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一起闲聊。说他早几天去买菜,在菜市口看见了一个熟人陆某,他现在竟然推着三轮车以贩卖小菜为生。说到这,朋友有些戚戚然,多为陆某的落魄所惋惜。陆某我很熟,想当年,他可是C城响当当的人物,他在C城最繁华的当口开了一家海鲜店,那时,内地海鲜店不多,他的店常常是客满为患,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也挣得盆满钵满的。我偶尔去过他的店,总能看到他梳个油亮的大背头,踱着方步在大厅里迎来送往,满面红光,笑盈盈的,给我的印象是成功人士的派头。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确信朋友一定是看错了人。于是,趁着早上买菜的功夫,我拐弯去了菜市口市场,寻找了半天,果然看到了他。他的摊摆在菜市一角,不甚起眼。我看到他在摊前来回踱步,与过往的大妈大姨打着招呼,依然是笑盈盈的。我装作没看他,过去挑了一把青菜。只见他麻利地把菜往托称上一拎,"三块捌"的数字脱口而出。我掏出五块钱,他在纸箱内找出一块二递过来。抬眼间,他认出了我。惊讶地说:"是你呀!没看见你买过菜呀!"随后,他把递过来的钱收了回去,找回我一块伍。我说:"不用找了"。他说:"那哪行呢?要不再给你一把青菜。于是,他收回一块伍,找了我一把小青菜。 我有些纳闷,这是他吗?这一系列的细节颠覆了我的印象。于是,我和他聊起来了。他告诉我,几年前,他的海鲜店关门了。关门的理由很简单,就是生意太好了。我说,生意好怎么就关门了呢?他说,生意太好了,房东就不断地长房租,一年一年不断叠加,房租都翻了两翻了。生意太好了,欠帐的也多,特别是邻近的几家政府单位,年头欠到年尾,数额越来越大,结帐很困难。现在关门几年了,旧帐还没有到手。 我问他:"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也不至沦落到靠卖菜为生吧!"他告诉我,卖菜不是我的生存所需。往年做生意的积累,有车有房,一家人一辈子的衣食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是心理所需呀!以前也尝试去坐茶楼打打小牌,也开过滴滴打车,甚至在职介所婚介所当过媒婆。那些生活方式都无法使生活过得快乐起来,内心充满着空虚和空洞。以至使自己感觉离现实的社会越来越远。 后来,在上街买菜的时候,他获得了灵感。他说,虽然卖菜只是小小的营生,但也包含了人生百态。于是,他买了辆三轮车,每天早上从批发市场批200斤菜,托到市场来卖,每天三到四个小时。既锻炼了身体,又能每天赚一百多元钱的收益。几个月下来,他感觉到,打理这个小小的菜摊和当年打理海鲜城是一样的感受。每天能和行行色色的人打交道,每天能看到听到不一样的故事。他很想受卖菜的这种过程。这种过程能给他最优的心流体验。 我愰然大悟。原来,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都不一定是故事的真实。每一个人在社会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人是扮演别人,有的人是扮演自己。有的人是在看故事,有的人是在演故事。不管是扮演自己还是扮演别人;不管是看故事还是演故事。我想,真正的好故事,往往被朦在世俗的尘埃里,你不拭去朦在上面的尘埃,哪能看到美好故事真实的光芒呢? 身在俗世,灵魂却可以高雅,我不禁对他肃然起敬。 (作者原名:武正坤 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写于2018年元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