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说,"在发达地区开展学制改革,逐渐取消中等职业教育,使十二年普通教育延续到高中毕业,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他认为,在不能全面减轻基础教育阶段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下,这个做法将大大缓解小学和初中阶段学习的压力。 仔细品味这味为解决学生课业负担过重问题的良药,我认为"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并不对症,如果实施,则弊大于利。 首先,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会增加高考竞争压力,不利于学生"减负"。目前,我国的中等教育、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据教育部《2016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6年,全国共有中等职业学校1.09万所,在校学生数1599.01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总数的40.28%;当年招生593.34万人,占当年高中阶段招生总数的42.49%。如果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每年将会增加近600万人参加高考。而在高等教育的总规模和招生数量保持不变的前提下,高考参考人数大幅增加,学生竞争压力只能更大,课业负担也只会更重。 其次,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部分初中毕业生或因家庭的贫困,或因自身文化知识的缺陷,对以升学为主的普通高中教育缺乏学习的动力和条件。而中等职业教育由于以学习实用技能为主,对应试知识的学习要求相对较低,且毕业后又能立即工作获得工资收入,因此,中等职业教育受到广大低收入家庭和文化学习相对困难的学生的欢迎。比如2015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覆盖88.8%的县级行政区在改善民生中发挥了支撑作用。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率达到95%,为贫困家庭脱贫提供了强大的人力和财力支持。如果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一部分因家庭贫困急于学技术挣工资的学生只能放弃高中阶段教育,另一部分学习文化知识困难的学生大多数也可能辍学。 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指出:"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如果不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将影响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发展目标的实现,制约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解决三农问题和城镇化建设的进程,不能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从近几年的实践来看,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的提高也主要是中考后分流中等职业教育的贡献。因此,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利于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再次,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利于职业教育的良性发展。青少年接受职业教育的最佳年龄在14—16岁,也就是高中阶段,而不是大学阶段。职业教育发达的国家对青少年进行职业教育的起步时间都较早。瑞士学生初中毕业后,30%升入普通高中,5%升入实科高中,65%升入职业学校。在德国,则是通过立法创办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高中,在高中阶段大力开展职业教育。 在我国,中等职业教育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得到了国家政策和资金的大力扶持。截止2016年底,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达到1.2万所,在校学生近1600万人,中等职业教育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如果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仅造成大量中等职业教育资源浪费,也将严重影响其发展进程。 所以,职业教育到高考后分流,不仅达不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目的,而且也不利于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和职业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