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汉朝,这已经是一个非常遥远的年代了,距离如今已经有着1800多年的历史了。所说汉朝的脚步已经渐行渐远,但是印记却是越来越亮,如今汉朝的过去依然被人怀念,名字依然影响着世界。直到今天,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以这个朝代的国号为民族名,我们自称汉人,我们的文字为汉字,我们的文化为汉文化,衣服为汉服,女儿称汉女,男儿为汉子。"汉"这个字已经从国家到个人,从表皮到思想都打上了深刻的印记。 "汉人"这个称呼是从汉朝开始的,也是得于汉朝,所谓汉人就是指汉朝人。正如网友的提问,我们中国三千多年文字史,商周秦汉唐,两宋元明清,历朝历代时代变换,为什么偏偏以两千多年前的汉朝做为民族的称呼呢?明清离我们更近,盛唐之名影响世界,为什么我们不叫明人、清人、唐人? 1、"汉"本身的涵义 "汉"指银河,有华美之意。曹孟德有诗云"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星汉"就是星河、银河的意思。汉朝因刘邦分封在汉中而名,汉中又因汉水环绕得名,而汉水,又因为其走向和天上银河一致,被认为是地上的银河,所以叫"汉水",也称"天河"。而银河又被冠以"光彩、明亮"的象征,所以"汉"有华美之意。 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只有宇宙才能包揽银河,那银河如同明镜一样光彩明亮。 当年刘邦没文化,不理解"汉"这个字的意义,萧何便跟他解释:"语曰天汉,其称最美。"汉是一个美称。 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意义,就是提到汉就能想到"天",古代一国之君,自称为天子,"天"就是信仰。要知道刘邦和他之前的统治者们是不同的,汉朝之前,无论是秦国还是诸侯列国的统治者都是贵族。夏商周都是看重血缘的贵族政治,周朝分封的要么是姬姓子孙,要么就是原商人部落,都是有姓氏的人。当时的社会是有严格的阶级划分的。 刘邦不是贵族,连文化阶级的士族都不是,他就是个没文化而且不务正业的粗人。这个人开天辟地似的结束了延续千年的贵族政治,当上了诸夏遗民的皇帝。对刘邦来说该如何取得天下人的认同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所以刘邦有一个"斩白蛇"的传说,就像陈胜起兵那样,把自己神话;我虽然出身贫贱,但我不是凡人呐,我是上天派下来拯救万民的天子,总之跟着我干就对了。 "我"为天子,而"汉"又有天意,所以刘邦欣然接受以"汉"为国名。自此汉朝便开始了它在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征程。 2、以"汉"为名的原因。 2.1、汉朝完成了内部的整合与统一。 实际上我们是在汉朝才真正地完成大一统。秦朝通过军事与法制强行将华夏诸部捏合到一起,引起了较大的反斥。汉朝软硬兼施,加上战争消耗过大,六国贵族消灭殆尽,再无人进行割据,所以汉朝初年,天下稳了下来,给了刘邦、萧何他们喘息发展的机会。 黄老之术下的文景之治,让天下百姓尝到了大一统下和平生活的幸福感,使得人们对汉朝认同度极高,这是一个百姓怀念,文人盛赞的时期;后来武帝时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君权神授等儒教思想,加强了四海思想的统一,使得民心归附,国家凝聚力在文化思想层面大大加强,而不是仅仅从血缘和利益上暂时的结合。 总之,血缘加文化两大法宝将华夏各地人群,在西汉时紧紧地捏合在一起,所以人们对"汉"认同度非常高,愿意用汉人自称。 2.2、是对外强悍的开拓史,形成的强烈民族自豪感。 汉武帝为什么有那么大的自信,又是对匈奴发动全面战争,又是征朝鲜,打南越,还要兵出西域? 答案就是自信源于实力。统一整合的中原,历经文景之治后,有着举世无比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我们现在可能无法体会当时国家精英们的心情。 你要知道,汉朝可是将整个东亚最肥沃的土地,人口最密集的地区,史无前例地完成了高度的统一。汉朝中前期税收极低,可即便如此,仓库里粮食仍然堆积如山,串钱的绳子都发霉腐烂。由此可见,整个国家拥有多大的财富。这么多钱不花出去,那也太没出息了。 而在汉武帝时中国的人口达到了近四千多万,这是个什么概念?告诉你,你别看当时匈奴什么的号称控弦四十万多么唬人,他们是军民合一制,平时就是牧民,随时上马打仗。 他们控弦四十万,那就说明整个匈奴能骑马射箭的男子加起来也就四十万。以此推算他们总人口二百万都顶天了。刚才说了整个东亚人口基本都集中在黄河流域,也就是汉朝境内,这不是夸大其词。现代科技对当时气候的推算,除了黄河流域其他地方还不适宜人类生存发展。 所谓百越之地,被称为烟瘴之地,全是原始森林,人烟稀少。一直到昭宣中兴时,岭南七郡人口加起来也才129万人,当初秦国迁移的那五十万人估计能成为南越人口的主力。汉朝这样的人口力量,在东亚就是降维打击。 如此国力之盛,岂能在家坐吃山空?汉武帝实行一系列政治改革后,废弃无为而治的黄老之术,转而启用积极入世的儒家和法家。外儒内法,练兵选将,将国家机器高速转动,拉开了对外发威的大幕。 河朔之战——收复肥沃的河套平原,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漠南之战——发兵十万,卫青大败右贤王部主力,斩首万余; 河西之战——霍去病转战千里,开疆拓土打通了通往西域的河西走廊,张中国之腋; 漠北决战——帝国双璧同时出击,彻底将匈奴主力击溃,匈奴远遁,封狼居胥,漠南无王庭。 这只是个开始,对汉帝国来说也只是热热身,随后平南越、服夜郎、定朝鲜,将东亚最好的地盘占尽。 冠军候打通了河西走廊之后,拨开了西域的迷雾,这个盛产美食美景美人的地方实在令人神往,当然要去看看啦。一开始只是派使者领着几百人过去屯田探路,汉朝使者都是一群什么人?几百人就敢拿着刀灭国的人。 当初傅介子带着十二个人,拿着诏命跑到西域又是斩杀匈奴使者,又是刺杀楼兰国王,何等的强悍,而他的出身就是一个普通的北地良家子。 后来汉宣帝干脆设立了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机构,政治上统一了天山以南。迁移人口屯田驻军,将新疆正式纳入中央王朝的管辖。 男子汉、壮汉、大汉,等形容男人孔武有力的词语,均来自汉朝时那场波澜壮阔的历史,是对手的畏词,也是我们的荣耀,所以"汉"这个字于后人而言就是信仰。 3、后世文人对"汉人"这个称呼广泛的延用。 汉朝太过伟大,延续的时间又长,所以影响深远。唐朝那么强盛,但唐人却无比推崇汉朝,唐人众多的文学史学作品中经常以汉代唐。例如:《旧唐书》中记载,唐武德年间,突厥额利可汗人并州,唐遣鸿胪卿谓颉利曰:"汉与突厥风俗各异。汉得突厥既不能臣,突厥得汉复何所用。"颉利纳其言,即引还。 《唐蕃会盟碑》中有"今蕃汉二国所守见管本界,以东悉为大唐国疆……"、"蕃于蕃国受安,汉亦汉国受乐,兹乃合其大业耳"等等这种描述。 又如:白居易《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等等,例子很多,说明骄傲如唐人,也已经把"汉人"这个名字深入人心了。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失意文人,都是极为认同汉人这个称呼。唐朝以后,基本不再有其他的称呼,像"华夏"、诸夏、夏等称呼用得少了。基本都是以汉人自居。汉族的群体概念,伴随着"汉人"这个群称成为中原人民强力的凝聚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都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或者图片、视频等版权权利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