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纪广洋 当一轮旭日从地平线上徐徐升起时,徐州市妇幼保健院的产房里传出声声婴儿的啼哭,霎时,产房内外热闹非凡,充满喜庆的气氛……产妇刘丽不禁流下两行幸福而酸楚的热泪。原来,这个新生儿非同一般,他的父亲张明居然是一位因遭遇车祸而脑瘫7年的患者。是刘丽不舍不弃的坚守和不同凡响的深情,才有了这个创造了医学奇迹的爱情结晶。 一、有情人终成眷属,新郎却遭遇致命车祸 张明出生于微山湖畔的徐州市韩庄电厂职工居民区,19岁那年考入徐州市技工学校。就是在这里,他结识了比他小一岁的刘丽。当时,在徐州市职业高中读书的刘丽,经常到技工学校找她中学时的一个女同学,而她的这个女同学后来成了张明在技校的同学。 上技校时的张明长得胖乎乎的,身高已长到一米七二,浓眉大眼,谈吐幽默,学习刻苦,爱好运动,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他在校园里的口碑很好,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而当时的刘丽也已经出落得婷婷玉立、靓丽秀气,她性情温婉,心地善良,双颊的酒窝常常溢满甜美的笑意。二人一见如故,特别投脾气,很快成为特别要好的朋友。 技校毕业之后,张明分配到徐州发电厂,成为一名技术工人。刘丽也从职高毕业,到一家商贸公司供职。随着年龄的增长,二人原来的友情发生了本质的变化,两颗火热的心就隔一层窗户纸了,但是又都不好意思当面捅破。于是,张明找到刘丽的那位女同学,想让她做红娘。谁知,当张明刚刚把想法一说时,他们的那位女同学就乐呵呵地说:"你这个笨笨啊!怎么才提亲呀?其实,刘丽的芳心早就属于你了、早就不把你当作外人了……" 经过三年多的交往,一对情投意合的童男玉女终于水到渠成地递变成恋人,并很快得到了双方家长的同意和支持,眼看就到了谈婚论嫁的火候。可是,刘丽却对张明说:"我俩晚几年再结婚吧,一是我盼着你在工作和事业上有所进步,二是我们的新房和结婚的费用我不想过多的让双方的老人操心,我们应该好好努力,尽量地靠自己的双手创造我们的幸福家园和美好明天。"张明也是个既儿女情长又很有事业心的小伙子,他听从了刘丽的劝说和鼓动,工作干的非常出色,连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而且特别的节俭,平时不吸烟不喝酒的,学着刘丽的样子,把省下的钱一一存起来。三年之后,在双方老人的资助下,他俩终于心想事成,在合群小区购置了一套一室一厅的新居。 国庆节前夕,张明和刘丽在亲友的祝福声中举行了婚礼,然后到苏、杭等地游玩了几天。有情人终成眷属,二人的甜蜜生活正式开始了。谁知,蜜月刚过,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瞬间改变了这一切。 晚上8点多钟,上完中班(三班倒)的张明,正准备登上通勤车回家时,在电厂的院子里,被一辆疾驶而来的本单位的仪征车撞倒,跌出两三米远,后脑部左侧重重地摔在坚硬的水泥地面上,当场昏迷过去,耳朵鼻子也都很快流出了殷红的血。同事们赶紧把他送进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闻讯赶来的刘丽,在急救室里见到张明时,他依然高度昏迷、不省人事,任凭怎么呼喊也没有丝毫反应了。她眼前一黑,晕厥在急救室的地板上…… 二、6次开颅九死一生,知心爱人全程守护 经诊断,张明的左脑部位塌陷性颅骨骨折,严重的脑震荡、颅脑损伤。附属医院的专家大夫马上实施全力抢救。电厂、电力局的领导对他的伤情也特别关心,做出指示,不惜一切代价实施抢救。 当时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还叫徐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医疗条件没有现在完备,但是,该院采用了当时拥有的一切先进设备和技术,对张明进行急救和诊治。通过做ct和mri检查,证实他的左脑部不仅有淤血还形成了大量的脑积水,脑室系统膨胀性扩大,并伴有颅内高压征,伤情特别严重,危在旦夕。为从生命线上把张明挽救过来,必须马上做开颅手术。从晕厥中苏醒过来的刘丽,在签字之前迷迷怔怔地问医生并反反复复地央求医生:"头骨打开之后还能长好吗?他可是个好人啊!他才二十多岁啊!您可千万救活他啊……"之后就在手术室的门外蹲着,一遍遍地嘟噜着:"张明啊!你可坚持住啊!你不能丢下我不管啊……" 一切准备就绪,无影灯下与死神的争夺战开始了:消毒、气管切开(解除呼吸道梗阻)开颅、清理淤血、控制脑水肿、颅内降压、处理脑外伤、合并伤,为防止伤口缝合后的再次脑积水,又采取了脑室-腹腔分流术(就是把一组带单向阀门的分流装置,按一定的渠道置入体内,将脑积液从脑室分流到腹腔,以便吸收、排出)……从晚9点到次日凌晨3点,经过紧张有序的6个多小时的全力抢救,手术宣告成功,张明的生命征象有了明显的好转,自主呼吸也比先前加强了。但是,他依然没有苏醒过来,好像变成了植物人。 刘丽就慌了神,哭哭啼啼地找医生,问他们张明什么时候才能苏醒过来。一连三天,她就守在病房门口,不吃不喝,念念叨叨,哪里也不去。公公婆婆和其他的亲人们就劝她说:"张明遭遇了不幸,你再这样折磨自己,有个好歹的,这个家不更完了吗?你只有保护好自己的身体,才能守护张明、伺候张明……"听到这些,她才勉强地开始吃喝。几天下来,她就憔悴得变了个人似的。为了在医院守护张明,她还果断地辞掉了自己的工作。 直到张明入院的第40天,他依然昏睡着,看不到任何苏醒的迹象。刘丽的心理承受能力几乎达到了极限,她魂不守舍、万分着急,开始变得焦躁不安。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后,她泪眼婆娑地与公婆商量,准备让张明转院。她不相信这命运的一击就把她和张明之间的幸福击垮了,更不甘心年纪轻轻的张明就这么变成植物人。 也就是张明入住附属医院的第43天,他们办理了出院手续,转院到解放军九七医院。在这里,脑外科的崔益钿主任对张明特别上心,为让张明尽快苏醒过来、为彻底治愈张明的脑损伤,他又邀请上海长征医院(即第二军医大学附属医院)的江基尧教授来徐会诊。江基尧教授是我国深低温复苏(即"动物死而复生"研究,简称"复活试验")领域的顶尖专家,他研究"复活试验"课题已有20多年的时间,他在国际上首次发现了亚低温对颅脑损伤治疗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首先采用脑超深低温技术(18 ℃以下)使猴脑无血循环80分钟动物复苏成功,为临床开展脑超深低温无血手术和危重病人抢救提供了可靠实验依据,部分研究成果已在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几百家医院推广临床应用。 在崔益钿主任的斡旋下,徐州电力部门派专车到上海把江基尧教授接到徐州。这位"复活"专家的到来,很快给张明带来一线生机,确实达到了妙手回春的效果。3月7日中午,当刘丽再次为张明擦拭身体时,她忽然感到他的左手好像颤动了一下。她赶紧用双手捧起他的左手,看了又看,摇了又摇,渴望着再次感觉到或发现点儿蛛丝马迹。过了大约5分钟,当她下意识地轻柔的依次按摩他的一个个指关节时,她真的感觉到、并亲眼看到他的手指条件反射似的动了动、接着又动了动,而且动的幅度越来越大。她喜出望外地放下他的手,去捧他的脸,并声声呼唤着他的名字,扑簌簌的热泪滴落在他的胸前和脸部。又过了大约5分钟,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来了,她分明看到他的左眼皮动了动,接着,右眼皮也动了动……她情不自禁地跪上他的床沿,呼喊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热切:"张明!你醒醒啊!张明!你醒醒啊!"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张明异常艰难地睁开了左眼,接着又睁开了右眼……当她泪流满面地转过身时,她的身后已经站满了同样惊喜异常的医生和护士。 张明高度昏迷了55天之后,终于苏醒了!他用惺忪而迷濛的眼睛怔怔地看着眼前的妻子、看着妻子身后的医生和护士。 可是,尽管他苏醒了,能够睁开双眼了,但他的语言功能和动作功能还一直处于非常严重的障碍状态,既不能说话,也不能抬起手臂,只是神志略微清醒一些的时候,可以用简单的眼神与对方交流一下了。 然而,张明的颅脑损伤实在是太严重了,他苏醒之后的几个月的时间里,尽管刘丽天天与他"聊天",给他按摩,可是,再不见有什么好的进展和起色。刘丽心有不甘,她坚信只要能苏醒过来,就有进一步好转的可能性。于是,在陪护的间隙里,她又开始四处打听那里有治疗脑损伤的医院。并通过公婆、通过电力部门实现她的治疗梦想。 电力部门出车,她陪护着张明又来到南京海军医院康复中心,在这里住院三个月,其间采取过高压氧、电刺激、针灸等多种治疗措施,都不见明显的疗效。无奈之下,于2000年1月29日又回到徐州,住进徐州市电力医院。谁知,刚入住本系统的医院两个来月,张明的病情又恶化了,再发性严重脑积水。而当时该医院的医疗设施还不适合做有关脑积水的手术。 张明又转到解放军九七医院脑外科。这时的张明病情非常严重,大量脑积水造成脑室系统膨胀性扩大,整个脑壳几乎要达到爆裂的程度。崔益钿主任马上组织人员,实施了第二次开颅手术,并再次施行脑室-腹腔分流术。 在这第二次开颅手术之前,痛苦不堪、一脸愁容的刘丽向崔益钿主任打听道:"我听说这移植,那移植的,人的大脑能移植吗?如果能的话,就把我的一半大脑移植给张明吧!" 这次开颅手术之后,尽管稳定了一段时间的病情,可是,依然潜伏着随时可能发生的危机。于是,崔益钿主任再次向上海的江基尧教授求援,请求他再次来徐州,为张明实施更加完善、更加先进的手术。 江基尧教授专程来徐州,为张明实施了脑超深低温无血手术,对张明颅腔内存在的一些潜在危机,采取预防和清理措施。这是张明的第三次开颅手术了。手术当天,刘丽一整天滴水未尽,在手术室的门外凄凄守候。 这次高端手术无疑是成功的,手术后的张明,左手左臂能够活动了,嘴里也可以"啊啊"了,更重要的是,家人居然发现他的阴茎可以勃起了。之后的一年多时间里,张明的病情都比较稳定,并有向好的方面发展的趋向。 在刘丽等家人的陪护下张明又来到北京,入住北京天坛医院,实施颅骨修补手术,采用硅橡胶和钛合金人造颅骨,修补和加固张明受损的颅骨。这是张明的第四次开颅手术,手术比较成功。在北京天坛医院住了13天之后,又回到徐州电力医院保守治疗。谁知,三个月过后,张明的病情骤然加重,体温上升到38°至39°,怎么也降不下去,连续一个星期不吃不喝,靠打点滴维持生命。查也查不出病因,后来发现,是脑室-腹腔分流术所用大导管在肩胛部位造成炎症。一看情况不好,于9月21日又转院到解放军九七医院。 在崔益钿主任的主持下,又对张明实施了第五次开颅手术,把钛合金人造颅骨和分流管都撤了、拿掉了。这样一来,张明的病情到变得稳定了,好长时间没再出问题。可是,年半之后,他又出现脑积水,涨的厉害,也憋的厉害,差点丢了性命。 在解放军九七医院,崔益钿主任又为他做了第六次开颅手术。这次手术做得比较艰难,却非常成功。根据病情,崔益钿主任又把02年年底取下的钛合金人造颅骨和分流管又安装上了。手术从当日的上午9时开始,直到下午5时才结束。因分流管不畅等因素,手术之间一度出现危机。结果,不仅开颅,又再次切开了喉咙。 和往常一样,在手术室外苦苦守候的刘丽,也一度害怕了,甚至是绝望了。她看着医生、护士非常紧张的进进出出,她再度晕厥过去,或者是虚脱过去。几年的凄风苦雨、泥泞坎坷,把当年的美丽新娘早已摧残得憔悴不堪。但她以一种不倦的爱、以一种不舍的情,孜孜恪守着自己的"新郎",祈望他发生奇迹、早日康复! 三、脑瘫7年喜得贵子,爱的结晶举世无双 第六次开颅手术之后,张明身上真的像是发生了奇迹,他的左手基本上可以握东西了,嘴里"啊啊"的声音也越来越响亮了。令家人感到难堪、更感到欣慰的是,他的阴茎勃起的次数更多,勃起的时间也更长。对此,医生同样感到惊喜,这说明张明的内在生命力还是很顽强的,说不定那天还有全面康复的可能。有医生就开导张明的父母说:"看来,只要配合好,你们是有抱孙子的可能的……张明不是先天痴呆,而是车祸造成的脑瘫,从医学和生育学的角度说,这不会影响到他的后代。" 有一位热心的女医生还悄悄地与刘丽谈心:爱情是神圣的,爱的作用更是神奇和不可估量的。白朗宁夫人在她十五岁那年骑马时,不幸跌伤了脊椎,从此失去了健康,成为一个二十余年禁锢于床上的瘫痪病人。正是因为伟大的爱情让她奇迹般地站立起来,生儿育女,成为一个健康人,并成为十九世纪英国的著名女诗人,她讴歌爱情的《葡萄牙人十四行诗》,成为流行世界的爱情名诗。爱对于瘫痪病人,尤其是对于脑瘫、脊瘫之类的病人,也许有着神奇的催化和再生作用。再说了,你如果与张明有了爱的结晶,岂不是对爱、对人生的最佳回报?岂不是对苦难、对挫折的最大抗争?为自己所爱的人生个孩子,既是对他的生命抚慰,也是对自己的人生寄托…… 出于优生的考虑,自2004年12月开始,医生开给张明的药物就特别讲究起来。凡是对后代有影响、有不良反应的药物尽量不开。像抗痉挛这样的药物,索性杜绝。 张明住进了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分院,那时,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认知能力都几近为零,尚不及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康复科主任陈伟说:住进了我们康复科,就是要想方设法地去医治他心理和生理上的创伤,恢复心理、意识更为重要。院领导了解这一情况后,特意给张明、给张明夫妇安排了四楼的单间。 针对张明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该院康复科的陈伟主任在进行初步诊断后认为,药物对张明已经没有太大的作用了,只能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训练,来刺激他的脑神经、脑细胞,使他尽可能地恢复到能自理生活的程度。而在这些系列训练中,家人的密切配合无疑是最有效、最有可能创造奇迹的因素。 事实证明,陈伟主任的分析是正确的,按照她特意为张明开列的"训练菜单",经过两个多月的康复训练后,张明居然能够用左手握笔(他伤的是左脑,理应影响右半身),通过写字板与别人进行简单的文字交流了。更令医生和护士们感到欣慰和庆幸的是,日夜在单人病房精心陪护张明的刘丽,于去年12初怀孕了。大家无不欢欣鼓舞,因为这一结果证明他们的努力没有白费。 陈伟主任说:"女性脑瘫患者怀孕相对来说容易些,以往也有这方面的报道;男性脑瘫患者能使妻子怀孕简直就是医学奇迹了,至今也未闻有这方面的先例。"针对人们的好奇心,陈伟主任又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身为医务工作者,她仍是不无避讳地说:"这天大的喜事,基本上取决于刘丽的爱心和态度、取决于她对丈夫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她是一个非同凡响的好妻子,也会成为非同凡响的好母亲!我对这样的女性充满敬意!" 刘丽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顺产一7斤多重的男婴,她将成为人类史册上举世罕见的好妈妈、好女人!三天后,当康复分院的专车把张明拉到妇幼保健院时,坐在轮椅上的张明,目睹自己的新生儿子,流露出非常喜悦的表情,他"啊啊"地不停地"述说"着什么。刚能下床的刘丽,赶紧把他们爱的明证、把他们稚态可掬的幼子抱到他的胸前。身不由己、嘴不由己的张明,只能用笑、用咿咿呀呀的病语表达他心中的喜悦和骄傲。但是,刘丽似乎能听懂他的"话",他和刘丽比画着别人听不懂的语言时,刘丽"翻译"说:"他问我几号能回康复科看他,问我有没有奶水让孩子吃。"临走时,张明不停地用手指着床,刘丽一脸幸福地说:"我知道,他那是让我上床休息,别累着。"简单的交流,暖了妻子的心,感动了周围的人。 见到孩子之后,张明的脸上常常充满笑意,好的心情对一个病人来说太重要了,也许会有一天,张明康复有望,能抱一抱、亲一亲他的旺旺。因为有了爱,就会有希望。 张明的父亲,一个电力战线上的老书记,满心喜悦地说:"当灾难发生在张明身上后,家人和刘丽都想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生个孩子,没想到经过康复治疗后,全家人终于如愿以偿了!因为今年是狗年,给孩子起的小名就叫旺旺。" 谈到旺旺出生的意义和影响时,陈伟主任感慨万千,她非常高兴地说:"脑瘫患者当上了爸爸,这一喜讯给我们最大的感触,就是我们应如何对待一个伤残病人,像张明这样就是万幸了,家人的关怀,医疗科技的进步,给了他发挥残存功能的可能。他的幸运给人的启发就是,针对一个哪怕是一息尚存的不幸者,家庭、社会还有与之相关的团体,应综合性地给他一个比较完整的环境、给他一个发挥余热的空间……张明的家人,尤其是他的妻子刘丽,太让我感动了!" 是小旺旺满月的日子,正好在这一天,徐州电视台播发了这一激动人心的喜讯,并连续播发了三天,在当地引起不小的轰动,人们赞叹现代医疗成果的同时,更多的是感慨于刘丽和张明不同凡响的爱情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