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读书笔记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个被称作"它"的孩子》的最后的几个章节,在此再回顾一下人物关系。
  大卫从原生家庭出来以后,在当地的儿童保护服务代理机构的帮助下,入住了寄养家庭,其中他的社工是戈尔德小姐从心里疏导到打官司以及在成长的路上给予了他很重要的帮助。
  和大家分享这一部分两个最重要的信息:
  大卫在青少年时期的特殊成长。12-18岁,大卫一共经历了7个寄养家庭,有的很短暂有的很长期,要不断去熟悉、不断去陌生的家庭漂泊,但是他自己非常清楚一点:不会被虐待、不会被饿甚至不会没有地方住!
  所以在最起码的温饱问题解决了以后,之后面临的问题对于大卫来说都是很好的成长。
  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美国的寄养制度,摆脱过去的同时还要被引领进主流社会,庆幸,大卫生长在这样的制度下。(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去了解一下哦)
  我不准备和大家细讲他在寄养家庭的所有故事,但的确,每一个部分都很精彩,这本书不容错过,相比他,我们的青少年过得太幸福又太过于轻松了。
  大卫的成长是循序渐进的,这当中的6年他一直处于调整阶段,还有很多需要矫正。
  比如因为饿学会了偷盗(都是偷吃的)。刚到玛丽家庭(收养了多个孩子)的时候,大卫总去厨房偷偷拿面包片和纸杯蛋糕导致其他孩子的数量不够,他也总是半夜醒来偷偷坐起来吃掉,不过没过多久就被抓包发现了,因此得搬出去;
  比如因为进入寄养家庭在学校成了"那种人",被同龄的孩子投来异样的眼光。
  从前被母亲虐待的时候,他是最希望上学的,因为他还有"家",还有"父母",但现在最害怕去学校,发现自己在同龄群体中变成了寄养孩子,是没有"家"的,是有问题的。这一点不管是在哪个寄养家庭,都是重复出现的,他也是重复不适应的。
  比如因为想念家而被禁令。
  卡坦兹夫人和维拉都多次申明不准再靠进那里靠近那个人半步,而所谓的那里是大卫的家,所谓的那个人是母亲。并且为此给他找了一个精神病专家,哪怕自己没有精神病,只是本能地担心母亲,想念兄弟,想念家。
  比如因为自己是问题孩子而无法选交友圈,去干"坏事"。
  有一次学校里同龄的小恶霸逼着他结群,因为对老师不满想要放火烧学校。他最后去救那恶霸,但是由于火源灭不掉,结果小恶霸逃走了,他成了被顶包的那一个,并且不管自己怎么反驳都没有人相信他,而鲁迪家庭(收养了多个孩子)因为接二连三地被学校、警察以及少年缓刑监督所找"麻烦",最终将大卫送到少年管教厅接受惩罚。
  当然,这个部分有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通过寄养家庭许多同住的孩子身上,大卫碰到了很多问题,但是也成长了很多,寻找着关于自己身心状况的答案同时还要挣扎着融入正常的世界,最重要的是自我意识在逐渐增强。
  01、"如果我说了什么,就必须为它负责"——大卫
  他会主动在这些孩子中间去比较大人们会偏爱的类型,会去树立正确的是非道德观念,他会去"折腾"独立,他这句话我喜欢,但我始终做不好,他却在青少年时期一直贯彻。
  比如通过打扫挣零花钱,只为想买一辆自行车,去学习骑它,然后也去努力找"活儿"干;
  比如在钟表修理店工作;又比如擦6小时皮鞋赚了21美元;
  比如16岁的时候,大卫积极地让爱丽丝教他做饭,因为想到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得独立;
  比如后来在戈尔德小姐和大家的帮助下,大卫已经不在意同学们是如何想他的,在他们炫耀着自己的周末滑雪旅行时,大卫在考虑的是怎么才能挤出额外的工作时间;比如在最后的寄养家庭沃尔什家里,非常努力去尝试去探索自己的兴趣爱好,最终为之后成为美国空军人员做了很好的指导。我并没有在这里教大家在青少年时期去挤时间工作,只是在大卫身上那种超然的成熟,很令人心动,我们都没有办法去先经历一段"它"的生活然后才去懂得。
  相比他,我们没有虐待,没有流离失所,但是我依旧很羡慕他的青少年,那么短短几年,对于人生,他的成长获得了很多,更让人觉得珍贵的是他最终有一个健全的心态,而我觉得这比任何知识都更有力量。
  02、健全的心态很重要
  我们都曾经历过一点:父母一直想把最好的东西给我们。不过,什么才是最好的东西呢?毕淑敏有一句经典的回答:"除了推荐名牌奶粉之外,还有面对大千世界的经验。"而如果这个经验只是和物质,金钱有关的话,那么将是灾难。大多数的我们在青少年的时候被保护的太好,导致长大以后成为巨婴,承担不起和年龄匹配的压力、责任和生活,我们没有健全的心态去应付各种问题,甚至还会迷失在寻找自己的过程里。
  我们总会听到父母说:"我们希望他一帆风顺,安稳平安,快快乐乐就好了。"可是仔细想想没有风暴的海洋那并不是海,是泥潭,如何去一帆风顺?陷在泥潭里你真的会快乐吗?
  "那些经历,我学会了适应新环境,善于在恶劣的处境中生存下去,学会了在内心寻找生活的动力。这些经历使我善于从他人不甚了解的角度理解生活。别人认为是理所当然该得到或占有的东西,我却懂得珍惜它的价值。"---大卫
  此段共勉,曾经的那些好坏,都会给未来的你想不到的帮助,但愿我们都心存感恩,但愿我们都很努力,即使此刻你并不如意。生命的长河里,我们真的不可以认输,不可以疲倦懈怠,我们现在的磨练不是给别人看,我们在和自己较劲,锻炼更强的自己,那条河太长,没有舵没有方向没有乘风破浪会死的很惨,而这条河也很窄,能过的人太少。
  对于子女,我想我们能教的应该是让他学会如何掌舵,如何去认识风险并且勇敢地乘风破浪,是让他懂得不放弃,坚守信念,直到他找到属于他的那朵成功的彼岸之花。
  隐形人物:斯蒂芬,大卫的父亲
  其实全书另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大卫的父亲,我不知道他在大卫的成长过程中做了什么。
  大卫进监管所的时候,希望父亲来看他,可是父亲来是为了责备,大卫在寄养的过程中,父亲也没来看过他,母亲来过,即使她是为了"下马威"。
  在大卫17岁高中二年级的时候,他忍不住去找斯蒂芬,可是他早已不当消防员了,而是流落街头灌醉自己,在他们彼此聊着生活的过程中,父亲说了两段话我印象深刻。
  斯蒂芬看着自己消防队员徽章说了一段话:
  "这就是我现在所有的东西了,这是我生活中唯一没有弄得太糟的事。没有人能把它从我这里拿走。"---斯蒂芬
  这段话真是父亲的写实,伤感不已但是我却觉得为什么要把生活过成这样呢?斯蒂芬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他原本可以让这个家过得更好,原本应该可以让自己体面而不是那么难堪,不是吗?
  斯蒂芬最后对着大卫喃喃自语:
  "大卫,远离这里,离开这儿,做你必须做的事,不要像我这样了结一生。"
  就这一句,谢谢!斯蒂芬!
  谢谢你说的这一句,安慰和鼓舞了大卫之后的生活。
  囧了一本书的丈夫和囧了一辈子的父亲用活生生的经历告诉了大卫必须活出自己的样子,后来大卫有了自己的孩子,他取名为斯蒂芬,并且对他爱的很深。
  很久不下笔,已经没有逻辑,浅显的认知不知道该如何分享,都怕老去的时候对曾经的自己留有遗憾,谁都明白过去回不去,但愿现在的我们都很努力,不管是否有结果,至少大卫和斯蒂芬已经给了我们最极端的诠释,愿我们都受益。
网站目录投稿:青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