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优化与实践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工业技术水平的持续进步,炼钢厂的生产效率获得了有效提升,这也对炼钢厂的生产组织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新的发展时期,尤其在在信息时代全面到来的背景之下,炼钢厂需要结合当前时代发展的特征,对生产组织模式进行持续的优化和升级,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优化
  【中图分类号】D412.64  【文献标志码】A
  1.引言
  信息時代炼钢厂的生产组织模式结合冶金工艺、基础数据库管理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与建设。通过对新时代大型炼钢厂内部设备、整体物流组织以及社会功能的分析和研究,能够明确当前钢铁厂在进行组织模式优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从而可以采取科学的措施进行规范,提高炼钢厂的生产效率和生产经济效益。
  2.新时期对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的要求
  新时代下的大型炼钢厂需要以生产纯净钢薄板为主,结合市场环境的要求以及社会的需求开展实际生产活动,保证企业的生产能够与社会相匹配。大型炼钢厂的铁水需要经过脱磷和脱硫处理之后进入转炉,进入转炉之前的工序的主要工艺模式包括铁水脱磷预处理及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之后主要采取的工艺工序模式为精炼和连铸。经过对大型钢铁厂工艺流程以及配置核算得到大型炼钢厂最佳生产性能的设备配置以及工艺方案,本文所采取的钢厂工艺流程和配置方案为四座机械搅拌脱硫站、两座脱硫转炉、三座脱碳转炉、四座RH精炼炉、一座离线LF精炼炉、一台薄板坯连铸机。炼钢厂在新的组织形式下,每个生产工艺和生产公司都需要结合多种设备来完成,这就造成炼钢厂的物流调控的压力更大,相应的物流系统更加复杂[1]。
  在新时代下,大型钢厂必须要结合时代的要求,做到紧凑、连续、高效地生产,保证钢厂物流的畅通性和安全性。因此,炼钢厂通常正常的生产需要结合层流的方式进行组织,使得各个公司之间能够进行良好的匹配和对应,建立起动态有序的层流系统,可以显著提升组织方式的管理效能。作为一种高效的组织方式,确保各个并联物流之间的独立性和系统性。防止各并联物流之间的相互干扰以及相互交叉,使得钢铁企业的生产活动能够高效快速的开展,保证钢铁厂物流的畅通性和稳定性。在钢厂生产的过程中,连铸生产往往是需要由多个炉次来组成,每个炉次的处理时间相对来说比较固定,流程也比较紧凑。由于连铸生产属于高温作业,随着时间的延迟,温度会逐渐损失,所以,要求工作人员在将每炉钢水运到连铸工位进行浇筑之前,保证时间分配的合理性,避免由于时间过长而导致能源资源的浪费,充分发挥精炼装置的缓冲作用,从而可以实现连铸机的连浇功能[2]。
  3.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优化和实践的相关对策
  3.1加强炼钢厂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数据库设计主要是结合炼钢厂相应产生的数据库基础进行数据库的建立,数据库设计不仅需要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而且还需要结合逻辑结构、设计概念、结构设计以及物理结构设计的相关设计理念,保证数据库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工作人员在进行钢铁厂生产组织模式优化的过程中,需要使得数据库的设计与企业的实际发展相互融合起来,实现企业数据的有效流通以及数据的合理存储,为企业后续的决策以及发展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在进行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工作人员为生产计划的实施建立了制造命令表、生产命令表、出钢计划表、运转状况表、钢种变更表以及钢包计划表等,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关系图的实体关系图来明确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使得炼钢厂各部门能够实现及时快速的沟通[3]。
  3.2选择合理的生产模式
  炼钢厂相对来说体型较大,车间内部工序较多,所涉及的设备、材料以及人员也较多,所以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多种组织生产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生产的混乱性,影响企业的生产效益以及安全生产。目前绝大多数的炼钢厂都尽可能的采用层流方式进行生产模式的组织,通过设备一一对应和相互匹配的方式,提高设备应用的效率和运转的质量。在进行企业生产仿真系统建立的过程中,工作人员必须要结合钢铁企业生产以及发展的实际来进行设计与建设,充分发挥模拟系统的作用和价值。一般情况下,炼钢厂生产组织活动拥有三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都可以生产不同的钢铁种类,结合企业的产品可以选择每条生产线所需要生产的钢铁种类,并利用仿真系统对这些生产线进行科学系统的控制。而且工作人员可以利用仿真系统做好连铸方式的选择,以及钢铁种类精炼方式的选择,通过有效的数学运算,确定生产不同钢铁种类时连铸机的浇注周期。
  3.3生产跟踪
  生产过程中的每环节都是在生产指令分解的制造指令的要求下进行, 生产实绩收集管理对跟踪制造指令至关重要。生产管理系统必须掌握一个制造指令在某一时刻的生产情况。提供生产过程的跟踪和坯锭出库的跟踪,及时合理地调整生产作业计划,使生产组织畅通。实际设计的画面包括转炉、模注、LF、VD 及连铸实绩数据跟踪。连铸坯、模注锭的入库、出库跟踪。实际运行时,各个工位根据上一工序的运转情况,实时录入各个工位的实绩数据,目前只有连铸二级可自动收集部分生产数据。
  3.4建立生产组织调度管理信息系统
  建立调度指挥计算机系统,实现了冶炼、连铸数据实时共享,为实现生产组织模式提供科学依据。首先需要按炉机匹配模式,建立动态吹炼时间计算模型、铸机要求钢水到岸时间模型和最优炉机匹配模型,提供最优的炉机匹配方案供调度指挥生产;钢铁产需要实行冶炼、铸机和混铁炉之间的动态数据交换;根据炉机匹配的状况,实时对铸机给予调整提示;调度员在调度室通过微机实时下发生产指令和对指令的实施进行监控。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也可以实现各生产岗位的实时数据共享,为信息沟通和生产顺行提供了保障。
  3.5计算机仿真系统的功能设计
  为了能够使仿真系统更真实地反映未来新一代大型钢厂的生产状况, 确定此系统的功能目标,工作人员需要结合企业现状做好针对性的功能设计工作。根据钢厂的设备状况和产品大纲, 通过仿真系统选择所要生产的钢种。实现KR 脱硫预处理、脱磷炉、脱碳炉、精炼(包括 RH 和 CAS)、连铸机等各工序实际生产数据的实时处理和相应数据库管理。根据多炉对多机的生产情况,制定生产计划;实现全厂画面的动态显示以及各工序操作的实时显示,实现生产过程中钢包运输的计算机模拟仿真。工作人员需要根据企业计划和企业发展目标,在仿真系统中绘出相应的甘特图;为企业的决策和管理提供数据指导。同时,炼钢厂还需要能够提供打印服务和相应的管理功能,并使数据库有一定可扩充空间,保留与其他数据库链接的接口,同时保留与现场测试设备和多媒体设备连接的接口。
  4.结语
  综上所述,作者在本文之中对其进行了全面的剖析,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的优化直接关系着炼钢厂的生产效益以及炼钢厂未来的发展前景,因此,必须要加强对炼钢厂生产组织模式的重视,通过科学系统的措施,使得炼钢厂的生产组织模式更加的科学和系统,为炼钢厂的持续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 殷瑞钰.冶金流程工程学[ 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14.
  [2] 李兴玮, 邱晓刚.计算机仿真技术基础[ 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16 .
  [3] 张锦.新一代大型钢厂工艺模式研究及物流参数解析[ D] .北京:北京科技大学, 2016.
网站目录投稿: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