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众多互联网企业早已依附于BAT阵营。放眼全球,当WhatsApp被收购后,市场上比它更有潜力颠覆互联网巨头的企业也已屈指可数。世界依然给予了互联网创新企业充分成长的空间,但似乎却没给足够长的时间以颠覆巨头。谁还能成为新的互联网巨头? 2014年3月10日,京东商城在筹备上市之际坐实与腾讯合作的消息,腾讯以2.15亿美元收购京东商城上市前15%股份。在这之前,互联网领域有史以来最重磅的收购案刚刚落下帷幕,Facebook宣布以19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移动IM应用WhatsApp。尽管两件事看起来并无直接的关联,但结果都一样,本有望成为互联网巨头的京东和WhatsApp,已经不再是独立的"自己"了。 在移动互联网的大旗下,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创新企业或被迫"卖身"求存,或出于各种考量主动臣服于巨头的羽翼之下。账上躺着巨额现金的互联网巨头们时刻观察着业内的每一朵小浪花,伺机而动,在新兴企业初露锋芒或是造成巨大冲击前,把一切"挑战"或"颠覆"的可能性扼杀在萌芽中。 虽然这一结局对双方来说是皆大欢喜,各取所需,但不禁让人产生疑问,未来还能产生像谷歌、Facebook、腾讯、阿里巴巴等这类互联网领域的巨头吗?世界依然给予了互联网创新企业充分成长的空间,但似乎却没给足够长的时间以颠覆巨头。 一张"桌子"的游戏 在中国市场,互联网早已进入BAT的统治下,即使算上新晋的雷军系和周鸿的360系,也就是一张"桌子(TABLE)"的游戏而已。原本众多有望成为颠覆者的候选人,最终几乎都投靠在巨头门下,与BAT或是TABLE没有交集的互联网企业已屈指可数。并且,在未来可预见的很长时间内,TABLE,尤其是BAT的地位将难以撼动,新巨头已失去滋养的土壤。 在B2C领域唯一能对阿里巴巴构成威胁的京东商城和一直坚称会独立上市的大众点评接连加入腾讯阵营前,中国互联网市场的大并购已经拉开了序幕。PPS、糯米网、91无线、高德地图、新浪微博、UC浏览器、搜狗等,这些具备潜力的互联网企业,或被BAT收入囊中,或旗帜鲜明地做出站队选择。最具与BAT抗衡综合实力的奇虎360与阿里一直关系暧昧,双方的合作或将在腾讯对阿里巴巴的围剿下加速进行,而雷军系的金山软件在早几年已加入腾讯阵营,在市场上饥饿营销的小米手机选择微信作为它的销售渠道之一。 对那些目前在热门互联网细分领域尚未被BAT染指的企业来说,似乎也到了不得不做出决定的时刻。 在视频领域,百度旗下的爱奇艺在合并PPS后已经稳居市场第二(易观国际2013年三季度数据),腾讯视频位居视频市场第四。势单力薄的优酷土豆尽管市场份额稳居第一,并且在2013年四季度初次实现盈利,但在这个烧钱不眨眼的行业也随时面临着靠边站的风险。搜狐视频与腾讯视频合作的传言更是让市场的硝烟进一步升级。留给优酷土豆的选择,要么是投靠与其内容互补的腾讯视频,要么是委身于在该领域空缺的阿里。3月末,已有腾讯将以3亿美元加视频业务收购优酷土豆20%股权的消息传出。 在线旅游市场上,随着霸主携程业务的拓展,如今能算得上它对手的只有去哪儿网与同程网。去哪儿网背靠百度,在移动端为其带来源源不绝的流量,随着去哪儿网推出TTS平台、发力酒店直销,原本可以共存的两家企业之间正面竞争。同程网早年耕耘于网上第三方酒店预订,并挖掘出景点门票的在线销售业务,但也因而引来携程网对景点门票在线销售的窥视。原本势单力薄的同程网被迫跟携程展开价格大战,不过在2014年2月获得来自腾讯等投资者5亿元的融资后,腰板挺直的同程网显然已成为携程眼中的劲敌。 反观携程,自2013年公司"灵魂人物"梁建章回归后,先后耗资2.6亿美元用于多个项目投资,移动端业务扩展迅猛。不过,多线作战的携程面临多重压力,由于各竞争对手在细分领域更为专注,集中优势资源,在酒店、机票、景点门票、打车租车等领域和携程激烈对峙,携程如果要继续保持投资收购以及在市场推广、价格战上的高投入,面临着较大的资金和竞争压力。尤其是在最大竞争对手去哪儿网和同程网激进的表现下,未与BAT沾边的携程网能否真正"独善其身",在守住核心业务优势的同时在新领域抢占市场份额?也许,在共同敌人的驱使下,携程网与阿里之间会发生点什么。 目前看来,中国互联网上市公司中与BAT关系不大的或许仅剩余汽车网站和美妆这两个垂直领域,不过行业的特性注定它们无法成长为BAT那样的巨头,汽车之家(ATHM.NYSE)、易车网(BITA. NYSE)、唯品会(VIPS.NYSE)以及筹备上市的聚美优品等只能在相对狭小的市场内发展。连在线教育这个看似跟BAT毫不相干的行业都已出现巨头的身影,无所不在的BAT似乎并没有打算给国内的创新型互联网企业成长为巨头的时间和空间。 Facebook花钱消灾 在美国互联网市场,谷歌独霸搜索和在线广告,Facebook统领社交,亚马逊称雄电商。当前,谷歌和亚马逊在各自的核心领域均拥有无法挑战的优势,唯独在社交领域颠覆者层出不穷。即便如此,谷歌和亚马逊在过去几年同样多次出手,拓展帝国版图。 彭博财经的数据显示,2014年2月以32亿美元现金收购智能家居设备制造商Nest的谷歌,在过去3年已完成127笔并购交易,并购数量高居全球企业首位,交易资金规模为176亿美元,投资领域包括互联网设备、商业服务和移动应用等。亚马逊在近几年的收购金额尽管远低于谷歌和Facebook,但仍在四处扩张业务,收购对象包括在线教育公司TenMarks、游戏工作室Double Helix Games、移动支付Gopago等。相比之下,在颠覆者不断涌现的社交领域,游戏似乎更为精彩。 Facebook虽稳坐全球最大社交网站的头把交椅多年,但不仅先后面临Instagram、WhatsApp、Snapchat等移动社交应用的冲击,且不时被市场指责老化、失去创新性、不再是市场最"酷"产品。事实上,在美国多项市场调查显示,Facebook已不再是青少年的最爱;而Facebook自己也承认年轻用户在其服务上所花的时间越来越少。与此同时,上市后不断下滑的市值使得Facebook时刻保持危机感,不断通过手中的巨额资金把潜在对手扼杀在摇篮中,从而巩固自身在社交领域的霸主地位。2012年,成立仅两年、拥有3000多万用户但尚无一分钱盈利的Instagram被Facebook以10亿美元的代价收入囊中。 剩下的WhatsApp成了Facebook理所当然的收购目标。成立于2009年的WhatsApp用5年时间实现了4.3亿的月活跃用户,无论是规模还是成长速度都远超过当年的Facebook。2013年初,市场就曾传出谷歌欲以10亿美元收购WhatsApp的消息,但双方因为价格问题不欢而散。不过最终, Facebook还是以190亿美元的"金弹"诱惑成功拿下了WhatsApp,该收购价几乎要赶上谷歌上市时的230亿美元估值。以200亿美元的代价,先后把Instagram和WhatsApp收入囊中,Facebook得以把失去的用户重新划入自己的版图内。而对Instagram和WhatsApp来说,它们今后或仍将有不俗的表现,但其出现在所有新闻里都会被加上"Facebook旗下企业"的定语,成为独立的伟大企业之路只能是戛然而止。 谁还能独善其身? 就在Facebook拿下WhatsApp不久前,另一款跟WhatsApp比肩、具备国际化影响力的网络通话软件Viber被日本电商巨头乐天以9亿美元的价格收购,Viber在全球拥有3亿注册用户。在亚太地区,商业化最成功的社交平台Line也分别传出跟软银和阿里巴巴合作的消息。目前的Line在全球拥有3.6亿用户,2013年的营收高达3.35亿美元。作为韩国互联网巨头Naver旗下的移动社交软件,Line目前还拥有拒绝其他巨头收购的底气。在Facebook收购WhatsApp之前,Line的市场估值据悉高达149亿美元。 不管是在中国还是全球市场,在巨额收购要约面前,越来越多创新型的互联网企业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当下,被巨头相中还能保持独立的企业也着实不多,Snapchat是其中之一。 凭借阅后即焚的卖点,Snapchat成为风靡于美国青少年一代的照片分享软件。尽管无从知晓Snapchat的用户数,但每天在Snapchat上分享的照片数量已超过在全球拥有超过10亿用户数的Facebook。光是这一点,就足以让Snapchat成为巨头争相抢购的对象。2012年底Facebook曾初次提出收购Snapchat,在被拒绝后依葫芦画瓢地推出Facebook Poke,但最终惨淡收场。 2013年底完成5450万美元最新融资的Snapchat,先后拒绝了Facebook 30亿美元和谷歌40亿美元的收购要约,目前估值为20亿美元,尽管其迄今为止还未实现一分钱的营收。对Snapchat利好的一面是,2008年Twitter曾拒绝Facebook 5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坚持独立的Twitter最终在2013年底成功上市,当天市值就达到245亿美元。从这个意义上而言,Snapchat会成为下一个Twitter么? 答案也许没那么快揭晓。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互联网巨头的四处出击,对有潜力的创新企业而言,想要独善其身正变得越来越困难—巨头们不再满足于直接拿下业已成型的互联网企业,在早些时候就已通过成立专属并购基金的方式,发掘有潜力的初创企业,为公司在未来的竞争中抢占先机。在巨头的并购基金中,尤负盛名的包括谷歌的Google Ventures、腾讯的产业共赢基金和阿里资本。 谷歌成立于2009年的风投基金Google Ventures,迄今已投资超过200家创业公司,其中包括刚被谷歌全资收购的Nest。在此基础之上,把创业中后期公司定为主要标的Google Capital基金又于2014年2月推出,并且已经陆续投资了在线调查工具SurveyMonkey、金融公司Lending Club以及教育公司Renaissance learning等。 成立于2011年初的腾讯产业共赢基金,初始规模50亿元,主要关注网络游戏、社交网络、无线互联网、电子商务以及新媒体等领域。据悉,腾讯基金采取"多点撒网"原则,由于互联网固有的不确定性,在3年多的时间内已斥资超过100亿元,投资超过200个项目,当中包括对大众点评和京东商城的投资。阿里资本在市场上的公开资料极少,不过新浪微博、高德、陌陌、美团网等项目投资的背后均有其身影。阿里资本总经理在2013年底披露的信息表示,其在过去一年的投资总额超过10亿美元,其投资都是以少数股权的投资为主,股份从5%-100%不等。 财大气粗的互联网巨头的种种行径,乐观来看,为创新企业提供了早期发展所需的宝贵资金,有利于它们的做大做强。但不可否认,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帮助它们把可能出现的竞争对手扼杀在摇篮中,逐步将其并入自身的势力范围,从而使得市场很难再出现可以替代它们的产品。在此情形之下,谁还能成为下一个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