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宋朝被蒙古打败后为什么不选择到东南亚去建国呢


  说到宋朝灭亡的事情很多网友也知道真的是不简单啊,其实就还是被蒙古国打败了的,其实被打败之后的宋朝有很多种选择,有的人说了其实可以到东南亚这个地方去从新建国呀,东南亚气候好土地肥沃,人又少还真的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那么当时的宋朝为什么不这样做呢?下面就跟随小编一起来揭秘看看吧,感兴趣的也一定别错过了!
  公元1279年,南宋小朝廷大臣陆秀夫被元军追赶,背负8岁小皇帝赵昺在崖山海战失败后投海而死,南宋灭亡。从1268年忽必烈夺得蒙古汗位开始全力进攻南宋开始,到1279年南宋最终灭亡,南宋一直从未放弃过建立新政权的努力,只不过一直都停留在南宋故土境内,始终未超越国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可以作为原因探究:
  一、偏安一隅已是两宋传统
  宋朝从开国之祖赵匡胤、赵匡义两兄弟起,就确立了先易后难、重在守内的基本国策,并将其定为历代国君必须遵守的祖宗家法,宋朝的疆域成了历代中国王朝中面积最小的一个。南宋开国之君宋高宗由于受到金人恐吓,由此对北方游牧民族产生恐惧,吓的丧失了生育能力,在临安建立南宋后,偏安一隅,沉溺于南方的美景和丰富的物产,真的是"只把杭州当汴州",成了一位缺乏进取之心的君主。
  到了1268年之后,南宋面对蒙古的全面进攻,临安被攻破之后,南宋的残余势力依旧坚持在抗争,只不过这些小朝廷都是建立在南宋故土境内,不过想想宋朝在国富力强时对北方被金人、蒙古人占据的肥沃土地、城池、人口都无心去收复,又怎么会在国破家亡时去异域开疆拓土呢?
  二、缺乏强有力的武装军事力量
  宋朝从北宋赵匡胤著名的"杯酒释兵权"开始就确立了重文轻武的治国理政思想,吸取五代十国时期呈现的"风水轮流转,皇帝大家做"乱象的教训,宋朝历代君主都非常注重对武将的打压,并且制定了很多措施以分割、限制武将权力,如将军权一分为三,分属枢密院掌兵符以享调兵之权但不直接控制军队;三衙掌军队平时训练及日常事务但无调兵之权;遇有战事,则由皇帝直接任命将帅领兵作战,所要达目的就是将"发兵之权"与"握兵之权"相分离,以防止武将拥兵为患,防止黄袍加身的故事重演。到了南宋,一旦武将稍有威望,朝廷就会想方设法加以铲除,著名将领岳飞不就是在"莫须有"的罪名之下被杀害的吗?在此国策之下,武将们一直得不到皇帝的信任、被文官看不起,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带兵打仗、征战沙场呢?
  其次,宋朝奉行养兵政策,凡是遇到灾荒,朝廷就派人去灾区去招募军队,目的不过在于防止灾民暴乱,这些人中除了身强力壮者被编入中央禁军外,其余的多数被编入厢兵、乡兵用以维护地方治安,平日里也疏于训练,说白了就是一群放下锄头的农民,其战斗力可想而知了。南宋的中央禁军多数在与蒙古的战斗中消耗殆尽,所剩的多数已是由失业民众中招募而来的缺乏训练的地方厢兵、乡兵,大批优秀的将领要么被奸臣贾似道陷害至死,要么在前期与蒙古的战斗中牺牲,一句话,此时的南宋在武装力量方面已经是无力回天,连占有地利条件的故土都守不住,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去异域重新建立政权呢?
  三、东南亚不是随便就能征服的
  首先,东南亚自然气候方面与中国南方差距巨大,中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东南亚属于热带季风性气候,习惯于中国南方气候的南宋人莫说没有去,就算是真去了,估计也会是凄惨结局;再者当时的东南亚土地上已经建有古越南、暹罗等国,这些国家虽小,可是人家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等条件,也不是轻易就能被征服,继南宋之后拥有广阔疆域的元帝国都在征战东南亚中铩羽而归,又何况是已经日落西山的南宋小朝廷呢?
  最后,当时的生产力落后背景下也不具备长途运输兵力至东南亚进行战争的交通条件和物资条件,回顾历史,两宋最强盛时期的帝王都无力进行的军事活动,又岂能指望这些风雨飘摇的南宋小朝廷去完成?所以,不是被蒙古打败的宋朝主观上不跑下去东南亚建立国家,而是此时宋朝客观条件已经宣告其回天乏术,接下来的只有灭亡。
网站目录投稿:雁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