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论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车轮,是民族振兴腾飞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切实做到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启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在学习实践中多看、多听、多想,激发奇思妙想的火花,不断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知识的迅速更新,这个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并且越来越依赖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中之重。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一、激励发散性思维
  所谓"创新"就是原有的基础上创造新的。在传统教学中,许多教师总是追求学生认识的"标准化"。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常常是一言一语给学生示范或提示,使学生的思维拘泥于同一方向,定势于统一格式,不能得到发散。这种现象,特别在低年级显得更加严重。其结果是教师怎么说,学生就怎么想,根本谈不上创新。要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应打破传统教学的模式,挣开应试教育的束缚,树立让学生真正"活"起来的观念,注重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的思维,鼓励学生认识事物可以朝不同方向发散,即使学生对事物的认识或事情的是非上有分歧,但往往正是这种分歧触发了创新的可能,这种思维过程就是创新意识的成长过程,其积极意义不是某些问题的对与错所能替代的。
  如教学《乌鸦喝水》一课,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课文中的乌鸦,你会想什么办法去喝到瓶子中的水呢?"让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展开丰富的想象,从不同方面去寻求问题的答案。这时,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不能单纯的评定对与错,而应对学生的见解给予充分的鼓励,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思维变得更加活跃,从而形成一般创新思维的浪潮。
  二、强化问题意识
  学起于思,思起于题,强化问题意识是创就人才的一个关键,也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极其重要的途径,爱因斯坦认为,发现问题要比解决问题更为重要。而问题的产生在于好奇和质疑。好奇是小学生的天性,也是他们探索心理的推动力;质疑则是学生从一般性思维发展到创新思维的关节点。当学生有好奇和质疑,就会自然而然产生问题意识,这种问题意识可让学生的情绪处于亢奋激动之中。在这种情感的刺激下,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探索,去揭示"奇"的奥妙,去寻求"题"的答案。因此,教学时,教师应珍惜爱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使学生的创新火花时时在白热化的思考中迸发而出。例如《曹冲称象》一课,教师向学生提出,假如让你称出大象的重量,你有什么方法?要求一定要考虑方法的可行性。学生的好奇心立刻被激发起来了。他们会想出很多途径,考虑很多问题,这样,就调动起学生发现问题的潜能,就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再如,语文课本中有很多地方运用到比喻的修辞手法,同一种物体可以比作不同的东西,这就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想象的空间。在《小小的船》一文中,写到"弯弯的月亮像小船",教师可根据这一句话以"弯弯的月亮像( )"提问,这个括号可以让学生想象出很多东西。要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所提的问题就要有价值,能提到问题的实质、要害、焦点上则更好。由于问题是主题对外界信息的感知与应答,因此要形成一个真正具有创新价值的问题,需要学生,也需要教师做多方面的努力,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尽量做到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相结合,直觉思维和分析思维相结合。只有这样,问题意识才能引发创新意识。
  三、培养自主精神
  创新教育要求师生之间形成民主平等的关系,创新和谐融洽的氛围,要求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空间,是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进而形成有利培养学生的自主精神,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健康发展的教学环境。在教学方法上,改变以往的"注入式",采取"启发式",允许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展开讨论,相互竞争,相互诱导,相互激活,催发创新思维的产生,例如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我让学生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没有人再来阻拦他。"读后,有位学生提出:"他用手能连续挖36小时吗?"首先,我表扬这位同学的质疑,然后,把这一问题交给全体同学讨论,结果学生学得很主动,很积极,意见很有创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质疑讨论的过程中,学生慢慢形成了自主的精神,激发创新思维的产生。
  俗话说,尽水可以兴波。我们应牢牢把握住学生思维的缰绳。充分利用文学作品的情感性和形象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著名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从各种问题开始的",质疑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只有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科学、严谨态度,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品尝到创新的乐趣与欢愉!
  参考文献
  [1] 张国明.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J].新课程(中).2011(02).
  [2] 袁丽东.小学语文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10(17).
网站目录投稿:语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