抗争也无济于事。就这样,两个素未谋面的年轻人走在了一起,张幼仪成为了徐志摩的第一个妻子。 张幼仪出生在大户人家,品行端庄自不必说,对徐志摩也是体贴入微,严守本分,深得徐志摩父母的喜爱。可对于年少得志做事潇洒不羁的徐志摩来说,被强加的这段婚姻再幸福也不是他自己的选择,心里总是别扭,经常无来由的看张幼仪不顺眼。这时候的他特别希望能够遇到自己的"真命天女",两人携手私奔,逃离一切的世俗牵绊。 对于优秀的人来说,这样的机会并不难找。1920年秋天,林徽因这颗"朱砂痣"重重点在了徐志摩的胸口。那时,徐志摩本想在英国伦敦拜访他的偶像哲学家罗素,不过没有见到。后经人介绍又去拜会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在会面的过程中,徐志摩第一次见到了当时年仅16岁的林徽因。 林徽因随父亲游学多年,深受西方文化熏陶,性格外向活泼,见解不凡。对于见多了国内保守无趣女性的徐志摩来说,眼前猛然一亮,顿时心生好感。林徽因的出现瞬间颠覆了徐志摩的婚姻观,燃起了他心底的爱欲火焰。 此后,徐志摩把道德和责任一股脑抛诸脑后,他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要把林徽因变成自己的女人。男人面对爱情智商瞬间飙升,普通人都会变成文思泉涌的诗人,何况本身就极具诗词天赋的徐志摩,情书、情诗仿佛漫天樱花般递送到林徽因的手中。 徐志摩疯狂的追求让林徽因有喜有忧,被才华横溢的青年才俊视为珍宝必然令芳龄二八的她春心萌动,可是一想到自己严厉的父亲必然不会容许有妇之夫跟自己不清不楚,林徽因也只能抚平内心的躁动。 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把自己好朋友对女儿的追求看在眼里,也很苦恼,于是他做出了"冷处理"的决定,带着女儿离开了伦敦,希望时间能够让两人冷静下来,结束这段注定没有结果的"恋情"。 站在林徽因的角度来说,父亲这样的处理是非常正确的,婚姻大事不是儿戏,既然徐志摩能够在婚内毫不避讳的心灵"出轨",这样的男人值得托付终身吗?选择离开,不要蹚这段浑水,保全自己的名节,才是智慧的选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地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林徽因走了,没带走云彩,可是却带走了徐志摩的灵魂。他没有灰心,也没有放弃,他要通过实际行动证明自己对林徽因的爱,《再别康桥》便是这个心境下徐志摩写给林徽因的经典之作。 1922年11月6日,徐志摩在《新浙江报》上发布了他和张幼仪的离婚通告。其实早在3月份,徐志摩就已经在德国跟张幼仪办理了离婚,要知道那个时候张幼仪刚刚为他生下了第二个儿子。 徐志摩对张幼仪的决绝在他的离婚通告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令人不寒而栗,他写道:"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离婚),请你们参与我们的欢畅。"他此时完全把默默付出养育孩子的发妻抛诸脑后,心里只有对林徽因的强烈渴望与不切实际的幻想。 但是,徐志摩的疯狂举动并没有影响到林徽因丝毫,她在1924年6月后就跟梁启超的长子梁思成赴美攻读建筑学,同年9月,两人又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美术学院进修。异国他乡,比翼双飞,两人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众人艳羡的伉俪。 1928年,梁思成林徽因回国完婚。饱受多年相思之苦的徐志摩这才大梦初醒,梦醒时刻,却早已物是人非。梁林二人婚后一直投身于古建筑保护工作,从1930年到1945年,二人共同走遍了15个省,190多个县,考察测绘了2500多处古建筑物。 夫妻二人的努力让全世界都开始关注古建筑,为我国古建筑的保护工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眼见梁林二人情投意合,夫唱妇随,徐志摩也只能把这份炙热的感情深埋心底,转而向另一个女人寻找心灵慰藉,这另一个女人,便是陆小曼。 1922年10月10日,西点军校的高材生王赓与才女陆小曼结婚。两人郎才女貌,可谓是天作之合。次年王赓便升任交通部护路军副司令,同时晋升陆军少校,前途一片光明。不过繁忙的公务让王赓很少有时间陪伴妻子,对于陆小曼这个社交名媛来说,婚后的生活索然无味,让她有苦难言。 徐志摩当时正在北京大学任教,他与王赓都是梁启超的弟子,算是同门师兄弟,两人私交也非常好。王赓对待男女之事比较看得开,经常邀请徐志摩到家中做客,与陆小曼探讨诗词艺术。 一来二去,这两人便产生了难以名状的情愫。于是两人不再仅仅满足于诗文应和,两颗寂寞的心在郊游、畅谈、牵手后越靠越近,终于越过了道德的边界。1926年10月3日,徐志摩和陆小曼结为夫妻。 常言说"朋友妻不可欺",徐志摩压根不管这一套,更不在乎周围人的眼光。他一向恃才傲物,特立独行,而陆小曼因为见多识广,也不甘于被婚姻的枷锁束缚捆绑,他们对自由的渴望,对爱情的无比渴求最终成就了这段现在看起来有些"不道德"的婚姻。这时候的陆小曼就是徐志摩眼中的"白月光"。虽没有朱砂痣那样刻骨铭心,也能在某种程度安抚自己孤寂的灵魂。 虽然恋爱十分甜蜜,可是婚后的生活可没有徐志摩预期的那样美好,陆小曼追求的生活是靠金钱支撑的,仅靠他微薄的收入十分吃力,每天都要为柴米油盐发愁,正应了那句话"才华不能当饭吃"。渐渐地,陆小曼这个"白月光"成了他胸口的"饭粘子",完美无瑕的"恋人"变成有些碍眼的存在,徐志摩开始觉得身心疲惫。 终于有一天,林徽因的消息传来,这件事彻底击碎了徐志摩平静的生活。1931年11月19日早上8点,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飞往北京,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的一个关于建筑的演讲会。而因为机长过于疲劳加上当天的大雾,导致飞机撞山跌入山谷,徐志摩和机组人员全部遇难,时年仅仅34岁。 纵观徐志摩短暂的一生,两段婚姻,三个重要女人,谁是白月光,谁是朱砂痣,这个答案再明显不过了。用三减去二,没有跟他走入婚姻的,他可以为之疯狂,最后为之死的人,就是林徽因。 对徐志摩和大多数男人来说,得不到的永远都是最好的,他们终其一生不停地寻找"真爱伴侣",可是当"真爱"真的成为"伴侣"的那一刻,新的"真爱"就会在远方出现向他们招手,于是他们又要继续重复这个过程。 你可以说这是永不满足的人性作祟,也可以归结为"渣男特质",他们往往是比常人优秀的,对女性充满魅力的。他们面临更多的选择,更多的诱惑,如果没有一点点负责任的态度,这种人对他身边的女性来说简直就是噩梦般的存在。 奉劝很多还在纠结做"白月光"和"朱砂痣"的女人清醒起来,只有自爱自强,不要被甜言蜜语所俘虏,摆正自己在一段感情里的位置,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才有可能收获幸福。也告诫那些"徐志摩"们不要一意孤行,强扭的瓜不甜,瞎扭的瓜说不定更苦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