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元史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元史》是我国纪传体的元朝史。明宋濂等著。主要版本有明洪武刊本,经商务印书馆影印(配补以南监本),收入《百衲本二十四史》;嘉靖、万历间南北监刻的《二十一史》;清乾隆间武英殿刻的《二十四史》;道光刊本;同治时江苏书局刊行本;中华书局1976年出版的点校本。
  宋濂 (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浦江 (今属浙江)人。明文学家。元至正年间授翰林院编修,未就任,隐于浙东东明山十余年,致力著述。明初任江南儒学提举,后升翰林院学士,兼修国史。洪武六年(1373),迁侍讲学士,兼赞善大夫。奉旨汇集历代奸臣事迹编撰《辨奸录》,另与吴伯宗等共修《皇明宝训》。又著有《洪武圣政记》、《浦阳人物记》、《潜溪集》、《宋学士文集》。洪武元年 (1368)十二月,诏修《元史》,翌年初,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袆为总裁,参与编纂的有赵壎、朱右、贝琼、朱世濂、王廉、王彝等多人,资料主要依据元十三朝《实录》及元虞集编撰的《经世大典》,兼采其它材料,至三年 (1370)七月成书,前后共331天。
  本书210卷,主要记述从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中经元世祖忽必烈建号改元、下至顺帝北走蒙古163年的蒙古汗国和元朝史。本书分本纪47卷,志58卷,表8卷,列传97卷四大部分。
  本纪:记述蒙古汗国和元朝15帝,其中天顺帝因登极不到一月,事迹极少,故仅在 《泰定帝纪》末及《明宗纪》开头提以只言片语,而未辟专纪。本部分的重点是 《太祖纪》,记成吉思汗开创蒙古汗国的过程;《世祖纪》篇幅最大,占14卷,叙其承先业攻打西辽、西夏、金、大理等国,建立元朝、定都建号、灭亡南宋,统一全国,以及治理天下的经历;《顺帝纪》,记其在位时的腐朽统治,导致农民起义及被朱元璋推翻后退走塞外的事迹。志共有13目。《天文志》记测计天文的仪器与科学技术,以及日月星辰的变化。《五行志》以水、火、木、金、土五行记自然现象的瑞灾与人事吉凶的关系。《历志》记历法研究活动,并收录了耶律楚材主修的《西征庚午元历》。《地理志》按中书省、行中书省的区域记各地行政区划。《河渠志》记全国江河湖泊及水利工程。《礼乐志》记朝廷活动的礼仪及庙堂乐舞。《祭祀志》记各种形式的祭祀活动。《舆服志》记君臣的服饰、车辂、仪仗、仪卫。《选举志》记科举科目、学校、官吏铨选及考课。《百官志》叙官制,其中记载了最有特色的行省、行枢密院、行台等中央特派于地方的机构。《食货志》记租赋、钱币、贸易等经济制度。《兵志》记军种、马政、屯田等军事制度。《刑法志》记诉讼、量刑、缉捕、平反等法律程序及制度。在选举、百官、兵、刑法诸志中,反映了蒙古、色目、汉族、南人等四级的差别。表:有后妃、宗室世系、诸王、诸公主、三公、宰相6目,其中以 《三公表》和 《宰相年表》较详细。列传: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和本纪一样,详记月日。如 《伯颜传》叙至元十一年取鄂州之事,"十月戊午,斩郢将赵文义,擒范兴; 甲子,次沙洋; ……。"类传有后妃、儒学、良吏、忠义、孝友、隐逸、列女、释老、方技、工艺、宦者、奸臣、叛臣、逆臣14目。其中《释老传》记载了当时与政治密切相关的宗教领袖八思巴事迹。少数民族及邻国传3卷,名为《外夷传》,分记高丽、耽罗、日本、安南、缅、占城、暹、爪哇、瑠求、三屿、马八儿等国。本书各部分均不作论赞,《纂修元史凡例》说: "今修《元史》,不作论赞,但据事直书,具文见意,使其善恶自见,准《春秋》及钦奉圣旨事意。"
  本书成书仓促,在诸正史中质量较低。钱大昕《潜研堂文集》说: "古今史成之速,未有如《元史》者,而文之陋劣,亦无如 《元史》者。"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作者未对资料作细致深入的整理和研究,就信手拈来,演成史文,从而带来了史实和体例编排上的粗疏和失误。顾炎武说: "本纪有脱漏年月者,列传有重书年者"; "诸志皆案牍之文,并无熔范。"(《日知录》)再则作者不谙典章制度与事物掌故,也影响了对资料的甄别,钱大昕说作者多是临时征召的 "山林遗逸之士"或"皆草泽腐儒,不谙掌故,一见征入书局,涉猎前史,茫无头绪,随手挦扯,无不差谬。"(《十驾斋养新录》)而编纂者所依据的资料种类较少,且其本身已有许多脱衍和舛误,也有其客观的原因。魏源说: "人知《元史》成于明初诸臣潦草之手,不知其载籍掌故之荒陋疏舛,讳莫如深者,皆元人自取之"; 《经世大典》等书中一些篇章,已 "虚列篇名"。( 《元史新编》) 因此本书还受到朱彝尊、赵翼等学者的非议。《四库全书总目》总结道: "书始颁行,纷纷然已多窃议,迨后来递相考证,纰漏弥彰。"虽然如此,本书也有可取之处,它毕竟具备了正史体例,保存了全面的、系统的元代历史。
  本书出版后引起后世学者的重视,或评论、或补证、或重撰,集成了相当可观的研究成果。在补证方面,清钱大昕撰 《元史艺文志》及 《元史氏族志》,分别收录元人书目、考证元人姓氏的源流;汪辉祖撰《元史本证》,分证误、证遗、证名三大部分。洪钧撰 《元史译文证补》,以波斯人拉施特哀丁《史集》等外国蒙元史,考订 《元史》之缺误,详于蒙古时期4朝事; 曾廉撰《元史考订》,用相关史书、文集、碑传等,与 《元史》对照考证;近人吴廷燮撰《元行省丞相平章政事年表》,(收入 《历代方镇年表》)。在重修方面,明胡粹中撰《元史续编》,时限起世祖迄于顺帝,体例仿 《通鉴纲目》,清邵远平撰《元史类编》,仿 《唐六典》格式,采用夹行小注,对纪、传补缺略,辨异同;魏源撰《元史新编》,着重补充太祖至宪宗4朝事,及元代治河、钞法和西北边徼沿革;屠寄撰 《蒙兀儿史记》,打破了传统研究元史的格局,详记蒙古族的起源、三次西征、建立四大汗国、统一中国、以及北元政权等事,颇有可取;民国柯劭忞撰《新元史》,详采中西资料,编制质量超过 《元史》,徐世昌曾命列入 "正史",为《二十六史》系列之一。
网站目录投稿:凌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