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曾国藩的个人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曾国藩出生于晚清一个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工、刑、吏部侍郎。与大学士倭仁、徽宁道何桂珍等为密友,以"实学"相砥砺。太平天国运动时,曾国藩组建湘军,力挽狂澜,经过多年鏖战后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个人评价】
  曾国藩是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人,一方面虽然表面上有诸多战功,但是另一方面,他重杀戮,动辄屠城,对待俘虏也非常残忍。
  革命元勋赵声在新军中发展革命党,向新军士兵宣传革命,痛斥曾国藩是汉奸,为异族杀戮汉人,屠城金陵,结果新军士兵愤怒,一把火把南京玄武湖湖神庙中供奉的镇压太平天国曾国藩的画像烧了,赵声在辛亥革命前病逝,死后被孙中山追授为上将军。显然革命党认为曾国藩是汉奸。
  国学大师章太炎曾做鼓吹革命的唱词:"章太炎: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章太炎称洪秀全为天王,曾国藩为汉奸,显然认为曾国藩是汉族的叛徒。
  这都是同盟会、国民党的看法,他们对曾国藩的意见是基于民族方面的,三民主义第一条就是民族主义:你曾国藩是汉人,是读过儒家经典的儒生,应该记得儒家公羊派的大复仇理论,《公羊传·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当初清军南下,在湖南湘潭地区搞过大屠杀,在湘潭杀了九天九夜,事后发生了大瘟疫,湖南人从那时起养成了嚼槟榔祛病的习惯,这些事情作为湖南人的曾国藩不知道吗?
  清末革命党人邹容写的《革命军》里有这样一段"…吾人为言以告我同胞曰:贼满人入关之时,被贼满人屠杀者,是非我高曾祖之高曾祖乎?是非吾高曾祖之高曾祖之伯叔兄舅乎?被贼满人奸·淫者,是非吾高曾祖之高曾祖之妻之女之姊妹乎?…记曰:"父兄之仇,不共戴天。"此三尺童子所知之义,故子不能为父兄报仇,以托诸其子,子以托诸孙,孙又以托诸玄来仍。是高曾祖之仇,即吾今父兄之仇也。父兄之仇不报,而犹厚颜以事仇人,日日言孝弟,吾不知孝弟之果何在也。高曾祖若有灵,必当不瞑目于九原…"
  而且曾国藩起兵为满清续命时,满清皇帝根本不信任他,处处给小鞋穿,要不是八旗绿营表现太差,曾国藩根本没有机会上位.曾国藩为了取得满族统治者的信任,拼命屠杀自己的汉人同胞来作为投名状:
  咸丰十一年(1861年)正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在给其弟曾国荃的信中说"吾家兄弟带兵以杀人为业,择术已自不慎,惟于禁止扰民、解散胁从、保全乡官三端痛下功夫,庶几于杀人之中寓止暴之意"。
  曾国藩是书生带兵,可是他却毫无书生带兵的通病----妇人之仁。相反,他嗜杀成性,十分残忍,还颇为自得的说:"为了灭匪,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简直比曹操的"宁我负人,无人负我"还要够酷,够狠,够无耻。
  那么,曾国藩口口声声所称的匪又都是什么人呢,他在咸丰三年二月十二日《严办土匪以靖地方折》中说:"湖南会匪之多,人所共知,去年粤逆入楚,凡入天地会者,大半附之而去,然尚有余孽未尽。今乡里无赖之民,嚣然而不靖。若非严刑峻法,痛加诛戮,必无以折其不逞之志,而销其逆乱之萌。臣之愚见,欲纯用重典以锄强暴,即臣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誓当尽除湖南大小会匪,涤瑕去秽,扫荡廓清,不敢稍留余孽,以贻君父之忧。至于教匪、盗匪,与会匪事一律。"
  本来是要严办土匪的,但是通篇土匪只字未提,却把会党、"无赖之民"与土匪等同。土匪啸聚山林,来路抢劫,残害人民,危害社会,剿之可也。而会党却是带有一定革命性质的反清组织,曾意欲何为?如此处心积虑的扩大打击面。曾国藩的功名利禄都是清政府给的,他早已把身家性命和满清这条破船紧紧的绑在了一起,当然仇恨带有革命倾向的会党了,当然他也就痛恨志在推翻清政府的太平天国运动了。
  彼此各为其主,似也无可深责,但他又在奏折中说:"三者之外(所谓教匪、盗匪、会匪),又有平日之痞匪与近期新出之游匪。"何谓游匪?曾介绍道:"逃勇,奔窜而返无资可归者也"。对于这些没钱回家的"游匪",曾处理的办法是一经拿获,"即用巡抚令旗,恭请王命,立行正法",没钱回家也成了罪过。曾并未就此打住,他进一步的扩大打击面"寻常痞匪,如奸胥,蠹役,讼师,光棍之类,亦加倍严惩,不复拘泥成例概以宽厚为心。"因为贫穷娶不起老婆也要加倍严惩,烂杀无辜如此,为之一叹!那些娶上老婆的人也别高兴太早,曾文正公那天不爽也可以把你剿办了,因为你是奸婿呀。想要搞你,还怕找不到理由吗?没老婆杀,有老婆也要杀,有此观之,桀纣时代,犹盛世也。
  咸丰八年(1858)三月,湘军攻破太平军坚守的九江城,因愤城久围,见贼则杀。曾国藩闻讯欢喜若狂,写信给曾国荃说:"接手书,知九江克复,喜慰无量。屠戮净尽,三省官绅士民同为称快。""九江克复,闻抚州亦已收复,建昌想日内可复,吉贼无路可走,收功当在秋间,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无碍,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如似九江之斩刈殆尽,则虽迟亦无后患。愿弟忍耐谨慎,勉卒此功,至要至要。""九江克复,林逆与各剧贼无一漏网,积年公愤,如鲠斯吐。"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优待俘虏,杀降不仁的优良传统,双方不论有多大的仇恨,一但对方放下武器,表示投降和认输,就不能再赶尽杀绝了。我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其中一条就是不许虐待俘虏。历来杀降的人无不受到人们、受到历史的谴责、挞伐和批判。屠戮放下武器、手无寸铁的俘虏,就连曹操这个被所谓正统的士大夫们称为鬼蜮一样的狠角色,都断不肯为的。曹操在镇压黄巾起义时,抓到俘虏,老弱妇糼者令其归农,精壮者组成一军,号为青州兵,不但没杀一个,反而给予出路。
  那么,同样是所谓的正统士大夫们称为的学有本源,器成远大、道德文章、儒家概模、理学大师的曾文正公是怎么对待俘虏的呢?小可不敏,我们还是来看看曾文正公自己的交待吧。
  咸丰四年(1854年)八月首克武昌,他在《官军水陆大捷武昌汉阳两城同日克复折》中交待道:"我军喊杀愈厉,声振林谷,耳不忍闻。中有儿童数百人先后奔投湖水,臣塔齐布目睹伤心,不觉泣下,因饬将弁,大呼救小儿,不许投水,凡活二百余人。众贼见小儿得救,遂长跪乞命,亦带回七百余人,分别斩决。"
  同年九月,曾国藩在《陆军克复兴国大冶水师蕲州获胜折》中交待:"各营生擒逆匪一百三十四名,因其掳掠奸淫,肆毒已久,仅予枭示,不足蔽辜,概令剜目凌迟,以泄居民之愤。""破刘玱林,降者四千余,疑其内应,尽杀之。"就算实有其罪,砍头罢了,何必挖眼剖心,如此歹毒。
  咸丰十一年(1861年)五月三日曾国藩在给曾国荃的信中说道"今日未接弟信,不知刘玱林一垒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垒已杀之否?"在曾国藩再三的催促下,曾国荃将已是手无寸铁的俘虏全部杀戮,曾国藩十分高兴"初三夜接沅弟畅论贼情一缄,季弟报喜一缄。此次杀三垒真正悍贼千余人,使狗党为之大衰。平日或克一大城,获一大捷,尚不能杀许多真贼,真可喜也。"
  曾国藩又在家书中交待杀降经过:"沅弟将菱湖之贼垒九座一并以大围包之,现又满二十日矣。鲍、成二镇围赤岗岭之贼垒四座,八日未曾收队。二十九日有三垒出降,全数杀之。"同年六月四日曾国藩再次交待:"安庆军事甚为顺手,菱湖贼垒十八座,三十日,初一日一律踏平,杀贼八千。""初一卯刻,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意。"另有证人曾国藩的幕镣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作证"城外各贼营陆续来降者亦皆戮死,又八千人。"
  曾国藩杀得安庆城"腥臭之气,炎暑薰蒸。"就连身在前线组织杀人的曾国荃看了都有些害怕,感到心虚后悔,曾国藩得知其弟有些良心发现,立即写信开导:"劫数之大,良可叹悸,然使尧舜周孔生今之世,亦不能谓此贼不应痛剿。"曾国藩自己杀降倒也罢了,还要拉上尧舜周公孔子来垫背。曾国荃不是没有读过书的文盲,如何肯信?于是曾国藩不厌其烦,语重心长的再次开导:"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此贼之多掳杀,流毒南纪。天父天兄之教,天燕天豫之官,虽使周孔生今,断无不力谋诛灭之理,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苦口婆心,真贤兄也。
  当曾国荃想要学习曹操招用降卒来打仗的时候。曾国藩赶忙去信制止:"目下收用投降之人,似不甚妥善,如挤疖子,不可出零脓,如蒸烂肉,不可屡揭盖也。克城以多杀为妥,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脓疮等大熟才能挤破,煮肉等烂透才能揭盖,不让一人逃脱,不让一人投降,三万余人务必全数杀尽而后快。阴惨之气,尸腐之臭,凝结不散。"无边浩劫,谁实酿成?"
  《曾国藩奏折》:"生擒老贼二百二十一名。每生擒一贼,辄剖肠,剥皮挂树,磔石,见者无不凛凛"。221人全部剥皮挂以树上,蒙到石头上,其惨状可想而之。
  曾国藩《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太平军"禁止奸淫","听民耕种","民间耕获,与贼各分其半","傍江人民亦且安之若素"。他为要取得胜利,乃大烧大杀,做到"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粒之收,相率废业",使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记载破城后七天时他所目睹的情形:" 其老弱本地人民,不能挑担,又无窖可挖者,尽遭杀死,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 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 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其乱如此,可为发指。"
  据曾国藩记载,湘军"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城内自伪宫逆府以及民房悉付一炷","万室焚烧,百物荡尽,而贡院幸存", "自五代以来,生灵涂炭,殆无愈于今日。"
  谭嗣同《谭嗣同全集》写到:三十二年后,谭嗣同游南京时仍听说"(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入于湘军,而金陵遂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为了异族统治者残杀自己的同族,无论如何算不上好人!
网站目录投稿:思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