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是西方的愚人节。许多人在这一天里受骗上当,也有许多人在这一天里,在被别人愚弄的同时也愚弄了别人。 不管怎样讲,在西方,这一天没有尊贵大小之分,也没有老幼强弱之别,大家在同一个平台上,用同样的借口和理由,寻找快乐和开心。 尽管有的玩笑开得很大,比如用小三的名义给人家夫妻一方写情书,弄得鸡飞狗跳,难以收场。 品味一个节日的意义,还得从这个节日的来历开始。 虽然愚人节的来历至少有两个说法,但这也恰巧说明这个节日所具有的不简单的出身。 1564年,法国开始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将每年的1月1日作为新一年的开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他们依然固执地按照旧历在每年的4月1日这一天,互送礼品,庆贺新年。而主张和拥护改革的人们则对这些保守派大加嘲弄,他们在4月1日这天,就给这些人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他们戏称为"四月的傻瓜"或"上钩的鱼"。 久而久之,这一天的愚人之风,约定俗成,并逐渐走向世界。 可见,这个节日的形成,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是幽默的法国人化解政治风波的一大杰作,是一种喜闻乐见的文化融合,或者叫做不流血的精神征服。 第二个说法就更有意思了。 说的是该节囚取自于一个希腊神话传说:农业女神墨忒尔神通一大,无所不能,万神之王宙斯既是她的弟弟又是她的丈夫,但是。她却由于-时女儿的失踪而失去了理智,任性胡为,放纵自己,从而受到众神的不断捉弄。虽然她最终找到了女儿,但每年却只能有三分之-的时光团聚,母女二人,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具府,思念之苦且不论,倒落了个千秋笑柄。 神仙打仗,百姓遭殃。姑且不论这位划、姐的愚钝给天下造成多大的灾难,就是这个神话故事的本身,在明明白白地告诉后人,我们可能无法控制发生了什么,但我们应该能控制面对这些事情时自己的态度,而这正是一个人在关键的时候,是否会得到应有的尊敬的分水岭。 "一个人死了,但他却活着;一个人活着,但他却死了。"说的其实也是这个道理。 当然,一个节日的最后形成,远非那么简单。 至少要经过几百年的进程,并要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这一点从这个节日的习俗中就可以体会到。AfI、1会在这一天举行家庭聚会。用水仙花和雏菊把家布置的像圣诞节一样来招待客人。还可能设-个鱼宴,餐桌上摆满挂有飘带的钓竿和用纸板做成的彩色小鱼。也许还会做上一桌丰盛的名不副实的菜,比如烤土豆下可能是面包屑和鲜蘑。 当然,最大的亮点还是互相开玩笑,用假话捉弄对方,比如用细线拴着钱包丢在大街上,自己手拿线的另一头,一旦有人弯腰欲捡就毫不留情地拉起细线,使其尴尬不已,贻笑大方。 看到这些有趣的习俗,你会想到什么呢? 是不是在人们紧张的生活里,需要这段风景,它会令我们慢下来歇歇脚?是不是我们度过漫长的冬季之后,在这春暖花开的时节,人们要设这样一个亲朋相聚的局?从中我们除了品味出快乐、机智和谈谐之外,是不是还被其中浸透的一种与人为善的幽默和勇敢所感动? 我们中国人虽然没有专门设立愚人节这样的节日,但借—个平台释放一下幽默欢乐情绪的习俗也不亚于西方人。 比如,过年包饺子时,人们会在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或者辣椒、糖块等,这让大年初一吃饺子的人颇为小心,生怕万一被自己不小心狠咬上一口而崩坏了牙齿或辣得眼泪直流。 2009年春节,我回父母家过年,就遇上了这么一幕。弟弟把妹妹的钻戒包了进去,结果被老爸咬上了,老人家一口吐到垃圾桶里。 事后老爸回忆说,是吃到一只易拉罐拉环,结果自然是有去无回,一笑了之。 其实,最能体现这种情趣的是傣家的泼水节。 这个起源于宗教的民族节日,经过上千年的演进,愈来愈多地溶进了快乐、机智和幽默。 每到这一天,无论是傣家男女,还是他乡游客,都会用各种容器盛上清水,追逐嬉戏,逢人便泼。"水花放,傣家狂","泼湿一身,幸福终身",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的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人们尽情地泼洒欢乐,全身湿透,兴致弥高,其"愚"人之乐,更具东方色彩。 愚人节里人不愚,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