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天,网上流传这样一个段子: 好在又一觉醒来,我们看到全民开启SOHO模式,终于舒了一口气:不用提前退休了。 疫情面前,品牌和我们都在同步更新新年规划: 在这敏感时期,企业营销活动不再花哨而趋于务实,品牌动作也以共抗时艰、承担社会责任为前提。 然而一片常规操作中,总有一些品牌"不走寻常路"。今天,官官就与大家来盘一盘:疫情之下,品牌那些"神操作"。 01 通信品牌的互怼 先说一个常规操作:三大通信品牌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公开承诺,疫情防控期间欠费不停机,不必担心村里断网了。 所以,即使拿着5G手机开着2G网络,官官还是刷到了这张精彩的"借势海报": 抗击新冠肺炎少移动,不联通——中国电信 虽然后面证实,此番纯属网友脑洞,并非电信官方制作,却还是被不少评论称为营销鬼才,并脑补了一个品牌互怼的来回: 那么,问题来了,电信、联通、移动打群架,中国广电会不会收渔翁之利? 02 联通放出"彩虹屁" 随着春节过后工厂复工、学校开学大潮的来临,各地都将迎来大规模人员流动。 为对流动人员进行快速有效的体温筛查,中国联通推出的5G+热成像人体测温方案,正被全国各省广泛应用于地铁、火车站、医院、学校、政府、企业、商业体、门店、宿舍等场景。 然而这一黑科技头回上热搜,竟然是因为传说中的"彩虹屁": 尴尬不?所以说,没事不要瞎溜达,老老实实呆在家。 03 西贝求生神转折 这场疫情之中,影响最大的行业要数餐饮行业。 虽然线下门店关闭、食材囤积、资金断链,但像外婆家餐饮集团创始人@吴国平所说:"天一亮就要支付250万元",疫情当下,仍要保证员工安全和基本生活,财务赤字与日俱增。 并且,越是大的连锁品牌,形式越是严峻,以致西贝董事长贾国龙不得不在采访中表示公司现金流只能撑3个月,以此寻求政策补助。 然而,就在文章火爆的第二天,西贝当即宣传外卖业务,将进店就餐业务转化为外卖业务,并表示将捐赠给武汉医生,神反转成餐饮营销新典范。 营销套路深,不如回农村啊。 04 盒马聘用云海肴等餐企员工 还没等我消化完西贝的快速转型,一条push提示我:云海肴、青年餐厅员工将去盒马"上班"。 据36氪报导,接下来,西贝的1000多名员工、以及蜀大侠、望湘园、57度湘、茶颜悦色等多家餐饮企业的500多名伙伴也将加入盒马,联合"上班"并肩战"疫"。 论企业的社会责任,不但外要支援前线,还要内在解决就业。此处应为盒马点赞。 05 海底捞为员工制定"课程表" 当教育部发起"停课不停学"的倡议,第一个响应的非学校单位,竟然是餐饮品牌海底捞。 附上一张网传海底捞为员工制定的详细作息安排表: 此消息不可考,但若真是如此,海底捞在品牌软实力的锤炼上,先见之明不止一点点。 06 B(ByteDance)AT另类新爆款 据钉钉数据显示:2月3日以来,全国共2亿人开始在线办公,三大互联网头部品牌B(ByteDance)AT推出的远程办公软件成为2月最新爆款。 戏剧性的是,远程办公第一天,三件套集体崩溃:钉钉"暂无数据"、企业微信"无响应"、飞书有点卡。 果然,假期综合症谁都逃不过,连APP也不同意上班。 07 钉钉喜提「一星好评价」 你以为钉钉只承包了上班族的天下?不,它还承包了"祖国的花园" 还是因为教育部的"停课不停学"号召,钉钉上线「在家上课」板块,免费向全国大中小学开放"在线课堂",然后就被祖国花朵集体送上"一星好评": 我是自愿学习,你品你细品。 08 抖音"请全国人民看贺岁片" 这个大家都知道,《囧妈》大年初一在抖音、今日头条等头条系App免费播,实现四方共赢的骚操作已是2020影视行业头条热点。 就品牌来说,抖音一直以来都希望实现短视频向社交平台的转型,从未停止冲击社交网络市场,频繁往长视频探索。此番操会不会成为它成功转型的拐点,我们拭目以待。 09教育品牌齐登快手:看见每一种学习? 还是根据36氪报道,学而思轻课、新东方、VIPKID、尚德教育等40余家教育品牌均与快手达成合作,在App侧边栏上线"停课不停学"专区,免费推出K12、学前、职教等教育内容,以减轻开学延迟对学生群体的影响。 以后快手的开屏语会不会变成:在快手,看见每一种学习。 10 蛋壳公寓"极品"免租金政策 原本疫情之下,各大租房平台和房东给租客的免租政策也算常规,偏偏蛋壳公寓就要"与众不同"——没错,这是一句反话,你来看看它的免租两步走: 1. 签约房东免租,但租客正常缴纳租金。问题来了,免的租金去了谁的口袋? 2. 面对质疑,品牌如此回复:"房租将集中返现至租客app账户内,但不能提现。" 我就想问,存账利息可有余额宝高? 看到这里,其实我们不难发现,虽然疫情之下经济发展倍速放缓,但对品牌而言,一举一动都是自我营销的展现。 投身公益,外向承担社会责任是营销;消化富余生产力,减少生产内耗是营销;发展"副业",为企业破局寻求新的增长点是营销;甚至不经意间提供的话题也是一种互动营销。 用各种正向的方式,从这场灾难中挺过来,那么每一次自救,都是品牌精神的自我营销。当然,负面也是,只是苦果终须自己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