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是一本由张宏杰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45.00,页数:37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一):不错 挺特别的,以小说的方式来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角度不错。每个历史人物其实都是矛盾的合成体。特别反感那种脸谱式的人物传记。好像人一生来就是为了某个崇高的理想而生的一样。其实恰恰相反,真正崇高的是,在绝境中的选择。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往往只有一瞬间。而不是人生的大多数时间。很佩服那些崇高的人,佩服是因为目前日常的状态我是做不到的。但如果真的有那一瞬间又会怎么样呢?是个未知数罢了。希望没有那种难题让我选。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二):关于明朝的历史随笔 作者从人性的角度分析了从开国皇帝朱元璋到明末郑成功的七个在明朝历史里举足轻重的人物。讲朱元璋的农民性,权欲熏心的朱棣,强迫症患者海瑞,被命运推上政治舞台的"二傻子"魏忠贤,替天收人的屠夫张献忠,撕下"忠孝"面具下的吴三桂,继承春秋豪杰遗风的英雄郑成功。文字流畅,读来甚有阅读快感,是本值得一读的历史随笔。只是尽管是以史料为依据,但个人主观色彩较浓。比如写清军入关作者笔下仍有仇视之感,而对于郑成功似乎又评价过高。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三):旧中国经济繁荣下的贫困化 中国人以聪明和勤劳闻名于世,中国的农业文明也领先了世界几千年。按理说,中国人在这片土地上,应该能生活得很舒适。然而,人口压力、频繁的灾害和贪婪的专制统治取消了中国人舒适生活的权利。由于中国人独特的生育观,中国的人口密度一直大于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中国的季风性气候是一种极不稳定的气候,广袤的大地上局部灾害无年不有。中国官僚体系的庞大举世无匹,使官僚队伍吞噬了大量社会财富。这几个因素结合在一起,造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经济繁荣表象下的贫困化。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四):从明朝到新中国 相信无数读者都跟我一样,读第一章关于朱元璋的内容有种强烈的既视感,就好像亲身穿越到明朝感受到洪武年间的改革大潮一样。理由我不细说,你懂的。 有句话,日光之下并无新事。我不相信世界无创新,但是很多跟人性相关的事情总是长着相似的面孔,一脉相承。或许原因无他,仅仅是后人不遗余力地复制了前人的经验,所以时隔几百年,古代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主义社会,都出现了类似的结果。我忽然有了疑问:那个人晚年时期还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吗?还是已经变成戴着近现代思潮面具的朱元璋? 未完待续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五):七张面孔映照中国 这本书我还没读完,但已经按捺不住好评了。作者很有思考,我自个也做了个短序: 困时不读,烦时不阅,二时品之无味,无味暴殄,唯有清醒冷静善思时亦可品读。细细阅读方可品之味,善之思,亦约省复读之劳。 2019年我跳过了洪武帝和成祖从海瑞开看,主要是受《大明王朝1566》的影响,想看看海瑞,结果一发不可收拾,思绪良多。海瑞篇给我对人性、现在的官僚体系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启发了很多感谢,窃以为透明比投票更重要;魏忠贤篇给我的启发主要在于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重要意义,以及为何清帝少有明帝之荒唐的感慨;张献忠篇我批注最少,震惊和悲哀的情绪贯穿明末清初的巴蜀大地,对毛的成功更加感慨,其他篇幅我阅完后再加以补充吧。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六):命运的游戏 1、让我重新认识了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 在看的过程中几多唏嘘。尤其是对吴三桂、郑成功的写作 让我对《鹿鼎记》中的一些情节更为理解。 2、和《明朝那些事儿》对比着看 收获更大 理解跟透彻。和前者相比 后者更紧凑 前者有点太零碎 不能够聚焦具体的人物。同时前者涉及人物太多 而没有注意到方方面面 不宜对整体有感受。 3、感触最深的是郑成功 为了心中的"忠",委屈了"孝",而毕生所忠于的对象(南明君主)在他艰苦效忠有了成果的时候,失去了。巨大惨痛的代价,却再也不能成全。命运真是残酷极了,第一次感觉对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如此心痛。 4、吴三桂 也是。 5、看完张献忠的第二天去参观湖广会馆 这一定是天意 奖励我读历史。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七):要有耐心,好好研读 或许是我自身的底子不够的问题吧,这本书是我一直想看的书,但真的通读的时候,发觉距离我的想象之间有很大的差距。这个差距究竟在哪里,我想可能是作者本身的写作手法,不属于我所喜欢的那种类型。我更喜欢,阅读起来会轻松一些的史学著作,毕竟现在这么累的大环境,谁不想读书便得轻松一些呢?这也是我自己在讲课实话一直秉持的观点,学生也喜欢听有趣一些的东西,人性使然么。 七张面孔,看完朱元璋的这一章,我基本上就要放弃了。诚然,张老师的历史学的功底很深厚,这个章节里,写出来的很多内容,足以填补我之前的历史知识盲区。譬如朱元璋动辄想投降,朱元璋一直认可元朝的统制等等。但在张老师这般的写作手法下,我读起来缺少一些继续下去的勇气。综合下来,我给的是三星半,有耐心的朋友值得认真研读,我就撤了。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八):在劫难逃:张献忠 上次看完这本书是在2017年的三月。记得那个跨年夜,因为看书中的《在劫难逃:张献忠》而瑟瑟发抖,坐立难安。 如今又看了一遍。 历史的面目惨痛酷烈。 有人给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找原因,其中之一就是"朱元璋的个人素质"最开始我不以为然,后来觉得这个原因找得到位。他不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他是制度的创造者,他的个人素质跟一个国家的走向息息相关,历史走到这儿,他的脱颖而出,不知道是他个人能力使然还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哎!只能说一句,哎! 可怕的朱棣,"以万物为刍狗",是真的"刍狗"。 觉得海瑞、魏忠贤、张献忠、吴三桂他们四个的人生悲喜剧都是源于那个可笑可怖的朱家王朝。 每个活在现在的人都是从历史的深渊里死里逃生来的。 "燧谨寒更烽候朝,鸠工何暇尚逍遥。若非华表留名姓,谁识元戎事两朝?"最后贴上乾隆的这首诗。诛心啊!~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九):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户口制度,斗地主打土豪,文革…原来在几百年前的流氓土匪朱元璋就在干了。中国名族的灾难始于这头狡黠,残暴,虚伪,背信弃义的猪。但竟然还有人把他当偶像… 朱棣,应该是朱家里除了朱元璋外最为优秀的帝王。但跟他老子一样,模子里刻出来的,乞丐流氓血液的遗传基因很强大。灭10族…比朱老大还残暴。 张献忠只不过是农民起义里的一个缩影,人性的恶只要被激发出来,什么仁义道德圣人之言都不堪一击。暴力会带个人快感,让自己感觉成为主宰人和事物的神。 海瑞这个书呆子啊。真的令人胆寒! 但充其量也不过是礼义道德忠孝的傀儡和自我信念满足的自私鬼罢了。不值得任何称赞和同情。 魏忠贤,一个把整个名族文人的虚伪面扒得一干二净的太监。再加上后来这些文人的头发被满人剃掉,从此中国人的气节就再也没有起来过。 吴三桂,一手好牌,被左右摇摆,最终打残的一代枭雄。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狗啊。 郑成功,所谓的少年性,赤子之心莫过于此。这才是真男人! 《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读后感(十):一次次的往复中是专制和极权制度的加固 首先要自豪地说,这是我们东财学长写出来的历史书。 本书涉及了大明王朝的七个代表人物,从七个侧面写出了大明王朝极权制度的完整运行方式。虽则写的是大明朝,但细思之下,朱元璋与刘邦,朱棣与李世民,魏忠贤与童贯,张献忠与黄巢,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每隔一二百年,人口增长和社会不公就要压垮王朝的纲纪,农民起义如约降临。平时循规蹈矩的人们失去理智,相互杀戮,血流成河,王公大人们为贪婪付出了代价,雄伟的建筑与山积的财富化为灰烬。劫难过后,人口锐减,吸够了血的土地又重新蓄足了肥力以供养新一轮的繁荣,新的王朝在废墟上巍然建立。" 但是,数千百次惨烈的农民起义只是专制主义释放矛盾的一种调节机制,在一次次了无新意的循环往复中,并没有带来基本制度上的突破和创新,没有为中国历史冲破循环状态提供任何可能。消灭的人口越来越多,造成的破坏愈来愈大,文明不断被毁灭和劣化,专治思维越来越强化,促进专制统治更加周密严谨,制度监狱更加牢不可破。农民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是比以前更严密的控制,是更好的驯化,是中国政治越来越流氓化,是国民性格上的进一步退化。自汉到清,这一规律至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