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多多少少都听过"富人借钱,穷人存钱"这样鼓励大家负债理财的观点。 比如吴晓波就写过类似的文章,认为负债才是实现财务自由的第一步,敢于负债就是敢于对未来负责。 既然如此,这是不是就意味着如果我们想要实现财富自由,那么一旦有了钱就要拿去投资而不是还债呢? 是不是哪怕没有钱,也要借钱去投资理财? 其实我们身边很多人身上都背负着或多或少的负债。 很多正在负债的人很想知道在负债的情况下应当如何理财投资。 今天她姐就通过几个角度来聊聊负债和理财。 有人常说"理财先理债",她姐在上一篇文章中提过如何制定还债计划时首先要盘点资产和清点负债,那么什么是资产,什么是负债呢? 所谓资产说的就是未来能带来现金流量的事物,比如你现有的储蓄存款、投资和你的收入、投资分红等等。 而未来会减少我们现金流量的事物就是我们常说的负债了。 所以负债其实就是改变我们现金流的一种手段,本身没有"好坏"之分的,如果一定要把负债分个三六九等,她姐认为负债主要有三类: -压榨型负债 -功能型负债 -投资型负债 压榨型负债是指借了钱就会有高额利息要还的债务,比如信用卡债、网贷、民间借贷等等; 功能型负债则是在一定时间内还清就没有高额利息的债务,比如助学贷款、车贷等等。 这两类债务因为无法在未来创造收益,又称为不良债务。 传统理财思维告诉我们一拿到钱就必须马上还清的债务,就是压榨型债务和功能型债务。 就像投资理财用到复利工具一样,资产的复利可以让人们变成千万富翁,那么负债作为资产的减项,同样适用于复利效果。 不良债务无法在未来为我们创造收益,持有这样的债务只会增加财务上的压力。 随着时间越来越久,如果不及时还清这类债务,高额的循环利息就会随着复利效果越滚越大,加速你的破产。 那么投资型负债是什么呢? 当人们可以借某种债务来创造未来的现金流量和报酬时,这种负债就是投资型债务。 这类债务属于良性债务,而我们利用良债来创造报酬赚钱的方式就是财务杠杆。 人们最常用的财务杠杆就是买房了,比如你计划买100万的房子,首付30万,向银行借了剩下的70万房贷,住了1年后,以110万卖掉了住的房子,赚了10万。 如果你一开始就拿本金100万来买房子,那么投资报酬率就是10%; 但如果你用的是贷款的方式借了70万,只拿了30万首付,报酬率就会高达33%。 这种以小博大、放大获利的行为就是财务杠杆。 财务杠杆和复利可以说是投资理财的两大支柱。 所以理财不一定是一拿到钱就立刻还清债务,只有不良债务中的压榨型债务需要马上还清。 当你的债务中有功能型债务和投资型债务时,一定要仔细思考如何利用这两种债务来创造财务杠杆,把功能型债务变成投资型债务,把投资型债务放大财务杠杆。 比如你在大学时申请了助学贷款,那么如果没有好好在上学时妥善利用时间增强自己的能力,那么就是把自己的学贷停留在了功能型负债而不是投资型债务上。 比如不是用投资的角度选择买房,那么未来的二三十年背负几百万的房贷,就有可能让我们失去人生很多其他的选择,比如工作、教育、感情等等。 让原本应该是投资型债务的房贷在自己身上变成了功能型负债。 由此也可以得出另外一个结论,那就是如果你无法把功能型债务转变为投资型债务,就意味着你其实不应该拥有这份功能型债务。 从投资理财的观点来看,要不要持有一笔负债,是由你有没有使用财务杠杆的能力来决定的。 了解了财务杠杆和复利之后,很多人又会产生一种想法:既然如此,大家都借钱去投资不就可以赚钱了吗? 如果能借到一笔4%利息的钱,那么只要能找到一个稳健报酬率5%的投资机会,就能借4%的钱去投资,赚中间1%的利差,只要把本金放大就能赚很多钱了啊。 但当人们想到这种方式时,通常只看到了财务杠杆报酬的一面,而忽略了报酬的另一面——风险。 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也是财务杠杆最危险的地方。 和资产不同,负债实际上是一种义务,借一笔钱,你就有义务在约定的时间内还约定好的钱,3%就是3%,所以负债是一种无风险的现金流出。 但相较于负债这个无风险的现金流出,投资却是一项充满风险的活动。 如果你认为投资可以优先于还债,那么试想一下你同时拥有100万负债和100万资产,这时你拿100万去投资,会产生多大的心理压力呢? 这时很有可能一个小的失误就会让未来的现金流无法足够稳健地还清负债,更不用说一些高风险的金融产品。 例如股票,需要在持有期间承受很大的波动和风险,才能在未来创造更高的报酬。 如果你的股票账户亏损了很多,这时又持有大量负债,很有可能会让人无法坚持持有资产而做出错误的财务决策。 所以除非你能确保在同时持有负债和资产的期间资产报酬率可以稳定大于负债的利率,不然对于你来说,你还掉1%的负债,就是赚取了1%的资产。 因为还清负债本身就是一种无风险又绝对划算的投资。 这应该是所有负债决策的基本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