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前任老板(序) 当你有创业的冲动时,建议看一下我所见;当你想要投一个靠谱的老板,建议你看一下这个经历。——题记 三十年河东,四十年河西,中国企业远远不能用这句话。曾有人做过统计,企业做得好的欧洲、日本,公司寿命15年,美国公司7~8年,中国公司3年,真的与中国流传的一句话"富不过三"很贴切(当然近些年也发现有中国企业做得好、久的,但大都不是上市公司)。向来重农轻工的中国,做企业还真不是行活,至多赚上一笔钱,然后享受、歇业。自从2008年危机后,企业就江河日下,特别是一些老行业,其中又以国企为甚。 在那种复杂国际环境下,而会经济的朱总理已届满退下,一位并不擅长经济的总理主政,弄了一个四万亿,暂时让经济不堰旗息鼓,但其后遗留后患弄得中国经济好些年没能晃过神来。我就是在那个时节,三年学业深造,改行进了一家国企。 公司依然能贷款举债扩建项目,于是被公司派到一家分公司做项目(听人说当时因我的学历,公司没人敢用我,是分公司老总把我要去的),直至项目完毕,公司总部一部门领导看上我,两年后才回到总部。 分公司建成后生产不足一年,生产问题重重,然后停了下来,据先前同事说现还停着,集团公司一直在与人洽谈,想将员工一同打包卖出去,只是直到现在都没人接手。我回到总部后,公司很少起色,而且原有的一些生产线关停,导致境况日下,常出现工资不能按时发放。后来我也想去从事生产工艺,其间一新产品工艺不稳定,含量上不来。这条生产线投了三个亿,初期产品市场看好,一万三的价,第一年毛收入差不多有一亿,后随国内几家跟风投产,仿佛一夜间大势所去(国内好些行业就是如此整死的,国内维尼纶行业就是被皖维搞的),七千多的价格,每吨只有二三百元利润。人说不走运屁都会砸肢后跟,企业也无不如此,期间出了一个大的安全事故,死了三人,伤了两人,连该分公司总经理救人时也倒下,直接去了医院,躺了半年才出院。当然也有人说,他如不躺医院就得进监狱,因此生产停了一年多。 公司人文环错综复杂,其实先"母公司"后有集团公司,"母公司"是一赢利企业,纳税大户,同在一地还有另一家公司,老贫困户(亏损企业),可上演的情节非一般导演所能,亏损的那家公司竟硬生生把那家赢利企业吞吃(据说山东日照钢铁也是这种剧情),成立了集团公司,而集团公司中的领导大多来源于那家亏损公司。只要到了当地,如遇上"母公司"老员工,就会听到先前很多的故事,而且他们至今仍念叨当年如引领他们走向辉煌的一王姓老总。 那几年集团所有下属公司都不好过。除经济环境,其实更与集团公司人文环境有关,时间待长了理解探春的话:可知这样的大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只要是明眼人都看得出集团公司对"母公司"的手法,稍一点事先让公司停掉,员工闲着,让人心慢慢散掉,最后自生自灭,当然这作法最终也让集团公司逐渐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