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生活 - 生活常识大全

真正的学习


  前天突然发现,身边很多人在当年读书时有神话般的表现,比方说一个哥们小学、初中与高中永远是全校第一名。——Psy525.cn
  比方说,高中的同桌在一次期末考试前生病,在家休养一个月,回来时距离考试仅三四天时间,但没想到他一鸣惊人,从以前的十二三名跃居到第四名。
  ……
  不过,所有这些神话,都远不如一个看起来有些愚笨的故事令我感动。
  我一个朋友,小学一二年级时数学成绩一直很差,因为她完全搞不懂加法是什么意思。
  一天,她走在街上,看着街上的两个物品,突然间明白了:哦,加法,不就是两个数加在一起吗,就像这两个物品加在一起。
  明白这一点后,她的数学成绩一下子出现了飞跃。
  这种明白,心理学上称之为顿悟,英文为"insight",还有一个有趣的国外的说法叫"啊—哈"。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顿悟发生时,心里不自觉地会有这两个感叹"啊!哈!"
  顿悟,是一个人自己对某种事物之规律的一种发现。这是我的发现——这是顿悟的根本价值所在。
  有了顿悟,就意味着一个人真正领会了什么,这是真正的学习。
  与顿悟相对应的,是模仿学习。
  模仿学习即,我不知道其中的道理是什么,但我从别人那里知道了这个道理是什么。
  模仿学习永远是跟在别人的后面,而顿悟,却永远是崭新的。即便你顿悟到的一个发现可能是无数人都发现的,但对你而言,这是崭新的,而且真的是你自己发现的。
  譬如说,是小学生就知道11=2,但是,第一个总结出这个规律的人,那必定是惊天地涕鬼神者,而轻松通过模仿学习获得这一知识的人,就领略不了顿悟的那种美了。
  就说说我这位朋友吧,她回忆说,当时她觉得像是闪过一道白光,整个世界突然变亮了很多,然后,或者说几乎是同时,那个顿悟"加法不就是两个事物加在一起吗"从心中涌现了出来。
  顿悟,经常显得很是有些愚笨。
  美国伟大的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有阅读障碍,他读书时的多数时间就是在翻字典,因为他不知道字典是怎样排序的,所以每次查找一个字时,他都是从头查起。
  一直到16岁,一天他在家中地下室里,还是在查字典,突然间好像一道白光将整个地下室照亮,一个巨大的喜悦从心中涌出,他发现——原来字典是从A排到Z的。
  原来,他自己发现了字典排序的奥秘。
  自己发现这个奥秘的过程,就是这样的美。
  相反,一开始就被教育知道字典是如何排序的我们,有几个人能有幸体验过这种美呢?
  在逛一些心理学专业论坛时,我很容易感觉到郁闷,好像论坛上活跃着一个大师又一个大师。其实,只不过是网友们在转述大师们的理论和语句而已。
  大师们构建起自己的理论和语句,那必定是经历了无数的顿悟,一次又一次品尝到"原来字典是从A排到Z的"那种美。
  这个历程是很不容易的,但是,通过模仿学习而知道这些理论和语句的表面道理所在,是很容易的。
  甚至,都容易到了这个份上——好像自己在转述时就已掌握了其全部精髓。
  但是,这一定是个幻象,这种掌握,没有经过你的心与你的灵魂,它只是头脑上的知道而已。
  举一下我自己的例子,我在大学时就在头脑上知道了弗洛伊德讲的俄狄浦斯情结(即恋父恋母情结),但是,直到前几年我才通过一系列的顿悟,先是部分解开了我自己身上的俄狄浦斯情结,而后才能比较好地在这一点上和我的来访者一起工作。
  假若没有我对自己的俄狄浦斯情结的领悟,那么我也很难陪伴我的来访者在这一点上抵达真正的领悟。
  心理学毕竟还是比较窄的范围,我们还是回到常见的话题上吧。
  记得某年春节联欢晚会,看到"百家姓女孩"上场表演时,我心里有巨大的悲哀涌出——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后来,中央电视台心理访谈节目对女孩做了深度访谈,更进一步加深了我的这份悲哀——这到底有什么意义?!
  "百家姓女孩"倒背如流的不仅仅是百家姓,还有像什么唐诗三百首这样的东西。这种记忆力让一位老师一时震惊,以为她是天才,但当这位老师询问她如何理解一些简单的句子时,女孩完全说不上来,这位老师再一次震惊了。
  我猜,这种震惊也许和我的悲哀有共同之处。
  在高中时,我也背过唐诗三百首和宋词三百首中,还有像高考范围内需要背诵的课本,我也都背过了,甚至连鲁迅的一些文章,我也全文背诵了。不光是为了高考,更主要是爱好。
  然而,现在,这一切都在我的脑海中不大存在了,说来悲哀,它们真的只是进入到我的头脑而已,它们不曾碰触到我的心。
  假若时间可以重来,那么,我会很慢很慢地去读唐诗宋词,希望在这样读的时候,能恍然间穿越时光隧道,好像又回到作者的时空中,碰触到他的心,与他的心弦以同一个节奏跳动。
  钱学森在去世前向温总理感慨说,新中国没培养出一个杰出人才。之所以如此,我想,因为我们盛行的就是模仿学习,而忽略了让孩子们自己去领略知识与人生的重要性。
  现在的教育体系造成的学习压力越来越大,孩子们似乎一天一天地只能在超高负荷的模仿学习中疲于奔命。如此一来,不管他们长大后能多么纯熟地掌握知识与技术,都是有巨大欠缺的——他们从未体会过顿悟的美,他们身上将难以闪现着原创精神的光彩。
  转载出处武志红
  作者简介:
  苑秀
  已帮助过
  24人
  入驻年限
  5.9年
  预约咨询
  私聊
网站目录投稿:思菱