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产品分析


  终于,RIM以侵权名义起诉即时通讯创业企业Kik,而就在此前几天,RIM已经将Kik从其App World应用商店移除。作为黑莓手机的制造商,RIM为何对一款刚刚面世不久的小软件如此大动干戈?这其中有什么玄机? 本文并不想纠结于上述法律问题,或讨论虚无缥缈的商场暗战。我更希望从kik这款小软件的产品定位、功能设计、推广营销等方面,分析kik作为一款手机软件产品的独特之处。本文努力探究如下几个问题:
  Kik究竟是一款什么产品?如果它是又一款IM软件的话,我们已经有了MSN、QQ,为什么还要Kik?
  Kik为什么能够如此迅猛的发展?它的产品利用了什么"手机心理学"?它又是如何推广的?
  最后,我们能从Kik那里学到什么?它对我们设计、推广、运营产品有哪些启发?
  为了回答上面这些问题,然我们从Kik的历史讲起。
  Kik简史
  Kik Interactive公司创立于2009年1月,创始人Ted Livingston此前在黑莓公司担任系统工程师和技术产品的协调员,2008年12月离职,很快创立Kik Interactive(点击查看Ted Livingston的LinkedIn主页)。 2010年10月低,Kik作为一款手机IM软件面世,并在15天内用户量突破100万,同样的用户量,Twitter用了两年时间才达到。那么,Kik能用来干什么呢?使用Kik你可以:
  免费给朋友发信息
  你会看到信息的当前状态(正在发送中,发送成功,已经被阅)
  如果对方正在回复你的信息,你会看到"XXX is typing …"的实时提示
  如果你用的是黑莓手机,你会发现,Kik就是黑莓上最著名的IM软件BlackBerry Messenger(BBM)的复制品。不同的是,BBM只能在黑莓上使用,而Kik是跨平台的(BlackBerry+iPhone+iPod+Android)。 没错,就连Livingston自己也承认,Kik是BBM的跨平台版本:
  "如果你的所有朋友都用黑莓手机,那么BBM确实非常棒,他们甚至没必要用Kik。"
  然而,事实却是,在美国的智能手机市场,Blackberry、iPhone、Android三个系统三足鼎立,总共占智能手机市场的80%。也就是说,就算你再喜欢你黑莓手机中的BBM,如果你朋友用的是iPhone或Android手机,你们也不能够通信。听起来是不是很沮丧? 因此,用户喜欢Kik是有道理的。Kik将原本只能在Blackberry上使用的优秀产品,扩展到iPhone和Android平台上,使得三大智能手机系统的用户都能分享。跨平台真的很重要么?真的很重要! 我相信,这正是黑莓将Kik驱逐出软件商店的原因之一。由于黑莓手机主要着眼于企业用户,一直以来都很难吸引开发者为其开发应用软件,BBM被广泛视为一款可以帮助RIM吸引年轻用户和国际用户的产品。从这个角度看,RIM一开始就不想让BBM跨平台,它更希望用户因为喜爱BBM而成为黑莓手机的忠实用户。
  Kik是什么:IM还是SNS?
  且慢!如果只是跨平台,我们完全可以选择MSN,或国产的QQ。如果Kik只是另一个MSN或者QQ的话,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它?Kik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有人说Kik简洁,有人说Kik快速。然而,这些因素虽然重要(后面还会专门分析),在激烈竞争的今天,它们还不是吸引人们选择一款IM的最重要原因。那么,最关键的因素是什么? 没错,是人。没有人的IM,也就没有了价值。但是,我们的MSN和QQ上已经有很多人了,为什么还要这个Kik?答案是:Kik维系了与其他IM不同的人与人的关系。 在此,我想提醒一下:在苹果的应用商店,无论MSN、QQ还是Kik,它们的分类并不叫IM,而叫Social Networking(社交网络)。也就是说,本质上它们提供了一种社交网络的服务(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也就是SNS。 下图是iPhone平台下注册Kik账号的界面:
  iPhone平台下注册Kik账号的界面
  注册Kik时,你可以选择填写自己的手机号,经过你的允许Kik会读取你的手机地址簿(在 Kik的早期版本中,它干脆直接读取你的手机地址簿,这也人们常常提及Kik侵犯隐私的地方)。通过读取地址簿的信息,Kik会告诉你有谁正在使用Kik,这样你就可以直接联系他。通过这种方式,Kik的用户迅速发展。 这种病毒传播,正是一些SNS推广用户的常见方式:无论是国外的Facebook,还是国内的开心网,最初都是通过这种方式迅速发展用户的。不同的是,其他SNS产品的传播媒介是email,而Kik的传播媒介是手机地址簿。 因此,与其说Kik是一款IM软件,不如说它是一款SNS产品。在此基础上,我们来探究Kik能给用户带来哪些服务,并对比与其他IM的区别。
  Kik的服务:免费的、跨运营商的短信服务
  正因为有这种通过手机地址簿建立的人际关系,Kik提供的服务也是我们在手机上最常见的服务:短信服务,而且,完全免费。所以,有人干脆说,Kik是短信杀手(Text Message Killer)。 这话并不夸张。在美国,发短信比打电话还贵。相比而言,在中国打电话却要比发短信贵很多(早期手机服务尤其如此),短信服务也有各种套餐,非常便宜。而在美国,短信是一种相对"奢侈"的服务。有了Kik这款产品,可以免费发送短信,而且,因为发送短信是通过网络,不受运营商的限制(A运营商的手机可以发送信息给B运营商的手机),所以Kik的服务还是"跨运营商"的。因此,从省钱的角度,人们推崇它也就不足为奇了。 至此,我们可以说,Kik是一款提供免费收发短信服务、跨运营商、跨平台的智能手机产品。它通过读取用户手机的地址簿信息,建立了用户关系,并迅速实现了用户量的增加。 下表对几个主要SNS产品进行了比较,通过对比你会发现,Kik并不是一个简单的IM,也不仅仅是跨平台那么简单。
  MSN QQ 飞信 Facebook BBM Kik
  平台性 跨平台 跨平台 跨平台 跨平台 黑莓 跨平台
  最主要的
  用户关系
  工作中的同事、合作伙伴等 类别广泛,包括陌生人、同学、同事等 手机上有电话的人(限移动用户) 同事,同学 手机地址簿中的同事、商业合作伙伴 手机地址簿中的人
  吸引用户的最主要服务 文本聊天, 文件发送, 视频聊天 文本聊天, 文件发送, 视频聊天 免费短信 游戏、日志、位置、图片等信息分享 发送短信息, 共享图片、文件 免费短消息
  主要的用户推广方式 主动加对方账号,须经对方同意 主动加对方账号,须经对方同意 主动加对方手机号,须经对方同意 通过Email病毒推广,对方接受邀请 黑莓手机内置 扫描手机地址簿病毒式推广,未经对方同意就可以发信息
  Kik的用户体验
  在我看来,kik是什么(它的定位,它提供的服务,它建立的与其他SNS不同的用户关系)比它做的怎么样(界面简洁,反应迅速)更重要。毕竟,kik最吸引用户的功能是"干掉短信",而不是"干掉QQ/MSN"。 不过,好的产品永远是注重细节的,特别是那些至关重要的细节。常被kik用户提及的两个优点:简洁,快速。 简洁。对于Kik而言,很难说简洁是优点还是缺点,因为,在kik上简洁是以牺牲很多功能为代价的。例如,当我把Kik介绍给一个女生时,她就连续问了我好几个问题:能传图片么,能发附件么,有群么。这也是kik用户的普遍反馈。Kik团队正在抓紧时间补充这些功能。毕竟,作为手机的常用功能,除了发文字短信外,还可以发图片彩信,也应该有群组的概念。 快速。如果仅仅把Kik想成一款像MSN那样的IM,那么,快速这个特点可能让人费解:当我们用其他IM聊天的时候,并没有感觉到如何慢啊。问题的关键是,你感觉到如何快了么?Kik会让你感觉到,它干脆直接把信息的传送状态显示给你。
  在Kik上和朋友交互
  这是一个多么了不起的功能么?可能算不上(特别是考虑到它是抄袭BBM的)。不过,你是否感觉到,如果你的某个行为有了一个很快的反馈(response),即便没有很快的回复(reply),你也会舒服很多,不至于急躁。例如,你一定有过下面的体会:
  你在MSN上给朋友发了一条信息,过了1分钟对方还没有反应,你有点郁闷:他是收到信息但没有回复呢,还是干脆就没有送到。
  你给同事发了一条手机短信,点击"发送"后不久,你就收到了运营商的回执短信:"您的信息已经发送成功。"这时候你可以安心了,因为你确信对方收到了短信。
  你给朋友发了一封Email,因为这封信很重要,你希望确保用户收到了信件,你会怎么做?没错,你会选中"已读回执",这样,如果对方看信的时候,就可以及时给你反馈了。
  你在网上买了一本书,并通过网银付款。如果你10分钟都没有收到银行的确认短信,你会有什么反应?你一定会很奇怪,到底支付成功没有。如果成功了,为什么没有反应?幸好,银行一般都能很快给你反馈,不会超过一分钟。
  现在,大多数快递公司都提供货物地点查询服务,你只需要输入订单号,就能查到当前货物的位置,你不会一头雾水:都寄出去3天了,怎么还没有收到东西?
  总之,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的例子。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你会及时了解当前事件的进展,你会得到及时的反馈(response)。可能在MSN上发给朋友的信息对方第二天才回复,可能你发出去的邮件一周后对方才读到,可能邮寄出去的东西一周后才送到对方那里……但是至少你知道事情的进展,你需要的也是一个及时的反馈。 一个标为S的短消息,你知道已经送达对方;一个标为R的短消息,你知道对方已经阅读了。你时刻知道事情的进展,一切在掌控之中。如果对方的状态一直是S,大不了你给对方一个电话,告诉他该读你的短消息了。但是,千万不要让你一头雾水,不知道目前到底处于什么状态中。 这是一个很小的功能,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只是加一个状态而已。说实话,我们真的在意一个信息是0.1秒内就发送到对方,还是2秒后发送到对方么?相比之下,及时的告诉我已经发送了,要比快速发送但不给我任何提示强。如果算的话,这就是所谓的"手机心理学"吧。
  向Kik学习
  Kik仍有很多缺点,如耗电,耗流量,对隐私保护不力,等等。不过,通过对Kik的分析,我们还是能否发现很多值得其他产品,尤其是手机SNS产品借鉴的优点。 从产品提供的功能以及用户关系来看,最像Kik的产品是移动的飞信:它们都能够实现手机用户之间短信息的免费发送,用户关系也都和手机地址簿有密切联系。但飞信和Kik又是不同的:
  飞信仍然依托运营商发送服务,而Kik则是完全通过网络;
  也因为上面这个原因,飞信的用户只是中国移动用户,而Kik则是"跨运营商"的,无论你是哪个运营商,只要你有手机号,都可以使用Kik,不同运营商的手机用户之间也可以实现免费的信息发送。
  为什么飞信不能像Kik那样超越平台的限制,让联通用户也可以使用呢?因为飞信毕竟是中国移动的客户端,它本质上并不想提供一个免费发送短信、跨运营商的平台,否则,要它运营商干什么?而且,那样的话,移动也就赚不到什么钱了。 在跨运营商这方面,飞信没法学Kik。但是飞信完全可以学习一下Kik的用户推广策略:如果我注册飞信后,(经过我的允许后)飞信能够读取我的手机地址簿,并把那些正在使用飞信的人告诉我,我一定会很高兴的。重点是,这会给我带来一种惊喜:哇,原来某某人也在用飞信。这样我的飞信的朋友越来越多,我自然也就越频繁的使用飞信了。 飞信为什么不这么做?两个可能:1、飞信不想让太多人用飞信,因为那样大家都免费发短信,那样移动就赚不到钱了;2、飞信还没有想到这么做。相比之下,第2点更可能。
  含有通讯录功能的新浪微博
  在信息的及时反馈方面,飞信也可以参考Kik。下图是我某天晚上用飞信发给一个朋友的短信(你会发现Kik和飞信的交互界面也比较像)。快过去一天了,此时,我不知道我的信息是否发送出去了,对方是否阅读到。而且,我也不知道我的信息发送到对方的短信,还是发送到了对方的飞信。
网站目录投稿:飞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